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本科生病生教學課外科研活動
時間:2022-07-13 02:04:39
導語:醫學本科生病生教學課外科研活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教學工作的兩個中心,是培養跨世紀人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核心。通過開展課外科研活動,重視學生科研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高等學校培養新世紀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務。而在本科階段參與科學研究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特殊作用。近年來,為加強對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的本科生科研工作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各個大學逐步探索和建立起自己的本科生培養機制。我校也一直非常重視本科學生的科研,鼓勵本科生提早參加科研工作,把它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每年撥出一定經費作為學生科研專項基金,創造各種條件使學有余力的優秀本科生較早地參加各種形式的科研活動,包括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學生科研興趣小組、“開放性實驗”,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小組,做教師的科研助理,自己申報課題等多種形式,目前已成為我校本科生培養體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1]。病理生理學是一門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和機制的學科,是溝通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橋梁性”學科,學生在校期間能否學好該課程對日后的醫療實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為了探討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疾病時體內功能代謝的變化,病理生理學工作者必須從事科學研究,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和分析綜合能力,能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本教研室啟動了醫學本科生課外科研項目,著力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創新意識。筆者在多年的課外科研工作實踐中,深刻領悟到其在醫學生創新綜合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如何開展課外科研工作才能真正達到其扶助學生成才的目的,并實現教學相長?如何開展才能將其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真正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發揮積極作用?這些都是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一直思考與改進的問題,下面將近年來本教研室組織實施課外科研活動的探索與體會陳述于此,以供借鑒與商酌。
1.醫學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的內容與方法
1.1組織學生適當選題,積極申報筆者所在的教研室主要承擔《病理生理學》的教學任務。在進行本科生《病理生理學》教學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向學員們展示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激發學生對病理生理學的興趣,并培養他們進行科研思維的能力。在這門課程的講授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就告訴學生,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及目前各位教師承擔的研究課題可以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開放,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和教研室各課題組的教師聯系。通常會有學生主動到教研室與教師聯系,通過一定的接觸后互相確定。近3年來,曾在教研室參加過科研活動的學生有眼視光專業七年制及臨床醫學五年制學生、公共衛生學院五年制學生、護理學院五年制學生等,其中以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學生為主。
1.2課題的選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教師科研課題的內容,由教師幫助學生選擇一個小的研究項目。我們通常選擇教師科研課題中部分實驗周期不長又可以說明問題的實驗,或就學生的條件單獨為他們設計可以短期完成的實驗。近年來,科室申請到了題為《波動性高糖對離體心臟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環孢素A對肺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細胞凋亡的干預》和《波動性高血糖對不同臟器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等多個課外科研項目。這些項目在為學生提供課外科研活動平臺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科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并從實踐的角度幫助導師在本科生中發掘研究生教育儲備人才。
1.3查閱資料與課題立項教師將選定的課題告知學生后,通過交談,將課題的內容、意義、需要解決的問題向學生說明。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實際情況,選擇研究方向,并以小組為單位(一般每組3~6人),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再根據查閱的資料及教師的指導提出課題立項申請,然后將相關材料上報科研處??蒲刑巺R總后,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及答辯,符合條件的簽署課題任務書。至此,科研課題立項完成。學院根據課題的具體情況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一般每個課題為2000元左右),予以達到結題的目的。
1.4課題的實施根據課題內容及查閱資料的結果,并根據學生課余時間的多少,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制定科研工作計劃以及具體的實驗方案。學生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課余時間,如中午、晚上及周末到實驗室來工作,實驗室隨時對學生開放。由于本科生的科研經歷和實力都有限,需要帶教老師進行悉心指導,教會學生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全程跟進,學生隨時匯報實驗進展,教師則根據階段實驗結果適時調整實驗的方案與方法。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先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查閱文獻自行解決,適當的時候再給予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鉆研的品質。
1.5完成論文項目結束后,教師要輔導學生對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對所得結果做出合理、恰當的解釋;討論研究意義,寫出科研論文。在指導教師修改后,力爭能在正規刊物上發表。據統計,本教研室課外科研小組目前正在整理或撰寫的論文8篇,已接受的待2篇。
2.幾點體會
2.1通過學生參加課外科研活動,突破了“以教師為重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形成了以“全面培養、強化基礎、因材施教、增強活力”的教學工作原則,確立了以“課堂教學、學術活動、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為主體”的研究型大學教學模式,使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與加強能力培養互相融通,業務培養與素質提高有機結合。
2.2實踐證明,本教研室開展的本科生課外科研小組活動對學生、教師的發展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通過參加科研活動,使學生對于科研的內容有了較直觀、感性的認識,為他們以后科研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學生反映“覺得自己思路開闊了,思考了更多項目的實用價值和創新方法,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增強,這是在專業課培養上難以充分實現的”。隨機抽查了幾名未參加科研的學生和已參加科研的學生學習成績進行對比調查,發現參與科研活動的學生醫學專業課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2.3通過指導本科生科研活動,也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如科研活動實施過程中,增加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使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改革更有利于新時代學生的發展。作為課題指導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創新型醫學人才,才能以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傳授,才能把學科前沿較先進的知識和問題帶給學生[2]。
總之,在高等醫科院校開展課外科研,既豐富了傳統的教學內容,又將最新的科研手段向實驗教學推廣,是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3]。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課外科研活動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意識都得到了提高,說明深入開展課外科研,是現今高校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
- 上一篇:郭象哲學與寓目輒書關系
- 下一篇:跨越技術禁區成因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