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考
時間:2022-07-13 09:18:42
導語: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鍛煉.但應試教育成為我國主要教學方式,體育作為“副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與普及,體育專業人才再一次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程度.為了提升高校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少高校紛紛采取有效的措施.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學資源有限、忽視人文思想培養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必將限制高校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1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1.1體育專業逐步得到重視
在新課標的要求中,明確指出教育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積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1].隨著這一要求逐步推廣與實踐,體育專業也改變了“副課”的地位,開始得到學生及學校的重視.學校開始重視體育對學生健康的價值,通過開設足夠的體育專業,幫助學生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的同時,培養自己的體育愛好與運動技能,進而逐漸形成長期鍛煉的習慣,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同時新課標還規定體育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幫助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地挖掘自身的體育愛好,更好地完成體育專業設立的目標.
1.2未能與其他課程很好地融合
雖然體育專業目前已經專業化、規范化,但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接受相當一部分的理論課程,以更好地了解體育運動的理論知識及應用.即便是在體育專業中,學生還是需要接受一定的人文學習,以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由于我國長期“重文輕武”的教學方式,導致體育專業缺失足夠專業的體育教師.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學科,尤其是人文課程與體育專業課程的配合.人文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無法配合體育專業課程,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文化課不重要”的概念.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1.3體育專業人才就業問題日益嚴峻
盡管國家教育部門開始重視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但就整個社會的就業情況而言,體育專業人才就業情況并不理想.如此會導致一些人才放棄學習體育專業,而改其他專業.這在無形中會讓體育專業錯失掉一大批人才.有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各學校的體育師資均呈現飽和狀態,體育專業人才在畢業后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2].雖然健身行業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行業,但大部分體育專業人才仍然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同時伴隨著社會行業分工的不斷細化、專業化,對于體育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人文素質、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公共關系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3].以健身教練為例,除了日常的健身客戶需求,還有針對客戶一對一的服務課程.如何平衡日常課程與一對一課程的時間,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滿足大眾化的健身要求和單一客戶的具體要求,都是健身教練工作的重要內容.
2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
2.1忽視對體育專業人文素質的培養
在我國提起體育專業,大多數人會想到體育專業學生在某個體育項目中非常擅長,如長跑、跳遠、跨欄等,很少會將之與身體素質、體育精神聯系在一起.在體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也過于注重學生的生物方面的效能,而學生對于運動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4].以足球為例,大多數人對足球的理解是用腳來控球,傳球,然后射門得分即可.但除了個人對于足球的控制能力,整個團隊的協作能力,防守與進攻的策略,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對方防守的漏洞、守門員的不足,都是足球中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通常在一個球隊內,并不會過分注重一個球員的個人素質,而是注重提升整個球隊的應變能力、防守和進攻的能力.英國足球總會認為,足球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會踢球的全面發展的人.顯然我國對于體育專業的理解與國外有著很大的區別.盡管我國教育部門已經開始意識到體院專業的重要性,但要想改變人們對體育專業固有的偏見和看法,在真正意義上重視體育專業人才的人文素質提升,將體育專業作為提升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更重視體育的競技性
體育是一項競技性的運動,因此在體育比賽中就一定會分出名次.雖然我們都清楚體育精神是為了提升身體素質,使之更高、更快、更強,但人們還是會過多關注獲得冠軍的體育運動員.如此必然會導致體育專業中出現“重物輕人”的現象,專業教育的內容也會以更多的體育訓練為主,而忽視對專業人才的人格塑造與培養,這將限制住體育專業人才可持續發展的能力[5].如在奧運會中,人們對于國家金牌數量和比賽冠軍往往給予過多的關注,對于有能力拿到冠軍卻失利的運動員往往會發出嚴重的苛責.在2008年奧運會上,劉翔因為腳傷退賽,責備聲鋪天蓋地襲來,甚至傳出“劉翔假退賽”的陰謀論.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世界冠軍,教練郎平就說:“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能因為女排贏了才關注女排精神.”體育訓練是非常辛苦并且枯燥乏味的,體育專業的人才必須具備足夠好的心理素質、人文素質及專業理論知識,才能應對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才能穩定提升自己的體育成績,也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以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如果僅僅局限在體育項目的訓練上,很容易局限住自身發展,逐步失去進步的空間.
2.3高校體育專業教育大環境的缺陷
在我國,高校體育專業教育一直將“體育”作為專業教學的核心,過多重視對體育動作的教授,照本宣科地講述體育動作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社會適應能力、公共關系能力的教育.這一體育專業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導致我國現今都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體育專業教育理論系統,導致所培養出來的體育專業人才均不具備足夠的綜合素質,只側重對體育成績、技術和動作的訓練[6].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這樣的體育專業人才也將很快被淘汰.如當前熱門的健身行業,健身教練不僅要了解動作的規范度和解析度,還要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制定出相關的飲食計劃、運動計劃,從多方面幫助客戶達到預定的健身目的.如減肥的客戶可以指定難度系數低且能夠長時間進行的運動動作,日常飲食要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對于增肌的客戶要根據其肌肉的整體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日常飲食注重蛋白質的攝入.這些都屬于體育專業教學內容,但這些是不能通過簡單的動作訓練與講解而學習到的.
