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教育中繪畫能力探討

時間:2022-03-27 03:21:13

導語:幼兒美術教育中繪畫能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美術教育中繪畫能力探討

摘要: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對繪畫基本要素的認知越來越深刻,其年齡、性別的差異在繪畫上的反映也越來越突出。了解幼兒對繪畫基本要素的認知變化,正視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幼兒在繪畫表現(xiàn)能力上存在的差異,把握幼兒繪畫能力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有效的繪畫教學方法為依托,采取科學的評畫方法,樹立正確的繪畫教育觀,才能培養(yǎng)幼兒學習對美的形象的描繪和表現(xiàn),讓幼兒學會欣賞,從審美的角度把握世界。

關鍵詞:幼兒;繪畫能力;教育建議

繪畫是幼兒自我表達的良好方式。幼兒沉浸在繪畫中,感受到色彩、線條、塊面的魅力時,快樂就與之相伴。繪畫不僅是幼兒釋放天性、表達自我的方式,更有助于學齡前兒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和書寫技能。因此,如何提升幼兒的繪畫能力,充分發(fā)揮繪畫對幼兒的啟蒙作用和解放天性作用,是每一位幼兒美術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影響幼兒繪畫能力提升的因素

1.繪畫基本要素的認知

美術的基本語言包括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線條是幼兒畫作中最常見的符號。善用線條是幼兒繪畫能力的基本體現(xiàn)。形狀是由點和線條構成的結構或輪廓。能運用越來越復雜的形狀表現(xiàn)圖像,說明幼兒對復雜事物有了一定的認知。對色彩的辨識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是衡量幼兒繪畫能力的重要標準。豐富的顏色為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構圖是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線條、圖形。構圖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能較為集中地展現(xiàn)幼兒繪畫的綜合素養(yǎng)。幼兒對線條和形狀的運用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引導幼兒有規(guī)律地安排它們,是提升幼兒繪畫能力的重要方式。幼兒對色彩和構圖的把握需要一個過程,更多地建立在后天認知的基礎之上,引導幼兒正確辨識、靈活運用色彩,合理組織構圖,對提升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樣重要。

2.幼兒的年齡和性別因素

影響幼兒繪畫能力提升的因素包括年齡和性別等方面。幼兒繪畫的發(fā)展具有三大階段,即涂鴉期、象征期和定型期。涂鴉期通常在幼兒1至2歲的階段,這一時期,幼兒作畫多表現(xiàn)為胡亂涂畫,圖形以點和線條為主,多為波浪形等,呈現(xiàn)無規(guī)則。象征期通常在幼兒2至3歲的階段,這一時期,幼兒逐漸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視覺圖像,能夠畫一些簡單的線條組合甚至幾何圖形,并賦予圖形一定的象征意義(如用橢圓形代表人的身體),對于主要色彩也具有一定的辨識能力。這一階段的后期,幼兒的畫作色彩逐漸豐富,并能按照事物本身的顏色為畫作涂色。定型期通常在幼兒3至7歲的階段,這一時期,幼兒作畫喜歡用相對固定的圖式或畫法表現(xiàn)不同的對象。幼兒的性別差異也會影響其繪畫能力的提升。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逐漸有了性別概念,在作畫時也會體現(xiàn)出對性別的區(qū)分。幼兒會用簡單的符號區(qū)分人物的性別,如頭發(fā)、衣服、裝飾品或場景等。

3.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因素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直接影響幼兒繪畫能力的提升。首先,幼兒美術教師應尊重幼兒繪畫的自發(fā)性。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新鮮感是幼兒作畫的重要誘因,教師應予以尊重,維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幫助幼兒提升作畫的信心和滿足感。其次,幼兒美術教師應幫助幼兒構思。教師如果只是以下命令的口吻要求“快點畫”“畫房屋”,幼兒就會不知如何下筆。對于大多數(shù)幼兒,教師不能期望在布置任務后,幼兒就能思路清晰地立即著手畫。因此,教師應循循善誘,給予合理的指導,幫助幼兒構思。最后,幼兒美術教師要善于有趣地談畫。幼兒主動把畫給教師看時,興趣最濃,是談畫的最佳時機。教師看到畫時,可以先不作評價,只露出微笑,傾聽幼兒訴說自己的想法,幫助教師了解幼兒的創(chuàng)作意圖。等幼兒說完后,教師再給予鼓勵和肯定。

二、提升幼兒繪畫能力的教育建議

作為參與主體,幼兒在繪畫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針對幼兒對繪畫的認知,及其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差異,美術教師應采取以下有針對性的策略。

