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用與實踐
時間:2022-03-07 09:22:06
導語: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用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與示范建設的逐步推進,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開展教育心理學課程,有利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內在心理與學習狀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擬從教育心理學概論出發,在分析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應用與實踐。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育教學;心理健康;教學質量
教師是人類文明與文化知識的主要傳播者,其在人類文明的繼承與發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新時代的學生所具有的心理共同特征即,生活于改革開放的新世紀,思維非常活躍,思想具有超前性,創新意識較強,敢于對不解的問題進行質疑,容易對生活現狀產生不滿,自我觀念比較強等。所以,有關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順應新形式與新要求,掌握扎實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與掌握,以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幫助學生克服消極、負面的心理狀況,掃除各種心理障礙,科學有效的將教育心理學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從而實現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質量與成效的真正提升。
一、教育心理學概論
教育心理學作為教育學和心理學延伸出來的一門學科,旨在研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及其發展變化,并以此為基礎揭示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于知識、技能的接受程度與發展規律。教學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在教育的前提下,教師與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學狀態以及教育干預的最終結果,它的主旨在于將心理學的有關理論盡可能應用于教育中,從而促進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發展,順利實現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教育心理學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與發展規律,正確指導學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學習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它對于合理設計教學課程、提高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以研究心理活動為主的學科,其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有助于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及時、正確調整學生心理狀態。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增長迅速,種種外界因素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同時,學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會出現階段性的心理特征,比如,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出現叛逆心理,這一階段中其個性表現過強,不愿向老師與家長表露自己的心聲,但與其他同學卻無話不說;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大學時期的學生則由于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壓力,使得這兩個階段的學生也存在在著一定的心理困惑。這就使得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緊跟時展的潮流,適當借助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以更好地關注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內心變化,從而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學生心理教育方面的工作。
(二)提升教育管理的質量
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進而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對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學習壓力重的高中生而言,還是對于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的大學生來講,都有助于教師對其心理煩惱與壓力進行有效的疏通排解,從而有助于幫助教師科學、合理地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管理的質量。正確開展教育心理學,并加以實際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教師更加系統、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地進行學生管理方面的工作,盡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教育教學管理效果。
(三)強化教育工作的預見性
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目的性、計劃性和預見性。加強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與實踐,有助于幫助教師更好地知道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明白學生學習的心理動機與關注點,清楚學生學習的目的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將一切不健康的心理行為逐一進行化解,保持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2]
三、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應用與實踐
(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人自身的潛能是靠自我得以實現的,并非教育的作用。教育學家在此基礎上倡導教育是為學生提供相對自由、安全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學生能夠盡可能地激發內在潛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便由此產生。而啟發式教學正是運用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指出教師是激發學生潛能的指導者,它強調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并以此驅使學生主動學習并消化一切游泳的知識,同時也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倡學習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自身發展。啟發式教學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僅僅是指導者、協作者。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要尊重學生,要由衷的愛護學生,幫助學生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創造力,加強師生互動與溝通,在掌握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以高度的熱情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愛,在教學內容方面,盡量生動形象,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之后,也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努力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以鼓勵為主,充分發揮正面評價的作用
眾所周知,人人都喜愛鼓勵贊美之詞,學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可能多地用積極的、正面的語言鼓勵學生,加強對學生的正面評價,減少負面的、消極的評價。如果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總是不斷地批評學生、指責學生的錯誤,勢必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尊嚴,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同時也具有較大的進步空間。教師作為學生教育教育工作中的指導者和協作者,要充分意識到正面評價能夠給學生帶來的積極作用,在課堂課后學習上多給正面評價,努力幫助學生完善自身身心健康發展,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順利實現。[3]眾所周知,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差異,性格大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面對膽小羞澀、不善言談的學生時,對于他們問題回答的是否正確、是否流暢,都應該做出充分的肯定并盡量以鼓勵的方式正面、積極引導。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像保護幼苗一樣保護學生的上進心。這句話充分表明了鼓勵、正面評價的重要性。這告訴教師不要盲目地指責學生,要以積極正面的工作方式面對學生,相信遇到同樣的問題用鼓勵的語言代替批評的語言將會收獲更多,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健康正面的人生態度。充分發揮對學生的正面評價,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4]
(三)巧用心理暗示,充分發揮“羅森塔爾效應”的積極作用
暗示指的是人或環境以一種不明顯的形式給個體傳達某種信息,個體無意識中受到影響,并做出一定反應的心理現象。無論學習成績好的還是壞的學生,積極的暗示都是有效的。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可以采用一些巧妙的語言、表情和肢體動作,向學生傳達積極的暗示,幫助學生改變原來的不良學習態度,消除心中的自卑感,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教師對癥下藥,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而“羅森塔爾效應”即教師期望效應,是指通過一定的教師期望以達到正面的教學效果。適當的教師期望具有巨大的力量,能夠產生較理想的教學目的。如果教師對某些學生具有高的期望值,同時也投入較多的關注與關心,這些在教師關愛下成長的學生,將更有自信更加堅強,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學習動力,終將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5]相反的道理,假如教師討厭某些學生,不予重視他們,這些學生勢必會產生逆反心理,知道教師并不在乎自己,學習成績好與壞便無多大意義,由此,他們便會放任自己,產生一系列消極情緒,這無疑會打擊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羅森塔爾效應”,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要真正注意教師期望效應,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值,要一視同仁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要相信學生,給予其合理的期望,有技巧地進行心理暗示,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教師的信任與愛,指引他們向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從而順利實現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運用研究,是適應時展的需要與要求。現代化的教育觀與人才觀,不但要求人才要具備扎實的素質與能力,而且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養與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心理學則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推動人才的綜合性發展。為促使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功能發揮,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了解與掌握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而且可以很好的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使得在心理學理論的指引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幫助學生克服各種負面情緒,最大化地發揮自身教書育人的職能。
作者:王娜 單位: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史丹萍.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教研探索,2009(8).
[2]劉燕斌,陳國強,陳文.基于教育心理學理論的高等教育教學策略的研究[J].文教資料•高教高職研究,2009(2).
[3]張菡.教育心理學在高校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探索[J].學生工作,2015(4).
[4]王滔.當前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史中的問題透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5]陳誼.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1(10).
- 上一篇: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析
- 下一篇: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