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學漢語教學課堂管理探析
時間:2022-07-29 10:14:13
導語:泰國大學漢語教學課堂管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教學作為國際漢語教學四大環節的中心環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課堂管理的保障。近年來,隨著“漢語熱”在泰國持續升溫,泰國高校的漢語教育發展十分迅速,但與此同時,許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是教師們比較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通過對普吉皇家大學的漢語課堂進行深入考察,總結課堂常見問題,分析課堂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對課堂管理工作提出了改進建議,以期對泰國高校漢語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實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課堂教學是國際漢語教學四大環節的中心環節,它既是總體設計和教材編寫環節的“試金石”,又是測試評估環節的“練兵場”,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課堂教學的成功實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協同作用,而課堂管理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課堂管理的質量對于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否能夠邁出成功的第一步。課堂管理能力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是每一位國際漢語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技能。由于國情、文化、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泰國大學的漢語課堂有其自身的特點,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這些課堂問題給教師們(尤其是中國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如何提升課堂管理能力,營造出井然有序、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進而提高教學效率,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關注的問題。筆者曾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任教于泰國普吉皇家大學漢語系,對漢語教學中的課堂問題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與思考。課堂問題的類型較為復雜,有主觀方面的問題也有客觀方面的問題,有教師方面造成的問題也有學生方面造成的問題。本文以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作為切入點,對課堂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如何改進課堂管理提出建議。
一、普吉皇家大學漢語課堂常見問題
普吉皇家大學漢語系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有十五年的歷史。漢語系共有六位教師,其中泰國本土教師四名,中國教師兩名。為了全面了解課堂情況,筆者對自己以及其他五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都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和記錄。通過對教學觀摩結果的整理,總結出學生容易出現的課堂問題,包括:遲到、早退、隨意說笑、玩手機、吃零食、梳妝打扮、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上述不良的課堂行為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這種情況在中國教師(特別是新手教師)的課堂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二、課堂問題產生的原因
筆者曾經對泰國其他高校漢語教師進行過訪談,并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前文所述的課堂問題并非個案,而是在泰國許多高校的漢語課堂上都會出現。產生這些課堂問題的原因既有泰國的教育理念、國情和文化、自然環境的因素,也有學校、教師、學生的因素,我們把前者統稱為“大環境因素”(也可稱為“外部因素”),把后者統稱為“小環境因素”(也可稱為“內部因素”)。(一)“大環境因素”。第一,泰國的教育理念。泰國的教育注重自由教育、寬容教育和生存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泰國《國民教育法》中指出:新時期的學習應是快樂的,參與式的。這種教育理念貫穿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在泰國,許多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師生們利用課余甚至是課堂時間準備或參加活動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他們認為課堂上的知識學習只是學校生活的一部分,課外活動的組織和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泰國教師普遍不會給學生施加太大的學習壓力,學生們也習慣了“慢慢學”,不喜歡也不適應高強度的學習方式。普吉皇家大學漢語專業施行“3+1”的培養模式,學生在三年級時會赴中國高校學習一年,筆者曾經對剛從中國留學歸來的學生進行過訪談,請他們說一說中泰兩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哪些差異,學生們普遍反映與泰國相比,中國的課堂管理制度更為嚴格,教師要求較高,學習強度和難度較大,課外活動比較少等等。泰國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自由、散漫的性格特點,與中國學生相比,他們的時間觀念和紀律觀念普遍不強,學習的用功程度也較低。第二,泰國的國情和文化。泰國國土面積較小,人口也較少,與中國相比,泰國的升學和工作壓力不是很大,泰國人普遍注重享受生活,生活節奏比較慢。此外,泰國人的觀念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響,在泰國文化里,小乘佛教的地位十分重要,泰國的教育也與佛教關系密切,學校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寬容平和的心態。第三,泰國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國的文化發展,不同的自然環境會催生不同的文化環境與文化氛圍。泰國地處熱帶,風景優美,環境宜人,旅游業十分發達,位于泰國南部的普吉島更是旅游資源豐富的熱門地區,這里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普吉當地人也喜歡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去海邊享受悠閑的生活。與首都曼谷等大城市相對快節奏的生活比較,普吉人的生活顯得更加輕松自在,普吉當地學生的競爭意識普遍不強。(二)“小環境因素”。第一,普吉皇家大學漢語系師資偏少,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六位教師平時不僅要承擔漢語專業一至四年級全部的漢語課程,還要負責其他專業(旅游專業、管理專業等)學生的漢語必修課和選修課,學校每學期還會開設社會人士的漢語短期培訓項目,這些項目的授課任務都需要漢語系的教師來承擔,總體計算,每人每周的課時量都在20學時左右。除了教學工作外,教師們還需要組織和安排每學期的各類活動,尤其是泰國教師,平時還要經常參加各種會議并負責一部分行政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務致使教師很難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精心地備課,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從而引發學生的課堂問題。第二,某些課程課時安排不夠合理。漢語專業的某些選修課,以及旅游專業、管理專業的漢語必修課每周一次,一次四個課時,一般是從早上8:30到中午12:30,或者從下午1:30到晚上5:30。連續四個小時的漢語學習,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很多學生往往前兩節課還能認真聽講,到了后兩節課就會產生疲勞和厭煩情緒,甚至懇請教師早點兒下課,而教師到了課程后半段也會覺得越來越疲憊,授課狀態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質量和課堂秩序都是很難保證的。第三,中國教師語言不通,也不夠了解中泰兩國教育方面的差異,在與學生的溝通上存在跨文化交際障礙,導致課堂管理遇到困難。兩位中國教師(包括筆者本人)的泰語水平都十分有限,無法使用泰語與學生進行日常溝通,課上也不能熟練地運用泰語輔助教學,而大多數學生的漢語水平尚在初級階段,他們也做不到流利地用漢語與中國老師交流。雖然師生之間有共同的媒介語——英語,但是許多泰國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非常有限,英語發音也帶有濃重的“泰式”口音,所以經常出現師生雙方不能相互理解的情況,這給課堂教學和管理帶來了不少困難。此外,中國教師(尤其是初到泰國的教師)對于泰國的教育特點、泰國學生的特點不甚了解,常常將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表現視為不守規矩、不尊重教師,進而產生教學管理上的無力感和挫敗感,甚至試圖采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壓制”學生,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產生更多的課堂問題。第四,學生的漢語水平差異較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做到兼顧和平衡,這種差異現象容易給課堂教學和管理帶來潛在的隱患。泰國擁有相當數量的華裔學生,普吉皇家大學漢語專業每個年級都有一定數量的華裔學生,這些學生的漢語基礎較好,尤其是漢語聽說能力較強。他們對于自己的漢語水平比較有自信,有時甚至是盲目的自信,所以當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或是他們自認為已經完全掌握了課上的學習內容時,就不會再認真聽講,有些性格活躍的學生甚至開始跟別的同學聊天說笑,這在無形之中擾亂了課堂秩序。
