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外包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14 03:40:37

導語:軟件外包人才培養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軟件外包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服務外包已成為世界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而中國軟件服務外包缺少中高端人才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大瓶頸,培養滿足外包企業要求的各類專業人才成為當務之急[1-2]。但目前國內高等院校和IT培訓機構培養的軟件人才與軟件外包服務企業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如何完善高校軟件服務外包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滿足新形勢下企業對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需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1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背景

隨著服務外包行業快速發展,中國2014年上半年簽訂的合同就達到522.1億美元,其中信息技術外包占合同總額的53.3%[3]。在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下,我國信息技術外包行業每年人才缺口達20萬[4]。中國軟件外包行業中高端人才僅達到整體從業人數的10%,而軟件外包強國印度中高端人才達到整體從業人數的50%,中國急缺能從事離岸軟件外包服務的中高端人才。

2國內外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

發達國家大多制定標準來培養軟件外包人才,例如歐盟制定了SFIA(TheSkillsFrameworkfortheInformationAge,信息時代技術框架)、日本制定ITSS(ITSkillStandard,IT技術標準)、美國制定了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和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而以軟件服務外包聞名的印度結合CMM5,以培訓機構為依托,培養人才。國內高校教師理論水平高,對專業理論體系掌握強,但存在重理論體系完整性、輕能力培養體系完備性問題。學生大型項目和外包項目實訓少,缺乏軟件外包項目工作經驗和團隊合作鍛煉機會。在其走向工作崗位后難以滿足工作要求。高端人才的培養無法單純依賴于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而是需要在工作實踐中逐漸成長與提高,但中級人才的培養完全可以由高等院校(特別是985和211院校)利用學校本身特點,確定特色培養方向,以高校研發能力為基礎,和企業、教育機構進行產學研結合,共建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共同培養。

3高校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新模式

定位是基礎,特色是突破口,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是內核,師資隊伍是保障。先給學校軟件外包人才培養定位,接著確定學校軟件外包人才的特色培養方向,以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為依托,找特色方向的相關企業共建的實習基地,把基礎學習、理論研究和實際生產結合,和實際應用結合。讓實習基地的公司提出實際問題和生產技術需求,形成項目,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針對實際項目展開理論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3.1專業培養目標定位

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和跨環境下的交流、合作與競爭能力,以金融與電子商務行業為重點的軟件開發、軟件測試中高端外包人才。

3.2特色

和外包服務公司和機構合作,結合學校特色,針對市場需求,確定了金融、電子商務領域軟件開發和測試外包為特色方向。

3.3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

在金融、電子商務領域軟件開發和測試外包的特色方向上共建了模塊化教學的課程體系,主要知識模塊包括:通識教育模塊、學科基礎模塊、專業方向基礎模塊、專業技術基礎選修模塊、軟件外包模塊、金融選修模塊、電子商務選修模塊和實驗實踐教學模塊。參考國內知名院校軟件外包專業的培養方案,確定了“2+1+1”(2年特色專業技能學習+1年項目實訓+1年企業實踐)的課程體系,編寫了軟件外包方向的全程培養方案,全方位地培養軟件系統開發和軟件測試外包中高端人才。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突出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知識的特點,制定了“2年課程項目實驗+1年實習基地綜合項目實驗+1年企業實踐”的實驗實習方案。

3.4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適應新的培養方案,采取如下措施建設師資隊伍。(1)支持教師定期到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培訓或進修,提高工程實踐能力。(2)培養軟件開發與測試相關的各類考評員。(3)積極外聘有豐富軟件外包經驗的企業工程師來學校開設實訓課程。

4結語

作者在產學研結合培養軟件研發外包中端人才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如何更好地堅持特色,以高校研發力量為主,讓外包服務企業和外包培訓結構為我所用,更好地進行產學研結合,共建模塊化教學的課程體系,共同培養中高端軟件研發外包人才還需更多學者一起研究。

作者:駱正華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