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報在校本教育研究中作用

時間:2022-11-19 10:04:51

導語:高職院校學報在校本教育研究中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學報在校本教育研究中作用

摘要:高職院校學報是校本科研工作的窗口,是一所高職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針對高職院校校本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目標模糊、選題不當、方法欠缺、概念不清、表述無序等問題,運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了問題的成因,并提出了通過學報的教育引導作用提升校本教育科研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本教育研究;學報

一方面,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歷史較短,多數高職院校教師來自于普通高等學校,或者由中職學校教師轉化而來,且沒有師范教育經歷,教育科研素養明顯缺乏;另一方面,高職教育創新發展需要探索我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規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高職教育研究中面臨的一個基本矛盾,也是高職院校學報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由于職稱晉升和職業發展的需要,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師又必須,由此導致高職院校學報質量的災難。消除此類亂象,降低對教師論文的考核要求只是權宜之計,根本措施是提升教師的教育研究水平。高職院校學報如何為教師教育研究能力提升服務,是編輯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1高職院校學報教研稿件的突出問題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對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改革的研究,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專門知識,對課程規律認識不足,教研成果質量普遍不高,相當一部分處于人云亦云的水平,低水平重復研究占比較高。一些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對高職院校教師稿件印象不佳,就是基于上述原因。從高職院校學報教研稿件來看,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研究問題不明確。高職院校教師的改革思路主要來自于對政府政策的理解和職教專家的政策解讀,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的動機主要來自于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績效考核的外部壓力,而不是工作改進和質量提升的內驅力。反映在學報來稿中,問題往往過大或過小,或者不是現實需要解決的問題。選題不當導致了稿件質量低劣,盡管一些教師文字水平較高,但論文卻空洞無物。一些教師極力反對以教研論文考核教師水平和教學業績,并不是因為教學研究在教學質量提升不能發揮作用,而是由于不能發現和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是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目前高職院校教師教研稿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科學的研究方法,編輯無法判斷研究結論正確與否。特別是畢業于工程類高校的教師,常常模仿新聞媒體評論文章的寫作方法,憑著自身好惡闡述“一己之見”,論點很鮮明,但不提供足夠的證據,通篇論文內容都是“假設”,幾乎沒有科學價值。許多教師不了解調查法和實驗法的程序,更不能設計調查問卷和實驗方案,缺乏應有的科學精神。還有一些來稿內容完全是工作過程的“白描”,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維,整體上屬于記敘文體,而不是學術論文。

三是基本概念不清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一門科學,有著較為獨立的研究對象和概念體系。但許多高職院校教師并不了解高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經常出現混淆概念、編造概念、亂用概念的現象。對于“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模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學交替”“雙師型教師”等概念,不少教師都是一知半解,盡管經常出現在稿件之中,但作者并不理解其內涵,更不懂得如何進行深化和完善改革方案,因此會給編輯留下空洞的印象。

四是研究內容陳舊過時。在以智能化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高等職業教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要求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方式都要隨之改變。但是,由于許多教師不了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一些研究往往從零起點開始,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也有一些教師引用的成果都是產生于改革初期的,對最近的相關成果只字不提。這種研究即使得出正確結論,也毫無理論和應用價值。

五是對教學問題關注不夠。教學問題是教師最熟悉的問題,也應該是最容易產生有價值成果的研究領域。但是,由于一些高職院校教師缺乏必要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經常受到理論界研究熱點的影響,將研究方向定位在本人并不熟悉的領域,如職教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等等,其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六是作者隊伍結構不合理。在高職院校學報稿件作者隊伍中,職稱為中級和副教授的教師比例最大,而本應產生高水平成果的教授所占比例最小。這種不正常現象,反映出教師評價機制不合理的實質性問題。在教師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出于對教師隊伍穩定的考慮,教師水平評價和績效評價重點不是考核論文質量,而是追求論文數量。一名教師只要有足夠數量的垃圾論文,就可以實現職稱晉升的目的。論文質量低與評價機制不合理相互促進,導致高職學報作者隊伍的畸形發展,這種現象近10年來沒有根本性改觀。

