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游戲提高留守兒童交往能力

時間:2022-06-12 09:40:48

導語:民間游戲提高留守兒童交往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游戲提高留守兒童交往能力

一、建立規則意識,促進交往能力形成

民間游戲作為一種植根于本土的游戲,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民間游戲是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方式,民間游戲往往是由多人配合完成的,有利于培養留守兒童的交往意識。因此,利用民間游戲發展留守兒童交往能力是一種可行的方式。每個游戲都有屬于自身的游戲規則,民間游戲也不例外。教師組織留守兒童開展民間游戲活動時,要幫助他們建立規則意識,使他們學會在游戲過程中控制自身的行為,遵守游戲規則。例如,“捉迷藏”這個游戲的規則是大家猜拳,選定一個人先蒙上眼睛或背著大家數數,其他伙伴則在這段時間內找到一個地方躲藏起來,待等待時間到后,被蒙眼的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成為下一輪被蒙眼尋找其他伙伴的人。在這個游戲中,留守兒童只有具備規則意識,才能知道游戲怎樣玩,知道怎樣才能玩得開心,玩得有趣。通過民間游戲,留守兒童能夠接納自己的同伴,并形成配合游戲完成的合作意識,這無疑是留守兒童交往能力形成的一種體現。

二、利用游戲活動,發展語言交流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的能力。相比普通幼兒,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更為欠缺,為了能夠促使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培養留守兒童交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在組織留守兒童開展民間游戲活動時,除了要鼓勵他們與同伴共同游戲之外,還應該引導他們參與到游戲規則的制定中來,發展留守兒童的語言交流能力,讓他們想說、敢說、會說。例如,教師要教會他們更多的禮貌用語和協商技巧。如向教師請教時用“您好”“您能幫我嗎”,對同學表達歉意時說“對不起”“我是不小心的,請你原諒”。留守兒童若能得體地使用禮貌用語,通常對方也會給予很好的反饋,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增強留守兒童的交往信心。從這一角度來看,教師在利用民間游戲提高留守兒童交往能力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其語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設計合作游戲,培養幫助他人意識

教師應該多花費心思,為留守兒童設計更多具有“合作元素”的民間游戲,并引導這些留守兒童在游戲過程中學會幫助他人,給予他人溫暖,感受交往合作的快樂。如在執教過程中,筆者曾經為留守兒童設計過“揪尾巴”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在留守兒童的身上貼上“小尾巴”,并讓其他留守兒童相互嬉戲追趕,撕掉對方身上的尾巴就算勝利。這是一個需要大家緊密配合的游戲,能夠培養參與者的合作精神。在游戲過程中,筆者發現這些留守兒童能夠相互幫助、相互照顧,他們拉起手,一起快速閃躲。這是他們幫助他人意識形成的一種表現,有助于其交往能力的發展。筆者還曾為學生設計“過家家———醫院角色扮演”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有的孩子扮演護士,有的孩子扮演醫生,還有一些孩子扮演病人,大家齊心協力,通過合作一起完成游戲。在這個過程中,留守兒童的角色意識得到激發,他們學會主動照顧他人,幫助他人。

四、細心觀察指導,增強留守兒童交往能力

在開展民間游戲過程中,教師對留守兒童的觀察與指導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快速地形成交往能力。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第一,教師要注重觀察留守兒童在民間游戲中的具體表現,仔細分析他們在民間游戲中的語言、行為、態度和情感,有針對性地給予他們點撥和指導,這往往可以促使他們交往能力的快速形成。第二,教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參與民間游戲,給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幫助,做好示范。要在幫助留守兒童掃清游戲障礙的同時,無形之中向他們傳授交往合作的技巧,這樣可以促使那些不善交往的留守兒童掌握更多的交往技巧,進而提高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是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容易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善交往。因此,教師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真誠地關心留守兒童,激發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動力。針對留守兒童不愿意與他人交往的特點,要靈活利用民間游戲提高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樹立留守兒童的自信心,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麗.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的必要性及途徑[J].甘肅教育,2014(03).

[2]雷紅霞.培養留守兒童交往能力的幾點做法[J].甘肅教育,2014(23).

[3]袁云妃,王根生.留守兒童交往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20).

作者:朱壽芳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吳窯鎮吳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