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
時間:2022-04-15 09:26:51
導語: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何培養和提高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是當前設計創新發展趨勢對設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從我國當前高校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培養現狀出發,結合所在高校培養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專業優勢,就當前高校培養和提高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創新能力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從而建立更加完善、科學的視覺傳達創新性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我國高校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步伐和發展。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隨著信息數字化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通過動態的、交互性的方式來傳播圖文信息,各種創新性的信息傳播理念、技術和手段正不斷日新月異,而在傳統信息傳播背景下建立起來的高校設計專業還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其培養出來的設計人才難以適應社會信息傳播的需要,因此也成為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高校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當前高校對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學科和專業體系,不同專業之間根據一定的知識體系劃分為不同的院系,形成相對獨立的管理體系和教學單位,不同的院系和專業之間的學科合作和學術交流較少[1]。通常情況下,大多數高校只有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影視動畫或視覺傳達等專業才會開設藝術設計的課程,很少開設數字媒體技術課程;反過來,大多數工學領域專業則主要開設數字媒體技術課程,很少開設藝術設計課程,這樣一來,無論是藝術設計的學生,還是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其專業訓練基本上都是單學科性質的,學生的視域狹隘,由于學科之間知識聯系被割裂,因此也就常常缺乏創造性。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有些高校也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如有的高校將社會實踐引入教學之中,突破傳統的單一理論教學培養模式,讓學生成立藝術設計工作室,并為企業開展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藝術設計運用能力,取得了積極有益的進展,但總體來看,我國當前高校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培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筆者認為培養和提高藝術設計人才創新能力,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將科學和藝術相融合的能力。
二、培養和提高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
1)構建融合科學和藝術的交叉性、開放性的特色專業課程體系。建立交叉性、開放性的特色專業課程體系,是培養復合型設計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必然要求[2]。這就要求在培養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藝科融合”的教學理念,搞好專業課程建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不斷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還要加強實踐教學,實現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開設形式多樣的實踐項目管理課程和案例課程。
2)以學生為主體,變學生“我被教”為“我要學”。高校大學生具備更強的自學能力,因此高校的教學更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變教案為學案,讓學生主動、選擇式學習,在其學習過程中和學生就具體問題進行談論、啟發、探究等,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從“我被教”到“我要學”的轉變,才能充分發揮其學習主動性,實現素質教學的目的[3]。
3)重視專業的學科交叉和滲透,建設一支具有多學科知識結構的教師隊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科交叉和滲透,并非簡單的科學課程和藝術課程的比例和模塊的結構搭配,更體現在內容的深度交叉融合上,即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在教學和實踐中運用于某一具體設計任務和項目中,而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關鍵就在于學習過程中融合科學技術和藝術素養于一身[4]。
4)開展以“產學研一體化”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讓高等教學圍繞“產學研一體化”開展,即“以產促學、以學促研、以研促產”。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當前一些高校培養藝術設計人才時,在建立專業課程體系過程中引入工作室,通過具體任務或項目搭建教學實踐平臺,學生一般前兩年時間用來學習藝術設計相關的基礎課程,后兩年則通過工作室的項目設計來提高自身創新能力。要完善這種以“產學研”結合為中心的開放、互動教學模式,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首先要引導學生更好地實現“學工交替”,即要求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用理論在指導實踐設計,同時通過實踐設計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實現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的過程[5];其次在教學中注重理論創新思考。
三、結論
培養和提高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高校應該順應時展要求,構建交叉性、開放性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堅持在教學中產學研相結合,打造一支復合型的教師隊伍,從而搭建起有利于師生共同成長的實踐教學平臺,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并推動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作者:劉一峰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設計系
參考文獻:
[1]王萬良,朱上上,姚裕萍,韓姍姍,周旭.軟件與藝術融合的數字媒體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9,(3):38-39.
[2]劉超英,高浩其,徐挺,車金如.藝科交融創執并舉——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8(7):45-47.
[3]丁繼軍,楊小軍,饒美慶,凌霓.契約機制與學案教學: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9,(5):90-91.
[4]陳建勇,徐定華,關勤.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改革聯動培養藝工結合的復型設計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09,(8):49-51.
[5]孫以棟,金陽.基于“校企合作”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裝飾,2010,(7):137-138.
[6]孫以棟,應華東.高等院校基于工作室制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包裝世界,2014,(1):54-55.
- 上一篇:科技局扶貧工作要點
- 下一篇:人保局涉農資金自查自糾報告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