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有效性策略
時間:2022-07-16 03:13:28
導語: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有效性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缺乏專門的課堂管理。教師對隨班就讀生的要求不像對普通學生那么嚴格,只要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對班上的其他學生造成影響,教師基本上不會過問,他們在課堂上多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這說明教師不夠重視對隨班就讀學生的課堂管理。2.未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關愛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由于隨班就讀生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一些狀況,有時會突然大叫一聲,有時會突然唱起歌來,有時會隨意離開座位等,對此,有些教師的處理方式就會過于簡單粗暴,一味地采取大聲呵斥的方式來教育這些學生,經常會嚇得這些學生哇哇大哭,如何處理這些突發事件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3.管理語言枯燥乏味。隨班就讀生在課堂上不可能正襟危坐,表現得中規中矩,由于他們身體上的特殊情況,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與普通學生一樣的課堂教學語言對他們進行教育,是難以體現有效性的。如,有的教師為了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常以高聲命令式的語言來進行提醒,效果往往不佳。假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約定一個安靜的暗號來代替那些命令式或者呵斥性的語言,這樣的方式就更容易為隨班就讀生所接受。4.課堂評價不夠到位。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關注的往往都是對普通學生的評價,而經常忽視了對隨班就讀學生的評價,即使有也都是一些簡單的“你真棒!”“你有進步!”之類的語言,而學生具體棒在哪里,進步在哪些方面則說不出個緣由來,教師對這些特殊學生的指導普遍少于普通學生,評價過于隨意。5.缺乏有效交流溝通。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交流,而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有良好的課堂交流。重視與隨班就讀生的溝通,是促進這些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前提。例如,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對課堂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隨班就讀生經常裝作看不見,即使提問到這些學生時,他們一旦表現得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時,教師也會立馬叫他們坐下,顯示出一臉不耐煩的樣子,教師與隨班就讀學生的這種交流方式往往會在有意無意中破壞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小學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問題教師方面的原因分析
1.缺乏開放包容的積極心理。由于一些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存在偏見,認為這些學生會在無形中拉低期末班級的整體成績,影響教師的績效,就會有意無意地拒絕與他們親近,認為他們只要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就行,消極的態度十分明顯。2.缺乏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隨班就讀生不同于其他學生,由于其特殊性,他們很多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再加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較差,需要特別制定課堂紀律規范來約束他們在課堂上的行為。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壓力比較大,對隨班就讀生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沒有潛下心來認真細致地研究針對他們的教學方法,隨班就讀生也不知道什么樣的行為在課堂中是合理的。3.教師特殊教育能力上的不足。大部分教師都畢業于普通師范院校,雖然能意識到自身在教育特殊學生方面存在欠缺,但也沒有機會進行深入的學習。由于隨班就讀生在課堂上的種種不良表現,加之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在課堂教學中隨班就讀生很難得到提高。再者,小學教師也普遍缺乏針對特殊學生教育方面的學習,平時多數教師都不太理會這些學生,認為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教學秩序就行,學校也沒有專門就隨班就讀生的教學問題進行培訓,致使教師在面對特殊學生的時候經常感到手足無措。4.未能體現良好師生關系。由于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沒有真正體現一視同仁的教育理念,比較容易忽略自己與隨班就讀生的交流,就更不會關注教師與隨班就讀生之間的交流方式會對他們產生的影響,進而嚴重影響了隨班就讀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和隨班就讀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其實可以有很多,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溝通,還可以有動作手勢、眼神接觸等方面的交流。教師往往都比較容易忽視這些潛在的信息,也從不覺得自己與隨班就讀生之間的交流存在問題,更不會進行反思,進而導致針對隨班就讀生的課堂管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三、提高小學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師的特殊教育能力。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不同于對普通學生的教育,要想更好地對隨班就讀生進行教育,教師還應具備一些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提高課堂管理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就在于教師的特殊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盡量不讓隨班就讀學生感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如,教師應該多去了解他們的交往方式、心理特征、行為習慣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提升他們的互助意識和社交技能。在課堂教學中要認真思考如何協調好隨班就讀生和普通學生之間在發展上的差異;教會普通學生正確面對隨班就讀生在課堂上隨時出現的搞小動作、攻擊同伴、突然尖叫等問題,教師還要想辦法提高隨班就讀生的學習專注力,從根源上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2.同伴關懷營造和諧健康環境。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同桌交流或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中,隨班就讀的學生很可能會遭到同伴的排斥,進而加重他們的焦慮感。因此,班級中的普通學生是否能夠接納隨班就讀的學生,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國外相關研究表明,同伴指導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具有明顯的作用。它不僅能提高普通學生對輕度智力殘疾兒童的接納度和合作度,而且能促進輕度智力殘疾兒童學習成績的提高,并增強他們與普通學生交往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普通學生用正常的眼光來對待隨班就讀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這樣可以減輕隨班就讀學生的焦慮感,讓他們對課堂學習充滿期待感,進而形成和諧健康的課堂教學環境。3.建立教師專屬課堂信號系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隨班就讀生可以建立專屬的信號系統,讓師生之間變得更加有默契。