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8-27 09:43:53

導語: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隨著知識的發展,教學設備的更新,機械類專業課的教學方法也隨之要進行改革,不能一味的采用傳統的講授教學等方法。機械類專業教學的特殊性要求以理論知識為依托進行實訓操作,以實訓操作來理解理論知識。本文分析了教學方法改革應該遵循的原則,教學方法改革的內容及其能夠取得的效果。

關鍵詞:教學方法;專業課程;改革

教學方法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的,統一了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其中學生的學習方法具有主要地位,這時為了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教授方法要依據學習方法來實施,不然便會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教師的教授方法具有主導地位,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引導地位,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從以上可以看出,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僅限于教師的教授方法,還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但是這些都不能離開教學的目的,必須有原則性的限制。

1教學方法改革的原則

1.1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命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方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是人才培養的實施藍圖,在某種程度上,人才培養方案的好壞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專業課程的教學只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的一部分,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偏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1.2教學方法的改革以行業工種考核內容為依據。在以技能操作培養為主的專業課程體系中,考取專業工種資格證書,畢業時取得“雙證”顯得尤為重要。把工種考核內容作為培養的依據,使得課程更貼近工種的需求,學以致用,增加學生考證的通過率也是我們考核的標準之一。所以,教學方法的改革在工種考核內容的范圍內來進行是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的。1.3教學方法的改革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方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的畢業生能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能不能在崗位上獨當一面?這就要由用人單位來對畢業生進行評價。教學方法的改革要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方向,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以崗位操作項目作為標準來教學,做到畢業就能就業,學習的內容就是工作的內容。1.4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在課程的角度上,要求學生對本課程的知識體系達到不同程度的理解,完成課程的教學目的。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基礎,只有先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是要時刻保持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才能不偏離主題。1.5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方法為核心教學方法的改革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改革,然而改革的目的就在與學生的學。只有符合學生的層次,因材施教,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不能僅僅注重教學還要關心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轉化能力。教與學的落腳點在于學。教師在教學生在學,教師的教如何才能滿足學生的學?只有符合學生需求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改變視角換位從學生的眼中得出的才是符合改革需求的。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隨心所欲、不能偏離主題、不能遠離知識能力,方法是千變萬化的但是目標是不變的,教師就是要選用這萬變的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除了常見的一些之外,本文提出了以下幾種。

2教學方法改革的內容

2.1理實一體化教學。機械類理實一體化教學不是簡單的把教室布置成一半課桌椅一半實訓設備,而是突破傳統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集中了教學環節。通過設定好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導向教學法、教師演示法和學生分組討論法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技能和素質培養框架,豐富課堂講授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1]。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不拘泥于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2動手操作引導。慈母多敗兒。學生做,老師引導;學生錯,老師引導;學生對,老師引導;學生表演,老師當觀眾。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讓學生經歷了挫折才知道怎樣才能成功,只有讓學生經歷了失敗才學會了思考。模擬真實機械類項目在工作中的出現問題,才能學會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3未知知識的探索。人生的意義在于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好奇心是人性的本能,是獲取知識的源泉。教學中如果能夠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去探索,那么就已經完成了我們教學的內容,因為學生會主動找到答案,并且會記住這個過程,得到正確的結果。把需要教學的內容聯系到現實生活,由生活中的現象而提出疑惑,看似在說故事,實際已經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最后在加以正確的引導聯系到教學內容中去。2.4由能力到知識。看和做之間還差了練習、思考、理解、沉淀。有了知識不一定就有能力,有能力就一定理解到了知識。知識是能力的前提,能力是知識的升華,所以是先學知識是我們經常的教學方法,然而先練習本領,后用知識來解釋,更是我們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古時,學習本領都是直接從能力開始,在實踐中得出的知識,理解的更透徹,記憶的更深刻,運用的更具體,表達的更形象。2.5設計創新的培養。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一樣,看到事情的角度不一樣,在同一時間的心情也不一樣,這就造成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這個就是人類最寶貴的來自心底最深處的想法,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創新。教師按照自己陳舊的想法去教學難免會誘導學生打碎自己的創新,破壞一個個新鮮事物。作為教師告訴學生我們的目的,過程怎么去做讓他們試著去解決吧,他們的過程或許比你認為正確的還要好。2.6由學生來組織教學。春江水暖鴨先知。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差,知識的認可度,人生觀、價值觀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就形成了所謂的“代溝”。教師自認為滿意的教學方法,學生不一定就會認同,教師認為達到了教學效果,學生不一定就真正理解。所以,教學的過程可以由學生來設計,教師來把握,每個學生設計自己的一段內容來講解或者操作,以可以表達出自己的理解過程,這樣很多個學生表達的內容相加就是一個完整的課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師通過選取合適的一個或者幾個教學方法,來組織引導教學,不拘泥于課堂、不拘泥于書本、不拘泥于教師的身份、不拘泥于僅為學習的素質教育,來完成學習任務和學習效果,得到除知識之外的思考、理解、人生觀、價值觀、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判斷能力。

3教學方法改革的效果

3.1增加了學習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使用在不同的課程中,只要合適,傳統的講授教學法也有很大的優勢。每次上課如果學生猜不到老師怎么來上課,或許先讓同學們自己做,或許說出大家的想法,或許提出一些問題,或許教師先模擬演示下,或許直接給出個錯誤的答案等等,這樣學生們還能感到學習的枯燥嗎?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樂趣,遨游與知識海洋的興奮。3.2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知識的體現方式有很多種,找到一個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表達,這就叫教學方法。機械類知識是用來運用的,不是來記憶的,能夠運用就是對知識最到位的理解。記憶也許是理解的一個手段,但是想要運用歸根結底還是要會理解。如何能夠理解運用呢?就是通過教學方法改革使用恰當的方法把他表達出來。3.3提高就業單位對畢業生的認可度。學生學習機械類專業技能知識,就是能夠滿足就業崗位的需要,如果我們的學習內容就是一個個就業機械類操作,就是崗位中出現的問題,就是崗位中需要做的事情。我們在學習完成后就能夠直接上手,不需要指導實習,如果你是就業單位領導也應該是很滿意的。3.4擁有團隊協作精神。以大局為重、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這就是團隊協作精神。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達到這種團隊協作精神,可能包括個人的無私奉獻。實訓操作、小組討論、發散思維在項目中不是一個人來完成的,由同組成員一起共同創造,培養這種協作忘我的精神。機械類專業知識記憶了還會忘記,可是知識卻能夠通過多種手段可以查詢,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堅持學習呢?有教就有所學,學習是一個過程,在學習的同時增加了對社會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擁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自學創新的方法,擁有甘于寂寞的心境,擁有一顆好奇心對世界進行探索,擁有學習不惑的快樂,擁有被別人認可的成就,擁有團隊協作精神。學習不是要獲得多少,而是要放下多少,學習之后能夠從不同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坦然接受別人的不理解,就會放下了心中的包袱。既然如此,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教是不是也要發自內心,享受過程,做一位人類心靈的導師。

4結論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堅持一定的原則,運用擬定的方法引導教學,最終達到教學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在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中,教師不是直接在教學生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教師利用一些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操作,懷著對未知的探索,運用創新思維,體現自己的個性,自己動手去操作,最終認識到正確的方法而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

[1]范多芳,周紅燕,焦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實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2):49-52.

[2]徐文慶.基于機械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校企合作淺議[J].內燃機與配件,2019(08):242-244.

作者:卞爾輝 單位: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