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課程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02-11 08:44:29
導語:研究型課程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研究型課程的改革思路與一流課程建設不謀而合,是實現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通過分析教育部關于一流課程建設的總體要求,總結了當前研究型課程的建設意義和困境。結合北京理工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介紹基于成果導向開展研究型課程教學設計,凝練構建優質研究型課程應具備的三個特點,助力推進建設高質量一流課程。
關鍵詞:成果導向;研究型課程;人才培養
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推行課程改革理念,強調“兩性一度”要求,實施科學考核評價。在高階性方面,強調打破傳統授課思維,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在創新性方面,要求將科技前沿引入課程,適當開展研究型、項目制授課;在挑戰度方面,對學生提出更高要求,以幫助學生達成預期學習成果。研究型課程的改革思路正是與一流課程建設不謀而合,是實現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自2006年以來,北京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學校)逐步推進“研究型教學”模式改革,陸續支持建設了二百余門精品研究型課程。2016年,為進一步提高課程質量,啟動了“基于成果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在教學計劃、課程大綱、考核評價等各個環節按照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對課程整體進行改造和重塑,通過立項建設和教改研究,推動課程的持續改進。2019年,為進一步規范“研究型課程”的建設與運行,研制了基于OBE理念的研究型課程認證標準,并進行了首批課程認證。2020年,學校“綠色能源飛行器總體設計”“信息系統安全與對抗技術”“生產計劃與控制”等多門研究型課程獲評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多年的教改實踐結果表明:研究型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批判性、顛覆性思維及從事創新研究的綜合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一線教學管理工作的實踐,以北京理工大學研究型課程改革為例,基于“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就高校一流課程建設提出以下思考。
研究型課程建設的意義
研究型課程的建設高度符合教育部關于一流課程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在“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中,三者相輔相成,“價值塑造”依托于課程整體教學效果實現,若“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效果不佳,“價值塑造”也無法實現,故研究型課程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型課程教學模式是通過課程高階性和挑戰度來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之高度參與,將課程思政、知識學習、實踐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堂上,采用基于項目開發、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形式,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構建知識結構、鍛煉思維能力、實現人格培養。研究型課程是基于研究性學習的課堂形態,其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設計,在課程內容編排、教學策略設計和課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多是依靠教師個體的教學技巧。加之講授方式程式化、實驗過程程序化、作業試題標準化、答案評判單一化等現象,傳統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結構之后的舉一反三的能力,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嚴重。研究型課程建設的困境學校在開展研究型課程立項、申報和認證的過程中,多輪次組織名師研討,深入總結共性問題,迭代推進課程的持續改進。如果授課教師在課程的設計和講授中表現出對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理解不透、對新形勢下教學改革政策了解不深、對教學資源和師資團隊調度不夠等原因,將不利于課程建設的推進。1.課程教學目標設計不準確。課程教學目標應寫明在學完本課程后學生能夠掌握什么知識、獲得什么能力。具體表現在:描述長篇大論,動詞使用不準確,教學實踐無法抓住重點;“知悉”“理解”“了解”等弱動詞的過度使用使得課程設計高階性不夠;教學目標設計不清晰,或過于彈性化,無法落實與評價。2.課程教學策略針對性不強。教學策略應描述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與手段。具體表現在:策略設計未能實現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相互對應,教學目標較宏觀,導致無法落實;教學策略過于追求“研究性”的形式,課程內容缺少理論知識的講授環節;教學策略缺乏對原課程中系統性的知識結構甚至能力訓練要點的全面覆蓋,導致學生對知識內容一知半解。3.課程考核評價對持續改進支撐不夠。課程考核應針對課程預期學習成果進行逐條設計,并且通過評價佐證學生學習效果,即預期學習成果達成度。具體表現在:課程考核沒有針對教學目標逐條設計,導致考核評價過于籠統;僅僅用課程平均分和優良率來作為教學效果達成情況的證明,缺乏針對性;用個別學生的總結和感悟無法支撐課程教學達成度等。基于成果導向的研究型課程改革是破局的關鍵研究型課程集系統的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于一體,以團隊式、討論式、項目式等形式開展教學,既強調理論學習,也強調理論應用,更強調在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有深度的研究性學習,旨在通過“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培養學生創造性、批判性、顛覆性思維以及從事創新研究所需要的綜合能力。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基于OBE理念的研究型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師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在教學設計上必須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課程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教師牢牢把握課程的主導地位,明確自身在課程進程中的引導作用,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2.