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實例選取

時間:2022-07-16 04:39:44

導語:地理教學實例選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教學實例選取

案例在地理教學中無處不在,整個地理教學中全部都是案例教學,可見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教學中,案例用得巧妙,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架起理論與實際之間的橋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理解問題更方便,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案例的選取至關重要。那么,如何選取案例呢?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選取實物作案例

在給高一新生上第一節地理課時,我給他們展示了我在野外發現的一塊石頭,并告訴學生:“我推測這是一塊隕石,同學們可以在仔細觀察之后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學生都很興奮,積極參與了進來。在傳看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動手撫摸,有的學生掂重量,還有的學生拿出磁鐵測含鐵量,甚至有學生舉著小刀問我能不能鋸一塊下來看看橫切面……接下來,我和學生一起進行了推測、討論,提出了假設,再共同進行了論證,課堂氣氛很活躍。這樣利用一塊疑似隕石的石頭作案例,成功引發了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并為接下來要學習的《地球的宇宙環境》進行了導入,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選取實例作案例

鑒于《常見天氣系統》內容有些抽象,我準備借“實例”打開思維之門。例如,我給了學生一份博山區某幾天(冷鋒過境)的天氣資料,要求學生繪制氣溫、氣壓曲線圖、降水曲線圖,并由此判斷出此次影響我區的天氣系統名稱以及預測未來幾天的天氣狀況。這樣不僅讓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親自體驗了氣溫、氣壓等的變化,也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識,加深了印象。

三、選取實際生活經驗作案例

在講《城市空間結構》這一節時,學校正準備組織學生去掃墓,對于所走路線及沿途景觀,學生很感興趣。于是,我結合所要學的內容,借用電子地圖進行了授課。上課伊始,我說:“過幾天,我們就要去掃墓了。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自己所要走的路線是怎樣的呢?(我使用白板給學生展示電子地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所要走的路線。”學生在看的過程中發現:起點實驗中學在白虎山路上,白虎山路是博山區的商業街之一,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街道兩側大多是商店、飯店等。終點烈士陵園在博山區西郊,要想到達那里,需要從白虎山路往西行駛。往西走可以從電子地圖上很明顯地看到商店愈來越少,更多出現的是各種各樣的工廠,工廠很多都是分布在道路兩側,而且一般在城市外圍……通過電子地圖展示博山區相關地理事物,學生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城市各功能區的分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原因。在學生分析之后,教師應進行補充,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全面的了解。在之后的掃墓途中,學生還會去觀察之前在網上所看的信息。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體味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的感覺,還能使所學知識得到落實,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作案例

進行案例選取時,教師往往會陷入兩難境地:是選取更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還是選取更貼近學生生活的鄉土案例。如在《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這一節中,教材選取的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德國魯爾區,但對學生而言,魯爾區太過遙遠,不夠熟悉,這就使其學習興趣打了折扣。若選取鄉土案例,自然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本知識不再孤立,很好地與實際生活聯系了起來,但也存在弊端,即使用鄉土案例進行研究的問題,大多回答呈開放式,盡管利于培養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但在科學性方面有所欠缺,而且不夠典型,如果想借此來實現歸納小結后的舉一反三有難度。因此,在課堂上我做了這樣的處理:我先利用鄉土案例進行導入,即簡單統計本班學生父母工作單位及大致收入情況。這使學生了解到本區工業體系不夠發達,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現狀。隨后,我詢問學生的擇業傾向。很多學生當即表示,如果是在本區就業,不會選擇當個普通工人,工資實在不高。隨即我告訴學生,二、三十年前本區青年們擇業時最想去的就是工廠。學生對此表示驚奇,議論紛紛。我借此機會馬上發問:這個變化很能說明一些問題。我們博山區的工業也曾輝煌過,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本區工業的興起,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現在的衰落呢?學生開始討論,最后得出了結論:當初本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得工業興起,隨著資源的枯竭使得工業隨之衰落。這時,我引導學生說:“在世界上有很多地區和我們博山區的情況很類似,都是靠礦產資源發展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德國魯爾區的興衰發展史。”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可供選取的案例是繁多的,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實例;可以是教材給出的典型案例,也可以是源自生活的鄉土案例;可以是具有共性的,也可以是具有個性的。可以使用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使用案例創設情境,使用諸多案例進行對比或類比等。但我們應該謹記:只有在最合適的時機使用最恰當的案例,才能在課堂上發揮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