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術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09 11:02:05

導語:高校美術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美術教育教學論文

一、當前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現狀

1.教學拘泥于傳統形式,缺乏創造性和創新性。近年來隨著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其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也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績,但是總體來說,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社會形勢發展需要、人才培養質量需求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美術理論教學仍以繪畫技能的講授為主,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教材內容比較陳舊,沒能緊跟社會發展形勢和需要;教學中忽視了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性和不同學生之間的特殊性。二是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美術教育不在于培養出多少畫家和藝術家,主要是在教會學生美術繪畫知識和技巧的同時,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認知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很多高校在美術教學中卻沒能抓住這個目標,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不高。三是部分高校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設施不足。如,很多高校多媒體教室嚴重不足,絕大多數教師仍然是板書教學,只有少數教師能用多媒體教學。

2.美術教師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不高。高校美術教師多數畢業于師范院校,大多是從校門到校門,雖然美術理論知識豐富,但是實踐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強。一是大多數高校由于基本建設任務繁重、建設資金緊張,對美術教師社會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在教學硬件建設、教師隊伍培訓資金上投入不多,導致學生實踐教學分組率不高,實踐教學效果不好。二是美術教師隊伍知識結構老化。社會在進步、知識在更新,美術教學改革必須緊跟形勢。但是部分教師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很少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和實踐技法,只是在教學和工作中被動地學習。久而久之,美術教師專業知識老化,教學形式和手段單一,甚至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效果。三是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美術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需要廣泛涉獵與美術專業相關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3.忽視文化課程學習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目前我國教育考試制度還是“嚴進寬出”,這就造成了高考就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形勢,家長和考生面臨高考的激烈競爭和巨大壓力,有些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就選擇美術或者音樂,但是自己并不喜歡美術或音樂這類專業。另外,我國現行教育制度是對藝術考生放寬上線分數,藝術生相對于普通考生更容易考上理想的大學。在這種制度和觀念的影響下,相當一部分高校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忽視了文化課的重要性,學生自己不重視文化課的學習,認為只要把美術專業課學好了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事實上,美術的內涵和精神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才能理解,美術的創造力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只有繪畫技巧而沒有文化內涵和底蘊的人不是新形勢下需要的人才,這樣的學生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美術教育需要大量的實踐教學和訓練,但是有些高校缺乏美術實踐教學基地和設備,培養出來的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不強。

4.學生綜合素質下降,美術學習興趣不濃。當前,大多數高校把辦學效益放在首位,單純追求辦學規模的擴大,不斷擴大招生數量,忽視生源的綜合素質和美術教育教學質量,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下降。而且,受到社會功利性和浮夸之風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90后”學生的非主流思想的廣泛存在,導致很多美術專業學生只追求另類和獨特,忽略培養扎實的繪畫功底,不能體會真正的藝術精神和藝術內涵。高校美術教師很多時候只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對學生的個人內涵、品德和思想養成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高校學生學風不好,學習興趣不濃,如課堂上使用手機玩游戲、沉迷網絡等現象目前已經成為共性問題,高校和教師也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這一問題。應該不斷提高美術教學效果,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創造力。

二、新形勢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對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美術教育以獨特的方式在完善人格、提升素質、陶冶情操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家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美術教育同樣需要在教育發展理念、教學模式、人才培養定位、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順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確定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是保證課堂教學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根本。因此,高校美術教育應該是以培養高素質的、符合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的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一是教學思想的改革。藝術創作是人類一種高級的、特殊的、復雜的精神生產活動。教學思想的改革要求師生首先要共同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美術教學要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美術家,而不是只會照葫蘆畫瓢的“美術匠”。如在進行色彩的靜物寫生訓練時,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先讓學生對靜物進行臨摹,學生能熟練搭配色彩后再進行全新的色彩搭配,培養學生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二是高校在確定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要緊跟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開展調查研究,邀請行業、企業的技師和工程師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同時,邀請行業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為學生授課或者做學術講座,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后實踐能力強,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

2.提高教師隊伍實踐能力,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高水平、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高校要想提高美術學生培養質量,必須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首要位置,著力提高美術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是通過國內外研修和項目支撐,培養國內知名的美術專業領軍人物;二是通過選送美術專業骨干教師到相關企業輪訓、實訓和頂崗,提高教師美術教學實踐能力;三是實施校外美術行業企業高技能人才和校內專任美術教師“結對子”,兼職教師全程參與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建立了一支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通過以上三點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使美術教師成為具備深厚藝術知識底蘊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傳授者,并使教師可以在對學生的傳道授業中滲透人文精神,使教師可以借助美術教育幫助學生凈化心靈,從而使學生的自我人格得以升華。

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構建符合社會需求和學生培養實際的美術專業教學體系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一是高校要遵循教育基本規律和美術專業基本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開設美術相關理論和實踐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提高學生整體美術理論素質。二是在教學內容上由于學生課程較多、學校設計的課時量是有限的,教師的授課內容一定要針對學生實際和就業需求,決不能泛泛而講,要學有所用;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深入淺出、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因為美術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學手段上要不斷創新,要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要結合專業發展和學生實際,運用多媒體、視頻、圖片等種媒介,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教師要廣泛涉獵相關專業知識和課外知識,充分備課,擴大課堂的知識面和內容含量,授課內容既豐富多彩又重點突出,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4.提升學生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藝術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術專業學生由于從小就側重藝術理論和專業課學習,忽視文化基礎課學習,導致學生文化課底子薄、基礎不好。但是,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對美術學習和美術創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藝術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涵蓋歷史、文化、哲學、文學等多個學科,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能感受領會高雅藝術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內涵和寓意,才能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匯到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因此,高校在做好美術學生專業課教學的同時,要有重點加強學生文化國學等課程教學,切實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和文化內涵。而且,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啟迪、引導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開放思維和想象力,這是教師美術教學的核心任務。

三、結束語

系統科學的教學改革是推動美術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但是,美術教學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科學設計、有序推進,需要高校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不斷探索實踐總結,這樣才能不斷提升美術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我國藝術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作者:徐常穎 單位: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