三、課堂管理的幾點改進建議
課堂問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些因素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但是學校和教師方面還是可以從自身著手,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工作,提高課堂管理效率,營造出高質量的漢語課堂。筆者針對普吉皇家大學漢語教學課堂管理的改進工作提出幾點建議。(一)學校方面。第一,引進師資,擴充教師數量,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學校應積極引進更多的漢語教師,適當減輕現有教師的工作量,使他們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學校還應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對新入職和課堂管理經驗不足的教師進行培訓,可以請經驗豐富的泰國教師向中國教師傳授課堂管理方法,也可以讓新手教師通過觀摩熟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斷學習和積累,提升自身的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第二,合理安排課程時間,增設特色課程。學校應將每周一次四學時的課程調整為一周兩次,每次兩學時,這樣既能減輕高強度集中教學的壓力,又能分散學時,使學生及時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也便于教師更好地管理課堂。此外,學校還應該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開設更多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課程。普吉當地的旅游業、服務業十分繁榮,這些行業缺乏優秀的漢語人才,再加上導游和翻譯的工作薪資較為豐厚,愿意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不在少數。筆者曾與漢語專業的學生交流過,他們基于未來就業的考慮,希望學校能開設一些專用漢語課程,例如旅游漢語、酒店漢語等。因此,建議學校增設特色課程,打造品牌課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許多課堂問題自然就得以化解了。(二)教師方面。第一,課前做足準備,并與學生共同商定課堂管理準則。教師應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在首堂課明確課堂要求。課堂準則制定的過程最好讓學生也參與進來,師生雙方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共同協商,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信任。課堂準則制定完成后,教師要嚴格地將其貫徹于課程教學的始終,輔以有效的獎罰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課堂教學有序進行。第二,中國教師應努力攻克語言關,積極了解和融入泰國的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適應能力。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語言學習意識,赴海外任教時應積極學習當地的語言,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急學先用,先從常用的課堂教學用語入手,達到能夠使用泰語輔助教學的水平,實現這個目標后再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如果教師能夠使用泰語與學生進行日常交流,甚至是深層次的情感交流,那么這對于教學和課堂管理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教師還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泰國的教育特色與學生的特點,不應以中國的教育方式為衡量標準去評判泰國的教育方式,也不應以看待中國學生的眼光去看待泰國學生,而是應該尊重差異、適應差異,尊重泰國學生的性格特點,適應泰國的教育方式。建議教師抓住泰國學生活潑好動、動手能力強的特點,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布置形式多樣的作業任務,用興趣“降服”學生。另外,中國教師平時可以多與泰國教師交流,也可以主動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從中體驗泰國的文化風俗,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第三,保證主體,平衡差異。針對學生漢語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教師要在保證教學內容和難度能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平衡差異,兼顧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學生,因材施教。例如為水平高的華裔學生安排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有針對性的彌補他們讀寫能力欠缺的問題,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鼓勵學生不斷進取。對于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布置難度較小的學習任務,為他們搭建“學習支架”,使他們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逐步建立起學習的信心。此外,教師還可以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習觀,構建班級的學習共同體,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合作學習,請水平高的學生幫助水平低的學生,鼓勵后進學生積極地向成績優異的同學請教,這樣不僅能夠促使他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還能營造出更加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筆者曾經任教的班級有三名華裔學生,這三個男生漢語基礎較好,有比較強的優越感,且生性活潑好動,課堂上經常交頭接耳,甚至是嬉笑打鬧,著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不少麻煩。筆者針對他們的情況定期給他們布置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重點訓練他們的漢語讀寫能力,并時常鼓勵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去幫助班里漢語水平較低的同學,課上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時還會邀請他們擔任“助教”,幫助解答同學們的疑問并協助維護課堂秩序。對于他們的“辛苦付出”和優異表現,筆者會及時予以贊揚和鼓勵。后來這三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倍增,整個班級的氛圍也日漸融洽,之前的許多課堂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四、結語
成功的課堂管理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堂管理的重要性,課前積極準備,課后認真反思,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逐步提高自身的課堂管理能力。當然,教師對于學生的愛與尊重,對于教育的執著與付出,是課堂教學最好的保障,這是任何管理手段都無法超越的。
參考文獻:
[1]姜麗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堂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彭麗.對外漢語課堂問題行為考察[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8.
[3]陸俞孜.中泰基礎教育理念差異對漢語教學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4]譚青欽.泰國高校漢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曼谷北部大學教學實際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4(4).
作者:劉慧青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 上一篇:基于閱讀的特殊教育研究
- 下一篇:美國加州中小學課堂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