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時間:2022-03-20 09:53:09
導語:高中美術教學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高中美術教學模式,借助多元化的方式,豐富美術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美術教育氛圍,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策略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高中生的美學教育尤為重要,其決定了學生的藝術思想、審美品格水平等。美術教育作為美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其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價值,并決定了美學教育的水平。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知識教學,還要關注美術的美育功能,優化美術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美學教育的目的。
一、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美術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高中美術教育中,通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個人魅力、內在修養等,進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2)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使得學生在美術學習、美術作品欣賞及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借助專業的眼光對其進行審視,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同時,通過審美能力的提升,學生利用藝術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美好現象,并促使學生逐漸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1]。(3)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情感體驗等,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高中美術作為開展美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并實現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現狀分析
(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前,高中美術教學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嚴格按照教學的相關步驟,對美術作品等進行機械的欣賞,導致學生很難對美術作品進行有價值的欣賞,更無法體會和感知美術作品的內涵。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有效發揮,以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正確的美術價值觀和美術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2]。(二)教學方式不當。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必須要建立在學生的綜合素質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美術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進行關注。但就目前而言,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均是以專業的知識講解為主,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范圍,違背了美術教育的原則,以至于阻礙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傳統的美術審美教育中,教師更加關注教學的組織。在這種情況下,美術教學更加專業化,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構建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審美環境,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營造審美氛圍的過程中,不僅要激活美術課堂,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還要在此基礎上將歷史、語言、自然和流行文化等融入其中,不斷豐富審美教育的內涵,進而不斷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二)豐富美術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科學審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必須要依托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元化的美術教學中,逐漸形成科學、正確的審美觀,進而逐漸提升審美能力。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審美能力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利用人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并在欣賞大自然的過程中,發現大自然的美,進而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據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仔細觀察生活,發現自然中的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針對不同的美術素材進行有效整理,并結合美術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科學的欣賞,實現美學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要豐富教學組織形式,借助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多層次的美術學習。例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美術資源的跨時空共享,不斷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對美術課堂教學進行延伸,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三)借助鑒賞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鑒賞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美術的鑒賞教育。一方面,鑒于美術領域中有眾多的藝術流派,并且不同的藝術流派代表不同的歷史文化。教師在開展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要科學選取不同流派的美術作品,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其進行講解,使學生對不同流派的美術知識,包括美術內核、特色、創作手法等有個詳細的了解,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活動中對美術作品進行正確的理解。在對比鑒賞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簡單化處理,并給學生創造直接的視覺體驗,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審美感受,進而促使學生在對比欣賞中不斷提升審美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在開展對比鑒賞活動時,可以是同一時期不同題材的美術作品,也可以是同一個作者在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不同時代下,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審美,進而使學生逐漸提高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高中生美術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但應試教育理念、傳統教育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影響了美育教育的價值。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美學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豐富美術教學組織形式、借助鑒賞教育,全面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鄒宗練.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途徑淺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06):131.
[2]耿丹.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4):165.
作者:郭才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第一中學
- 上一篇:幼兒園音樂教學反觀學前教育思考
- 下一篇:人文關懷高中美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