1.美術教師應掌握幼兒繪畫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

繪畫是幼兒生理變化和心理成長外化的一種表現(xiàn),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存在差異,幼兒表達內(nèi)心世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以使用色彩為例,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使用色彩的數(shù)目會增加。依據(jù)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的研究,3至4歲的幼兒色彩觀念淡薄,處于無意識使用色彩階段,通常拿到什么顏色就用什么顏色,畫中的顏色零散、不集中。而到了4至5歲時,幼兒畫作中使用的顏色數(shù)目明顯增多,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有了色彩觀念。這時,美術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多用色,引導幼兒在色彩使用上多加變化。從性別差異角度分析,盡管在整體水平和構圖上,男、女性幼兒的差異并不顯著,但在色彩、主題等細節(jié)上,卻有比較明顯的不同。男性幼兒的涂色控制力相對較差,而女性幼兒使用色彩的數(shù)目相對較多。這說明,男性幼兒用色通常不受約束,而女性幼兒對色彩的關注度較高,更加注重裝飾。女性幼兒通常比男性幼兒能更好地理解繪畫主題,喜歡根據(jù)主題作畫,而男性幼兒大多想畫什么就畫什么。面對男、女性幼兒在繪畫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美術教師應正確對待、因材施教。針對男性幼兒涂色控制力較差的問題,美術教師不宜苛求其著色效果,應當多給予贊美,鼓勵其細心涂色。針對女性幼兒使用色彩的能力與特點,美術教師不宜要求其按照事物原貌著色,以免限制幼兒的想象力,而應鼓勵其多用色、多變化。

2.美術教師應采取科學的評畫方法

了解兒童畫的含義,是對其進行科學評價的前提。幼兒有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其作畫順序、畫中形象的大小、人物關系、色彩選擇等各有特點。在作畫順序上,幼兒通常會將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物先畫出來,如果幼兒認為自己最重要,也會首先畫出自己。在形象的大小上,幼兒畫中的人物形象越高大,說明這個人在幼兒心中越有威信、越重要。在人物關系上,幼兒喜歡把自己親近的對象畫在自己身邊,畫中人物之間的距離也表現(xiàn)出他們情感上的親疏。色彩的選擇能反映幼兒的心理狀況,如果人物或場景是用暖色調繪制的,往往說明幼兒的體驗是快樂、幸福的;如果使用的是冷色調,則說明體驗往往是難過、沮喪的。兒童畫是幼兒內(nèi)心的一扇窗戶,秉承激勵性和指導性原則,從興趣性、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熟練性等多角度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美術教師才可能通過兒童畫這扇窗戶,走進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興趣,為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保駕護航。

3.美術教師應樹立正確的繪畫教育觀

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美術教育者應融入幼兒生活,秉持樂觀的態(tài)度,保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不了解幼兒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融入幼兒生活,關心他們的一舉一動,才能與幼兒進行心靈溝通,讓幼兒教育結出碩果。幼兒的生活充滿了陽光,教師應該秉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處事,積極的情緒能夠感染幼兒,面帶微笑、動作溫和、語言溫暖,幼兒便會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茁壯成長。幼兒繪畫教育重在發(fā)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很難想象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如何培育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幼兒能把內(nèi)心的感覺以新的、自發(fā)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就值得肯定。為了維護幼兒創(chuàng)作的新鮮感,教師需要以獨特的視角啟發(fā)幼兒,開展不落窠臼的創(chuàng)新教學。結語幼兒繪畫教育對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意義重大。羅恩菲德指出:“藝術教育,如在兒童早期實施的話,便很可能造就出富有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否則,便可培養(yǎng)出雖有豐富的學識,但卻不曉得如何去應用,以致成為缺乏內(nèi)涵,而且難以與環(huán)境融入的人,由于感性、思考和感覺,在任何創(chuàng)造過程中均同等必要,因而藝術就是平衡兒童的智慧與情感不可或缺的工具。”①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對繪畫基本要素的認知越來越深刻,其年齡和性別差異在繪畫上的反映也越來越突出。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繪畫教育觀,了解幼兒對繪畫基本要素的認知變化,正視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幼兒在繪畫表現(xiàn)能力上存在的差異,把握幼兒繪畫能力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有效的繪畫教學方法為依托,采取科學的評畫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形象的描繪和表現(xiàn),培育幼兒的審美心理,讓幼兒學會欣賞,從審美的角度把握世界。

作者:皮君 單位: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注釋:

美)羅恩菲德.創(chuàng)造與心智的成長.王德育,譯.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