七是著錄格式不規范。在高職院校學報稿件的文題、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中,都存在著著錄格式不規范的文題。這一方面反映出文理分科的高考錄制制度對學習者造成的基本素養缺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職院校教師在科學精神上與本科高校教師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高職院校教師嚴謹精神和表達能力的欠缺,不僅加大了編輯的工作量,也在整體上反映出高職院校學報應有的教育示范作用。一名在論文中表達不規范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很難進行規范表達。因此,學報稿件質量低劣,是一所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低劣的間接表現。

2高職院校學報在教育科研中的示范作用

解決高職院校教研中存在的問題,根本措施是提高教師的教育科學素養和隊伍整體水平,從增量上嚴把教師“入口關”,從存量上開展有計劃的專項培訓。但是,由于目前高職院校生師比較高,教師素質結構的根本改變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在教研水平普遍不高的條件下,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學報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是高職刊物目前的一項重要職能。

2.1科學選題,增加典型問題稿件的比重

當前,高職院校學報正處于由粗放型向規范型、由模仿型向創新型、由低質量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伴隨著母體一起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過渡過程,高職院校學報應該通過合理選題加速這一過程,而不能起到阻礙作用。正確選題的關鍵,就是找到促進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科學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典型問題,呈現出刊物的基本底色。黨的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根本問題,也是高職院校學報重點關注的問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基本原因就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層次還較淺,僅僅在形式上開展了工學結合,但企業人員實質性參與不夠,工學結合的效果尚未充分體現。作為以發表校內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為主的高職院校學報,在近期內應該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最主要的選題方向,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建生產性實習基地、工學結合教材建設、校企共用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呈現出突破性成果。

2.2及時指導,糾正稿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學術論文是科研工作的一種最終成果形式,其質量反映著科研工作的水平。從根本上說,提高稿件質量需要科研管理部門與刊物編輯部門的協同的工作。就編輯工作而言,可以充分發揮編輯部與校內作者聯系緊密的特點,通過提出選題建議、向具有教授職稱的高水平作者約稿、開展學術講座、提出內容修改建議等方式,糾正稿件中的各種錯誤傾向。當前,編輯應該重點指導作者擺正教學、科研與成果發表之間的關系,以教育科研帶動教學質量提升,以教學質量提升確定科研選題,以科研工作質量保證刊物稿件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講,高職學報編輯不僅僅是文字工作者,還是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學術權威,對教師具有足夠的學術影響力。否則,就無法發揮學報應有的教育示范功能。

2.3注重量化研究,重點推廣定量研究成果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原來許多未知的事情現在可以得到精準地描述。信息化給人類帶來的是一場根本性改變,可以讓人們以最低的成本徑直地走向目的地。為促進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學報不僅應該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研究成果充分報道,而且應該鼓勵作者采用數量研究方法,推動數量教育學的形成。近期一段時間內,應該重點推介運用統計推斷、回歸分析、數量模型等工具所產生的研究成果。

3結論

高職院校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差是一個需要盡快解決的歷史性問題,其根本原因是教師缺乏教育學背景,不掌握教育科研方法。通過學報的引導教育作用,可以逐步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掌握量化研究方法,促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嘉麗.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學報與本校科研交互關系及其發展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5):139.

[2]徐祖明.高職院校學報定位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2):123.

[3]駱近丹.論高職高專院校學報的作者隊伍建設[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7(3):104.

[4]韓翠麗.高職學報責任編輯職責定位及實現[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4(4):84.

[5]李紹明,梁勁南.高職院校學報特色建設研究濟南職業學院學報[J].2018(8):116.

[6]吳丹.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報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7):287.

作者:董艷嬌 單位: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