圍繞預期學習成果為核心。研究型課程改革應以能力產出為導向,圍繞預期學習成果為核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策略以及評價體系,并基于產出導向的評價進行持續改進。課程要求理清課程目標、教學策略、考核評價、持續改進等各個環節課程要素,而課程目標、教學策略、考核評價三者更是關鍵要素,只有三者設計得當,才能通過持續改進不斷提高課程質量。3.持續改進不斷提高課程質量。研究型課程改革歸納起來有兩個要點:一是課程在設計、實施、評價、改進四大環節上聚焦預期學習成果;二是通過持續改進不斷提高課程質量。持續改進的具體做法,可以按照“說要清楚、做要對齊、證要齊全、改要有據”四個方面開展相應改革與實施。教學設計具體包含:準確地描述學生在學完課程后能做些什么;設計課程內容、教學策略、考評辦法并實施教學,幫助學生達成預期學習成果;收集學生學習成果達成的證據進行評估;應用評估結果改進和加強課程。此外,還要注意在課程、課程組、課程體系的不同層次上,做好預期學習成果的協同設計和評價。
基于成果導向的研究型課程“北理實踐”
近年來,學校實施“寰宇+”計劃,激勵學生學精學深,促進學生有價值的成長。為此,學校以高質量課程改革為抓手,構建科學、先進、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鼓勵高水平教師引領本科教學改革,產生了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示范性的教學團隊和教學成果,形成崇尚教學、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北京理工大學研究型課程建設,緊密契合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的建設目標。研究型課程已成為提升教師教改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推動專業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學校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組織研究型課程立項、認證,過程中涌現出一批認證理念完備、專業特色突出、教學團隊成型的優質課程,歸納總結,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特點:1.簡潔、精準地設計預期學習成果,堅持“學生中心”。預期學習成果的完成主體是學生,重點是活動和任務中的表現,而非活動或任務本身。精品的研究型課程應從“能力、知識、態度”三方面來構建:能力,即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時能夠達成什么目標;知識,即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時應該理解、掌握的課程內容;態度,即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時對課程整體的評價和看法。2.靈活、得當地組織教學策略實施,堅持“產出導向”。基于OBE理念打造研究型課程,特別強調研究性教學而不是灌輸式教學,課程效果應是學生學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師教了什么。教學策略應注重個性化設計,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靈活的教學方案,關注每位學生成長。例如:在“工程測試技術”課程中,教師設計了“以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以2名~3名學生組建1個小組,由3名教師共同承擔研究性教學任務。組織學生以項目為牽引,對測試項目進行分解,自主應用專業知識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課程突出了三個特點:縱向貫通,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由淺入深;橫向交叉,打破學科專業的邊界,突出工程知識整合運用;情感融合,培養交流溝通、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工程實踐經歷。3.定性、定量相結合開展考核評價,堅持“持續改進”。支撐教學效果最基本的證據應該是對每一位學生的每一項預期學習成果達成情況和學生整體達成情況的評價。教學效果只有以預期學習成果達成情況作為支撐證據,才能說明所承諾的預期學習成果是否達成,這也是OBE理念的核心要求。例如:“飛行力學”課程考核評價采用了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辦法,教師研制了各項預期學習成果的評價點和定性評價標準,實施了針對課程整體和學生個體的預期學習成果達成情況評價方法。課程通過對學生自評滿意度、課程滿意度和評價達成度的綜合分析,研究教學雙方在投入、期望和最終結果上達成的相對平衡性。最后,通過學生對課程整體的相對滿意度和滿意度溢出值分析,進一步了解教學雙方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強化課程的持續改進。總之,基于成果導向的研究型課程改革要牢牢把握“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工程教育認證理念,課程應以預期學習成果為核心,并將其貫穿于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一門優質的研究型課程,應堅持“學生中心”,能夠簡潔、精準地設計預期學習成果,并一以貫之;堅持“產出導向”,能夠靈活、得當地組織教學策略實施,將教學目標落實于教學過程;堅持“持續改進”,應開展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考核評價,多維度考量學生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張軍.建構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新范式[J].中國高等教育,2020(Z3):18-20.
[2]于歆杰.一流課程的兩個邊界[J].中國大學教學,2019(3):45-47.
[3]朱元捷,劉暢,劉媛,等.基于OBE理念“金課”持續改進的研究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2020(5):58-60.
[4]白艷紅.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課程目標的形成性評價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9(12):60-64.
[5]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崗,等.產出導向的課程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62-68,75.
[6]劉暢,林海.以OBE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設的實現路徑[J].教育評論,2018(8):33-36.
[7]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作者:朱元捷 劉暢 劉媛 宋佳
- 上一篇:海商刑事案件專門司法管轄研究
- 下一篇: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