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思考
時間:2022-09-07 03:30:35
導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大多數的青年教師直接從校園走上講臺,缺乏企業工作經歷。省高職師培中心開展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筆者參加為期6個月的實踐項目,就實踐經歷進行反思。青年教師應該帶課題進項目,協調實踐項目安排;對接企業人才需求與育人內涵;以企業經濟業務核算中的“痛點”重新思考教學重難點。
關鍵詞: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反思
1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介紹
教育部等四部門今日聯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要超過一半。而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沒有企業實踐的經歷。針對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青年教師,如何提升“雙師型“能力,是現下高職院校和青年教師共同的課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中心自2016年起,開展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青年教師企業項目包含國家級培訓和省級培訓。由高職院校選派青年教師和新入職教師走進國內外大中型企業。通過頂崗實踐、跟崗實習、考察觀摩、參與產品技術研發等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企業實踐培訓。項目實踐期的長度分為4周、12周、26周和52周不等,研修時間必須連續不間斷。青年教師參加企業實踐項目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能力。實踐本身更能激發教師的思考,結合企業實踐和社會熱點問題的進行授課,是對教學能力的一種提升。還可以填補實踐工作空白,提高職業能力。只有切身立于職場之中,才能夠讓青年教師獨立處理實踐中各項事情,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2會計專業青年教師企業實踐的特點
2.1崗位的局限性。財務部門和企業的核心業務息息相關,處理的都是企業較為機密的信息,出于種種原因,部分企業本身并不愿意青年教師接觸企業的核心業務。青年教師如果進入企業的財務部門實踐,只處理邊緣化的一些簡單業務,承擔外勤會計的工作,實踐也就流于形式。因此實習前,學校與實習單位,青年教師與企業導師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除了在企業財務部門實踐以外,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參與項目審計也是不錯的選擇。審計協議保障了會計信息和企業機密不外流。青年教師參與不同項目的審計,可以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經濟業務。2.2技能的多面性。會計類實踐的重點在于業務的學習理解、賬務處理能力、軟件操作能力。這也是獨立承擔會計審計相關工作的職業技能要求。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并不是簡單地教與學的項目。除了青年教師進企業后,要能發揮自己的所長,承擔起一項工作,認真負責完成每一項任務,能夠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進企業之前的準備工作不可忽視,不可把所有的短板留在企業實踐期解決。進企業后要轉變角色定位,快速融入工作中,認真負責對待每一項工作任務。2.3實踐期的長度有要求為了充分發揮實踐項目的作用,企業實踐期不應少于26周。會計類的實踐項目與企業的經濟業務息息相關。實際中,企業的生產銷售經營循環需要一定的周期。審計項目工作也需要時間做調研審計。就青年教師來說,要獨立完成工作任務需要一定的時間長度,并且技能的鍛煉、課題的研究離不開時間的積累。就企業來說,實踐期太短并不利于企業各項工作的安排與交接。
3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的啟發
3.1帶課題進項目,協調實踐項目安排。首先,青年教師明確參加企業實踐項目的目標。大多是青年教師從未在企業工作過,而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提供了體會不一樣的工作生活經歷的機會,填補企業工作實踐的空白。青年教師去企業實踐的目的應該明確,帶著課題或是任務下企業,針對性的鍛煉提升實踐能力,積累教學素材。結束實踐項目轉變到教師角色后,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對知識點會有更深理解,更多的教學素材應用于教學中,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方面分享觀點。其次,青年教師下企業實踐明確了個性化的目標后,應該與實習單位商討協調項目的安排。既要考慮到自身的需求,也要考慮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同時要與企業導師交流,細化完善實習項目的計劃。實習項目計劃制定后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在實習過程中,要積極與導師保持溝通,必要時進行調整。3.2對接企業人才需求與育人內涵。首先需要思考的是高職畢業生本身對就業的期望。一直以來,會計專業的高職畢業生的定位是出納崗位。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基礎會計》和《初級財務會計》的課時安排是最多的。有些高職院校取消了《中級財務會計》的授課計劃。甚至在授課時,高職院校的老師也曾無意中給學生這樣的心理暗示。誠然,畢業走進企業從一份出納崗位做起,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這僅僅只是個開始。不論學歷如何,任何一個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規劃都應該是逐步上升,而不應該在求學階段就按照學歷設置無形的天花板。會計從業資格證已經成了歷史,表明做基礎的會計相關工作,不再設門檻,有含金量的會計工作需要更多的知識技能。社會從來不缺基礎會計人員,缺少的中高端會計人才。相信,成為中高端會計人才,是每一個志愿從事會計行業的學生的初心。其次要意識到企業的招聘需求。經歷幾個審計項目,接觸了多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員。無一例外,他們更傾向于招聘本科生或更高學歷的學生。對于高職畢業生來說,如果不選擇專轉本提升學歷,可能在擇業時就沒有機會進入面試環節。企業設置的招聘門檻是想招聘更為優秀的人才,他們對高職畢業生存在學習能力較差的刻板印象。學習能力差就意味著只能做最基礎的工作,意味著可能隨時被時代所淘汰。綜上,我們需要反思高職的育人內涵。一是給每一個高職學生心中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無須太過細化會計專業的高職畢業生的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讓高職學生堅信且踐諾,會計人員永遠在學習,不斷地思考不斷進步。做好眼前事,未來有無限可能,再高的目標也不虛無縹緲。二是引導高職學生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學習時思考如何高效達到知識的內化,工作后思考如何既快又好的完成工作,并且讓自己的工作產生更大的附加價值。這樣的工作態度就是積極認真負責。工作不會辜負認真負責、主動思考的人。3.3以企業經濟業務核算中的“痛點”重新思考教學重難點。首先,教學中應融入企業的真實難題。教學的重難點一直在延續著考證重難點即教學重難點的思想。教學變革不應寄希望于考證的變革,教學的變革應該走在前沿。經濟環境悄無聲息地變化著,企業核算中遇到的難點、痛點,會計人員感觸最深。會計人員要能夠及時發現現有核算的不足,并能加以思考初步形成解決方法。在會計行業中分享交流,從而推動我國會計準則趨于完善。解決企業經濟業務核算中的“痛點”,未來走上會計崗位的學生們也有一份責任。教學中應該融入的案例應該企業的真實難題,而不是披著案例外衣的標準化的業務題。反思曾經的難題,討論現下的問題,每位學生出謀劃策,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才能更有擔當。其次,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經濟業務的講解上。就會計專業來說,賬戶的設置、借貸規則是基礎。在了解基本規則之后,重點應該放在講解企業的經濟業務上,而不是賬務處理的會計分錄。強調記憶會計分錄,甚至總結“會計分錄大全”是本末倒置。會計分錄是一種會計語言,用來表達一項經濟業務的實質。如果學生不理解企業的經濟業務,如何能理解會計核算的分錄,又如何能領悟會計語言的魅力呢?真正理解經濟業務,是跨越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鴻溝的橋梁,是迅速融入工作崗位的有效武器。
參考文獻
[1]黎海紅.高職院校糧油儲藏與檢測技術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的實踐與思考[J].卷宗,2016(7):442-442.
[2]鐘慧群,王晶.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4):16-17.
作者:季婧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班主任
- 下一篇: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的必要性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