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美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14 10:26:08

導語:語文教學美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美育教育論文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能夠豐富審美的感情,發展審美的能力,能給人生帶來活潑舒暢的情緒及樂觀主義的精神。它是對審美對象形象直觀的情感體驗,是采取完全自由、沒有任何強制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之中完成的教育。它通過培養和提高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鑒賞力和創造力,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素質。所以教師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融入美育教育,從而合理高效地在班級中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一、影響學生感受美

教室是學生最熟悉的地點,教師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安靜優美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快樂學習的同時,從一點一滴中感受身邊教室環境的美,逐漸將這種美遷移到自己身上,培養其愛護班級環境,打造魅力班級的優秀思想。開學初,我在教室的一角粘貼了一面小鏡子,并且用花邊裝飾,鏡子下放了一把小梳子和一個指甲刀,沒有過多的語言,每天一到教室,孩子們總會在鏡子前左瞧右看,拿起梳子整理整理,學生們沒有反感,沒有怨言,一個小小的舉措強過多次針對儀表美的口頭教育。

二、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

暑假過后,孩子們走進校門發現學校已經大變樣,睜大了眼睛這摸摸那瞧瞧,怎么也看不夠。于是我組織了一次班會,讓孩子們說一說新學期學校的變化,那一張張小嘴便滔滔不絕起來。有的說教室變大了,也明亮了,而且更暖和了;有的說宿舍規范了,也干凈了;還有的說學校看起來特別宏偉……一Kechengyujiaoxue課程與教學雙雙明亮的眼睛閃著光亮,訴說著美好。春天,校園處處盛開鮮花,桃李芬芳,牡丹芍藥爭芳斗艷,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如此美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于是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校園的各個角落,花園旁、操場邊、教室前……欣賞著校園中的美景,發現了校園的美,孩子們更加喜愛這個處于大山深處的校園。

三、課堂教學領略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課教學更是美育的重頭戲。冰心的《肥皂泡》文字優美,意境深厚,字里行間都仿佛能看到在空中飛舞的五色浮光。為了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文字,感受文字中的美,我帶著他們親手做肥皂水,來到了操場,只見輕輕地一吹,空中便多了許多精靈,孩子們“哇”地喊出了聲,這聲音中有驚喜,有感嘆,有激動,這都是因為他們欣賞到了美,感受到了美。誦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如在欣賞《因為你是我女兒》這篇文章時,通過范讀、自讀、引讀、議讀等形式,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誦讀更能體驗文章的情感。通過反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交流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更多時候,我是獻上一張張優美的圖片,讓孩子們欣賞圖片美的同時,感受文字中的美。正是這一次次的旅行,引領著我與孩子們對美的探索。

四、組織學生創造美

教師與學生一周五天共同生活在校園中,校園便成為了第二個家。學生要有一個優美、秀麗、整潔的校園環境,這優美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教師帶動下,師生共同植樹、栽花、種草、清掃,真心愛護、布置著這個家。美化學校,先要從美化班級開始,學期初,孩子們找來了花盆,在里面種上了自己喜歡的花,我對他們說“:這些花既可以美化環境,又是班級生命力的象征,希望同學們精心呵護它們。”在同學們的呵護下,幾盆小花雖不能爭奇斗艷,卻也是生機勃勃。當一朵小花開放,孩子們總是叫著、拉著我去共同欣賞,每天師生目睹小花茁壯成長,不失是一份充實愉悅的活動。照顧這些花的同時,孩子們收獲了勞動的喜悅,也感受到了呵護他人的成功。教室后面的黑板報,不是一個裝飾,或者隨意涂抹應付學校檢查的風景。每一期的板報設計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設計到實施,都是他們親力親為。由住宿區到教學區的必經之路上,有一段斜坡,很多孩子走到這里時都會加快速度沖下去,有的一時收不住速度便摔倒了,磕破了腿,摔破了手,擦破了皮,時有發生。老師們為這個情況頭疼不已,總是告誡自己班里的孩子,一定要慢慢地走下來,但情況并未好轉。甚至有一次,一位老師也不小心在這里扭了腳。這時,孩子們對我說:“老師,咱們不是剛剛學完實踐活動中看圖寫話嗎?那里邊沒有井蓋的井旁邊立了一塊牌子,我們是不是也能在這個斜坡旁邊立一塊牌子啊?”真是一個會發現、會思考、會解決的孩子!我說:“這個主意不錯,那我們就一起干吧!”于是班里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立牌”行動。走讀生從家里找來一塊木板,幾個孩子在上面貼上白紙,還有幾個用彩筆畫上了花邊,中間用紅筆寫上了大大的“小心危險”四個字。完成了,孩子們興奮而鄭重地把牌子立在了斜坡旁,并且義務當起了看守員。每當有學生想要跑下去時,他們就會拿起牌子在那個人面前搖晃,提醒他注意。學生通過自己創造美,從而可以學會自覺地維護美,培養起愛護公物和保持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美育是教師進行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欣賞美,熱愛美,維護美,創造美,用美的內容去塑造學生美的靈魂,教育工作也會有滋有味。

作者:趙姍姍 單位:北京市懷柔區懷柔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