地理教學狀況及完善思路

時間:2022-07-04 11:26:23

導語:地理教學狀況及完善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教學狀況及完善思路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與偏遠山區農村人們的生產生活更加密切相關.一些農家子弟畢業后外出打工的最起碼要能看懂地圖,了解通達所去城市的最佳線路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回家干農活的起碼要了解本地的氣候特征及農作物生長的所需條件;繼續上高中的要擁有較為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深入學習.但是當前農村初中地理學科的教學狀況卻不盡如人意,地理學科在升學考試中所占的分值小,得不到重視.學生不知道學地理的重要性,不認真學.教師教的方法單一枯燥,學生不喜歡學地理.學生學不好教師沒有成就感就不喜歡教地理這門學科.為了使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良狀況得到改善,立足于農村地理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勢在必行.

1農村地理課程教學現狀

1.1學生情況分析

在小學階段的課程安排中,《自然》與《科學》這些課程里邊介紹了相當部分內容的地理知識.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這些科目在農村小學里基本不上,老師們所上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而對于其他學科則基本上沒有進行教學.初中地理課程設置基本情況(以湘教版為例):初一年級:認識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初一年級的地理教學開篇是介紹地球和地圖,空間跨度大,想象程度難,又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初二年級:中國地理.

1.2農村中學地理教師的配備情況

目前,農村中學普遍缺少地理專業的教師.以麻江縣為例,1所中等規模的初級中學需要3~4名地理專職教師,然而,各中學專職地理教師普遍僅1~2名,代之以其他非專業的教師.而且其他專業的教師是在本專業聘不了課的情況下才來從事地理教學工作,一旦有機會,1年或2年以后,又繼續從事本專業的教學.地理學科的教學成了落聘本專業以后的避風港.這種情況不僅在麻江縣,乃至黔東南州、全省都普遍存在.

1.3學校地理課時設置

初中一、二年級的地理課每周各為2課時,地理教師周工作量為14~16節,由于農村中學學生在校住宿,所以晚上還要守自習,因而每周課時為21~24節,接近每天5節課.地理課一般安排在上午第4節和下午.這對地理教師來說確實是一種考驗.當學生筋疲力盡的時候,就該我們出場了.而且下午往往連著上3節.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學會養精蓄銳,平均分配體力和精力.不要出現上到下午最后1節課的時候就說不出話來的情況.

1.4學校教學設施的狀況

現在的農村中學,大多數學校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室,20~30個教學班都爭著使用.地理教師要想利用多媒體的聲光電對學生進行地理教學是很不現實的.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用得最多的是地理教學掛圖和少量的地理模型(地球儀等).當然,如果條件允許,能夠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那效果會是非常好的.

2整改思路與策略

2.1努力改善農村中學地理教學環境

進一步深入調研,普遍了解農村地理教學中關于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引起上級部門及學校的重視.在條件較差的農村中學里要盡量添置必需的教具學具,要利用好身邊可利用的資源.

2.2改變農村學生的思想觀念

找到知識內容的興趣點,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地理.所學地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要學以致用.試著用學到的地理知識幫助身邊的人解決問題.

2.3積極探索農村地理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第1是備課.

(1)教材方面.要吃透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點,情感的切入點,趣味點.這樣既能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地理知識感興趣了,就不怕他們學不好.

(2)情感方面.教師上課要有激情,教師上課時不能一味地只管自己講,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溫馨、快樂的情境氛圍.課堂上老師的笑容就是學生的陽光,能夠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境和積極的學習情緒,能夠產生奇妙的效應.微笑著面對學生,不僅會使教師贏得學生,也會使學生在教師的微笑中學會關心和諒解他人,讓課堂更和諧、更溫馨、更快樂.否則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壓抑,就會覺得沒有激情、沒有活力,這樣的課一定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應該追求:一堂課上下來,師生雙方都應該感覺到身心都是愉快的.

(3)語言方面.要有節奏、抑揚頓挫、能充分展示情感.一堂課的開始,語言速度稍慢,就好像汽車剛剛啟動,當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以后,語言和教學進度就可逐漸加快.在一堂課中,如果教師總是使用同一樣的語速,這樣學生會很容易疲勞.語言要盡可能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富于形象性的教學語言,有聲有色,能夠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能夠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嗅其味.如教學法國時介紹法國的葡萄.

(4)穿著方面.最好是得體大方、不要穿奇裝異服,盡量不要太露.(5)心理方面.農村學生也許會膽小和靦腆,希望老師能夠盡可能多地體諒、尊重、寬容他們.如有的學生你喊他(她),他(她)會緊張、會臉紅、會發抖,甚至于說不出話來等等.

第2是上課,即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以前人們總是認為歷史、地理課,就是考背功.曾經有這樣一位地理老師,上課時就是讓學生把課文中的重點勾畫下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背完了才能去吃飯.結果有的學生硬是從二樓往下跳,跑走了.我們不能不說,這位老師是很敬業的.但這種教學方式確實有些讓學生難以接受.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如下的農村地理教學法.

(1)地理6步教學法.在缺少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情況下,充分改進教法與學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下是6步教學法:問題———自學———答疑———解答———選講———小結.6步教學法所有教學步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既培養了學生自己解答問題的能力,又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學生自學有目標,學習過程中又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一找、二熟、三記憶”讀圖法.關于“五?!苯虒W,第1步:引導學生在地圖上從阿拉伯海開始,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找到它們的位置并說出“五海”的名稱;第2步:讓學生用1分鐘時間邊指地圖邊熟讀“五?!钡拿Q;第3步:脫離書本,看著黑板一邊回憶一邊用手指示位置一邊說出“五?!钡拿Q.如果還有沒記住的地方,學生立即打開課本,馬上查找.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一般來說,經過這樣的訓練后,這些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基本都能記住了.這一方法重在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再現地圖的能力.

(3)“態勢語”直觀教學法.鑒于當前農村中學缺乏多媒體教室的現狀,運用簡單明了的態勢語進行輔助教學,也能收到淺顯易懂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地球的形狀”時:“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則的球體.”我充分發揮態勢語的優勢,一邊說“兩極稍扁”一邊展演左手在上、右手在下、2掌心相對的姿勢,上下來回壓縮.接著說“赤道略鼓”邊2手掌心左右相對,然后左右拉開作比劃.講“不規則球體時”2手自上而下左右畫圓.我表演完以后,讓學生和我一起動口又動手,邊說邊比劃,共同感受地球形狀的特點.

總之,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要想提高農村地理教學效果,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才能適應世界的變化和學生的需求.教學無論成功與否,都要進行反思和總結,只有點點滴滴的積累,才可能匯成智慧的大海,只有用教師的熱情,才可能去點燃學生心靈深處的興趣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