在開學初就有意識地對隨班就讀生進行訓練,讓這些孩子學會觀察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種姿勢代表什么意思,知道教師要干什么。當然,要達到這種默契程度需要有一個過程,教師一定要有耐心。當師生之間的默契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這樣的課堂管理就會越來越順暢,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使用一些簡單的信號來告訴隨班就讀生該做什么事。如,走到該生面前輕輕地拍桌子,摸三下頭,使用暫停的手勢等方式告訴他們教師想要讓他們做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如果對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那么所有的教育智謀,所有教學和教育方法手段就都將像紙牌搭的小房子一樣,非常容易倒塌。”教師要始終相信他們能做好,教師和這些隨班就讀生要事先約定好,根據不同隨班就讀生的實際能力創造出專屬的溝通密碼,以便更好地管理課堂。4.合理安排課堂座位滿足特殊需要。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做法都是把隨班就讀生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或者是課室的某個角落。其實,這種做法是欠缺考慮的,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顧及隨班就讀生的感受,而且也不利于隨班就讀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普通學生之間的交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隨班就讀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心理障礙的,一種是沒有心理障礙的。有心理障礙的隨班就讀生不宜被安排在顯眼的地方,但這卻又不利于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沒有心理障礙的隨班就讀生則可以被安排在容易和教師交流的位置。因此,綜合起來考慮,最恰當的座位安排是課室的中間地帶、有同桌可以幫助學習的、行動上方便出入的,又容易與教師交流的座位,也可以方便教師對他們進行提醒、指導和幫助。5.合理進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效。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教師應做到既要有面對普通學生的一般教學設計,又要有針對隨班就讀生的個別化教學設計。對不同層次的隨班就讀生要有不同的教學目標,要對他們進行分層,但無論哪個層次的學生都應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內確定培養目標。在做針對隨班就讀生的教學設計時,關鍵就在于教師必須充分了解這些隨班就讀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教師要根據隨班就讀生能學到什么來確定教什么。在平時,教師應知道隨班就讀生的優點是什么,問題在哪里,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提升。隨班就讀生的智力和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后會出現一個瓶頸,但有一些在當節課上學習困難卻又是以后學習常用到的知識,教師就要通過特殊的方法幫他們突破。比如,對于課堂上的重難點,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地解決隨班就讀生的學習問題。6.尋找適合隨班就讀生的課堂助學伙伴。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隨班就讀生不可能與普通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步,教師也不可能因為照顧隨班就讀生而放慢教學進度。而要使隨班就讀生能跟上大家的進度,單靠教師課下的指導也是不現實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適合隨班就讀生的課堂助學伙伴,這樣可以彌補他們在課堂上顯現出來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這些助學伙伴同時也可以成為教師很好的課堂管理伙伴,他們可以及時幫助教師制止和處理在課堂上出現的一些突發事件。在挑選助學伙伴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選擇有責任心的、有愛心的,愿意與隨班就讀生交流的學生。在平時,教師應要求他們把自己學到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耐心地傳授給隨班就讀生。比如,教師要引導這些學生充分利用課前、課中、課后以及其他時間,給予隨班就讀生及時的輔導和幫助。當隨班就讀生在課堂上勇敢嘗試的時候,就要給予他們熱情的掌聲,以此來激發隨班就讀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7.建立完善的課堂評價機制。隨班就讀學生成功的機會明顯少于普通學生,為了激勵隨班就讀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評價課堂教學的效果要關注他們的參與體驗。隨班就讀學生不同于普通學生,在遵照個體差異性原則的情況下,需要為他們特別制定評價內容和標準,避免和普通學生的評價標準相同。如,要求普通學生做到的事情,可允許隨班就讀學生用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在平時的測驗中也不要僅用分數來對隨班就讀生進行評價,平時可以多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以激勵為原則,從隨班就讀學生身上的優勢能力出發,多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使他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體驗成功感,并不斷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對隨班就讀,不要理解成“隨班混讀”。課堂管理質量決定著隨班就讀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它是隨班就讀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被公平對待的具體體現,提高隨班就讀學生的課堂管理質量已迫在眉睫。當然,在針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中,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我們去關注,本文列舉的事例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因此,教師應從整體出發,本著“高度尊重學生”的教育思想,在基本方向正確的情況下,再去關注細節,既能成就自己,也可以成就學生,更重要的是采用形式多樣的、科學有效的課堂管理方式,能成就一個安全、高效而幸福、快樂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陳云英.中國特殊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華國棟.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師資培訓用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3]梁斌言.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理論與實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4]莫琳琳,傅王倩,肖非.隨班就讀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于德爾菲法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6(4):4-9.
[5]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6]王慧.同伴指導在輕度智力落后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中的意義初探[J].中國特殊教育,2005(6):12-15.
[7]余艷華.談隨班就讀學生學科課程的調整[J].現代特殊教育,2016(4):77-78.
作者:姚苑蘭 單位:廣東東莞市大朗鎮新民小學
- 上一篇: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 下一篇:感恩教育在傳媒藝術類的實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