2.4體育專業的人才來源過于局限性
在我國應試教育體制中,當學生文化課的分數不夠時,可以通過一些體育特長類加分.而為了應對體育考試,學生不得不花費過多的時間進行訓練和鞏固.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文化基礎.同時由于體育專業對于文化課程的分數要求并不高,使人誤認為體育專業生不需要足夠的文化知識,誤導學生忽視文化課程.在我國傳統教育中就對體育專業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四肢發達的人,大多頭腦簡單.對于他們在其他方面并沒有更多的期待,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其他知識,發展自身其他愛好的積極性.
2.5學校、教師及學生“偏專業”的思想嚴重
在體育專業中,學校很少會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是過多重視在賽事中所獲得的成績.加上我國教育尚未對體育專業教學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社會上對于體育專業全面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長了學校“偏專業”的思想[7].學校作為推動體育專業人才全面培養中的主要力量,都不重視體育專業人才的全面培養,將大大阻礙體育專業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體育專業的大部分教師都是來自體育專業,自身就是受到傳統體育教育“重物輕人”思想的影響.其中大部分教師很難意識到自己所在的教育體系的不完善,按照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去教導學生.如此阻礙了體育專業教育的完善和全面化.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當前教育體系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能力不夠,無法更好地改善這一情況,以提升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重視.有調查發現,大多數體育專業人才都能意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及自身文化知識的不足[8].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礎較差,即便他們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沒有足夠的有效辦法提升.加上日常學習中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體育專業的訓練上,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文化學習與其他愛好的培養上.而長期對于文化課的輕視,讓體育專業的學生大多“懼怕”看書與考試.所以,僅憑學生自己是很難實現全面發展的.
3優化提升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措施
3.1改變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理念
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人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體育專業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去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體育專業人才[10].高校要改變以往對體育專業的認識,改變對體院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法和理念,認識到“博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認識到人文思想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重要影響,才能推動并逐步完善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校領導必須了解,賽事成績和名次雖然代表學校和學生自身的榮譽,但不能作為學生一生的目標.了解并實踐真正的體育精神,才應該是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所追求的目標.
3.2加大人文科學與體育專業學科的融合
當前體育專業的教學內容仍然是以生物學科為主,旨在加深學生對體育動作及相關的肌肉變化的理解,而忽視了文化課程對學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人文科學中包括思想教育、文明禮貌及必要的社會知識,都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體育的含義和意義.在面對枯燥乏味的體育訓練時,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訓練,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11].如在學習健美操或體操等課程中,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必要的動作,還要培養出良好的氣質、姿態和舉止.人文科學注重的是對學生內心精神與素質的培養,是“內修”.只有做到“內外兼修”,才能讓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逐步向全面化、高素質的方向轉變.
3.3合理設置體育專業課程與文化課程
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當學生將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放在體育專業的訓練中,就很難再拿出其他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更多的文化課程.因此,高校要合理設置體育專業課程和文化課程的占比,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課程中的學習中.由于體育專業課程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去學習和訓練,因此在設置課程時可以將其與文化課程分開上[12].如周一、周三和周五為體育專業課程,周二和周四專門安排文化課.如此既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吸收體育專業課程和文化課程所學的知識,也保證了兩類課程的教學進度與教學時間.
3.4重視學生對文化和體育理論知識的運用
科學安排體育專業和文化知識的課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完全吸收與實踐.除了常規的測試外,教師還要注重使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文化課程的學習興趣.體育專業教師和文化課程教師要多溝通,讓課程能夠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達到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狀態[13],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文化課程的重要性,感受到文化課與體育專業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進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如學生在學習某項體育動作時,文化課程的教師能夠就該項體育項目和動作的由來進行講解,讓學生領會體育運動背后的故事,繼而加深對體育動作的了解與體會,達到提高體育運動效果的目的.
體育專業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應該注重全面發展與高素質的提升.但受到我國教育體系與整個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學校、教師和學生都忽視了對體育專業人才的人文培養和素質培養.單一的體院專業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同時一味地追求體育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內在需求,勢必將學生對于體育專業的熱愛與激情消耗殆盡.高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實施教育理念、完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場所,應將體育專業人才作為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去看待,去培養,注重對體育專業人才的“內外兼修”.如此,才能培養出更好的體育人才,才能讓體育人才更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
作者:劉彥忠 王志楠 單位:1. 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 2.錦州市教師進修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汽車類人才培養幾點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