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在美術教育的融合研究
時間:2022-05-25 02:56:36
導語:傳統藝術在美術教育的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當前利用傳統藝術,優化高校美術教育時,要堅持從文化融合與藝術生長等角度,培育學生綜合認識高校美術教育體系,從趣味、技藝和個人情感體會等多個層面來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美術教育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和創作技能、美術知識,以真正實現美術創作的價值觀理解與情感表達。本文將結合《美術教育學新編》一書,分析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融合問題,探索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融合價值與融合路徑,以期為當前提升高校美術教育質量提供有效參考。由尹少淳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1月出版的《美術教育學新編》一書,主要以美術教育學為研究對象,從喚起記憶和進行體驗開始課程的學習、向學習者提供完成美術教學活動最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全面而深入地帶領學習者學習美術教育知識與技能,推進學習者向職業高峰發展等多個角度對美術教育學進行了全面論述,提出了完成美術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認識美術教育演進的規律、美術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建構和課外美術教育的類別與方法等多種觀點,為當前持續創新和優化高校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有效借鑒。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理論豐富,論述完善
該書研究內容豐富,通過對美術教育的內涵與分類、影響美術教育發展的因素和美術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建構等理論內容進行詳細論述,形成了完善的研究體系。當前,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融合應用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偏重傳統藝術教育,缺乏學生審美素養與美術創作興趣的合理指導與培養。從教學內容與重點看,當前在開展高校美術教學培育時,采取以知識技能教育為主,忽略了學生審美體驗的培養,對學生缺乏應有的美術人文素養教育,影響了學生的美術想象力。另一方面,高校美術教學評價機制單一,偏重學生對美術創作技巧的掌握與理解,缺少學生傳統藝術審美思維與人文素養的塑造與培養。特別是在一些高校,僅以選修課的形式來組織開展美術教育,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規模不足,影響了傳統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實際融合成效。
二、主題明確,框架完整
該書研究主題明確,始終圍繞美術教育進行研究,通過從入門、基礎、拓展3個部分對美術教育進行系統論述,為讀者掌握美術知識及實踐技能提供了科學指引。在高校美術教育過程中,為實現傳統藝術與美術教學的最佳融合成效,需要重點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重視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鑒賞技巧與繪畫能力。需要對傳統藝術進行合理挖掘,引導重視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理解與鑒賞。從教學本源看,開展高校美術教學,并不能簡單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技能,要重視利用傳統藝術,培養學生的繪畫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繪畫質量。其次,要重視培育學生的繪畫意識,通過切實改善學生對美術教育、傳統藝術的學習認知,全面提高學生的繪畫創作水平,使學生在欣賞美、創造美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藝術素養。最后,要引導學生從內在規律視角理解傳統藝術,引導學生將藝術審美、美術鑒賞與審美表達等多種理念融入繪畫作品創作,通過借鑒傳統藝術蘊含的情感張力與生命靈性,促進傳統藝術有效融入高校美術教育實踐。
三、聚焦實踐,指導未來
該書重視實踐應用,通過在每個章節進行“思考與行動”論述,提出了評價與美術教育質量的改善機制,同時該書在附錄部分,通過引入美術教案舉例、美術教育論文舉例和美術教育調查報告舉例等內容,為讀者進一步閱讀提供了有效支持。在核心素養理念下,為實現傳統藝術與高校美術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堅持以下實施方向:第一,創新高校美術教育體系,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繪畫知識與創作技巧,而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探尋學習空間,建構美術知識體系,探尋新的具有真實感悟的美術學習體驗。第二,要重視引入時代技術,面向高校學生構建基于傳統藝術的美術資源庫,豐富、補充高校學生的美術學習體驗、創作興趣和美術創作能力,實現高校學生審美情趣及創造能力的全面提升,也極大方便教師開展美術教學。第三,要將美術課堂引入日常生活,通過挖掘地域文化中蘊含的美術資源,豐富學生對美術教育的理解與認知,全面提升學生的繪畫創作水平。該書研究主題明確,通過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了美術教育學理念、內容和方法等內容,為讀者開展美術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礎。目前高校美術教育逐漸向創作生活化、藝術融合化等方向發展,將傳統藝術引入高校美術教育,既豐富了學生美術學習選項,彌補了高校美術課堂的現實短板,同時將傳統藝術合理融入高校美術教育,也是賦能美術教學,助力傳統藝術傳承的現實需要。通過將傳統藝術融入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使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美術創作深度融合,使美術課堂成為新舊文化融合的重要平臺,為全面培育學生的藝術素養,增添學生的綜合技能提供了重要基礎。
作者:霍輪 單位:河北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
- 上一篇:中餐廳飲食文化符號傳播策略
- 下一篇:安全文化在民航簽派運行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