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策略探析

時間:2022-03-30 11:20:39

導語: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策略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策略探析

摘要: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綱領文件全面指導學前教育的發展,但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本文針對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利用互聯網思想和技術,探索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對策,促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策略

一、國內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綱領文件全面指導學前教育的發展。據筆者統計,2007年至今,從國家層面了10份相關指導性文件。隨著二孩政策的逐步實施,學前教育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熱點需求,各種學前教育機構及周邊產業蓬勃發展,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機構迅速成長,對促進學前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目前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在城鄉地區,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前教育機構數量不能夠滿足當前家庭需求,機構內辦學條件設施陳舊,教學水平差異性大,教師待遇差異大或待遇偏低,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落后,缺乏評價標準,教學信息化發展參差不齊等。另外,貧困地區幼兒的低入園率水平偏低,多主體辦園的局面管理比較混亂,各級地方政府對幼兒園的管理還不夠重視等問題,也制約了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二、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成因分析

從目前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來看,我國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形勢比較嚴峻,面臨的問題比較復雜。筆者從服務家庭、服務社會、服務政府的角度展開研究。總的來說,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因素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一)客觀因素。(1)經濟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根本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雖說學前教育機構不能算是上層建筑,但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當地經濟的發展。對比一些東南沿海地區就能明顯發現,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教育也越先進,教育也先進,經濟也就越發達,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鄉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更多地依賴政府財政支持,這就意味著不可能有太多的空間發揮學前教育機構的主觀能動性。(2)政策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導向因素。城鄉政策壁壘問題是困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家在推行新的戶籍政策,旨在打破這種壁壘約束,解放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的教育公平。但目前依然在人員編制、辦學性質、監管職責分工、財政支持等方面存在政策導向差異,導致不均衡現象。(3)人口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直接因素。鄉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機構毛入學率遠低于城市地區,一方面農村地區人口流失嚴重,學齡前兒童人數總是偏少,另一方面,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是鄉村地區的突出問題,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鄉村地區正在摸索前進,目前看來,并沒有比較成熟的機制和辦法來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造成了鄉村地區學齡前兒童基數比較入學人數相對較大的情況。入學率偏低鄉村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客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鄉村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造成學前教育氛圍不夠濃厚不夠嚴肅,不利于兒童的成長。(二)主觀因素。本文講的主觀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因素,即教師和家長的因素。(1)教師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關鍵因素。筆者發現,城鄉學前教育機構管理水平、教學質量、教師信息化素養差距大等問題比較普遍。通過座談走訪,筆者總結出關于這些問題的影響因素有教師的學歷背景、待遇、發展空間、評價考核辦法、職業道德、業務能力等。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對于學前機構的所提供的平臺有一定的期待,往往鄉村地區的學前機構留不住優秀人才。人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另外,鄉村地區現有的教師,在從事專業工作的同時,業務能力提升發展機會比較少,教師從業的初衷無法得到凈化,認為學前教育工作就是哄孩子,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可以,這樣的想法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鄉村地區迫切地希望能夠留下專業的教師。從學前機構想方設法“留住人”到教師想方設法“想留下”之間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大膽嘗試,發揮各方力量,盡快實現夢想。(2)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認可等觀念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潛在因素。城鄉地區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認識存在著顯著差異。家長對學前教育是否重視直接關系著兒童在學齡前期間接受到的教育質量。筆者發現,城市的學前教育周邊機構、及師資培訓機構發展比較成熟,幾乎在每個居民小區內或者附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智力開發訓練、體能訓練等這樣的機構,家長們比較認可這樣的機構學習模式,能夠比較主動地給孩子提供這樣的平臺。但相比較鄉村地區,這樣的機構就比較少見,鎮上可能有,村里幾乎沒有的局面很普遍,因為家長覺得孩子上這樣的機構就是玩,在哪兒玩兒不是玩兒,不用浪費錢在機構里。所以,鄉村的孩子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在學齡前進入學前教育機構。這些潛在地拉大了城鄉學前教育質量的差距。

三、“互聯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策略

本文主要從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角度出發,重新審視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策略,探索技術支持下的發展路徑。在實現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宏偉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借助技術提升教育水平是必經之路。(1)建立共享的、交互的、實時的、扁平的資源庫。共享、交互、及時、扁平也是互聯網思想和技術的特點,它同樣適用于新時代的學前教育發展。資源庫之于教師,就好比食材之于廚師,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擁有了豐富的食材才可能做出豐盛的晚餐。認識到了資源庫的重要性,我們就應該考慮如何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要求的具有共享、交互、實時、扁平等特征的資源庫的問題。“共享”就是具體共建共享,誰使用是建設,誰建設誰使用,簡單來說,就是讓城鄉教師自己建立資源庫,把專業的、優秀的教學資源上傳到云端,千千萬萬的教師都來建庫,千千萬萬的教師都來使用資源庫。大家是一家,不分城與鄉,不分東南與西北,資源在云端,我建我使用。“交互”就是讓城鄉教師能夠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如建群、建微博等,隨時隨地與專家或者同行進行業務交流,探討工作中出現問題。這些問題都會被整理收錄進問題交流庫進入云端資源庫,以備城鄉學前教師搜索參考使用。“及時”就是對資源庫的建設是持續不斷的,新的資源就像新鮮的血液一樣不斷注入進來,這里不光有專業的學前教師的教學思考、經驗交流、問題交互,還有專家的科學指導、前言理念和技術支持。“扁平”就是指對資源庫的管理和使用扁平化,對資源庫的管理主要是指對資源資料的把關,采用誰使用誰把關的原則,教研室結合課程需要以云端為依托建立本土化的二級資源庫,對資源進行篩選和取舍,結合大綱規范管理、使用,教師能夠通過互聯網在二級資源庫輕松獲得文字或音視頻資源來支撐教學活動。(2)通過“互聯網+”進一步加強鄉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專業的學前教師隊伍是促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第一,利用網絡進行廣泛宣傳,廣納賢才,不拘一格,增加編制,提高待遇,提供平臺,鼓勵高校學前專業學生加入鄉村學前教育發展大業中,吸引優秀人才,把人留住是前提。第二,通過互聯網不斷提升現有鄉村學前教師的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線上的業務培訓,并結合考核,對線上學習成效顯著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線上培訓的最大優勢在于,不限時間和地點,不耽擱正常教學工作,教師利用閑暇時間即可完成培訓,針對學前教師緊缺,業務量大的情況,比較適宜進行線上培訓。第三,建立城鄉教師手拉手互助項目。通過互聯網將城市和鄉村教師結對,一對一實時交流探討互助共進。同時,結合評優考核,對成效顯著的手拉手結對教師給予評優加分,并建立樣板,指導廣大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幫助后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3)加大對鄉村地區學前教育的財政支持。在筆者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鄉村學前教育機構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學信息化建設水平低下,與城市地區的差距比較大。建議政府管理部門加大對其相關的建設投入力度,為學前教育群體提供一個信息化的成長環境,越是農村偏遠的地方,應該越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因為這些孩子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廣闊的世界,所以,他們更需要有一雙眼睛,幫他們在羽翼未滿時,見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激發他們探索未知、追求新知的好奇心。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吸引學齡前兒童,讓他們愛上幼兒園,幼兒園里有他們在外面看不到的精彩。運用互聯網思路和技術推動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讓所有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享受同樣優質的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目標。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更多的孩子體驗人生的多彩,懂得生活的意義,認可生命的可貴,努力成長成才是教育的最終歸宿。

參考文獻:

[1]李銀鳳.“互聯網+學前教育”促使學前教育與時俱進地發展[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76.

[2]鄧莉,彭正梅.面向未來的教學藍圖———美國《教學2030》述評[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01):37-45.

[3]張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創新教學變革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7):125+128.

[4]張秀霞.淺析“互聯網+”視域下的學前教育區域數字化資源共享[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8):12.

[5]樊青芳.“互聯網+”教育助推區域教育均衡發展[J].河北教育(綜合版),2020,58(Z1):20.

作者:劉微雨 周暢 趙雪婷 李鑫馨 劉洋 喜斌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