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策略
時間:2022-06-15 09:45:38
導語:人工智能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結合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的影響,提出高校應從會計人才培養理念、目標定位、學科結構、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進行變革,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各個層次新型會計人才。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工作效率
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引入,使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呈現勢不可當的趨勢,不僅對市場內企業生產單位的發展造成了較大沖擊,同時也對一些基礎產業造成了影響。以傳統會計工作崗位為例,早期會計人員統計通常采用計算機,配合紙筆記錄,但由于人工智能的引入,會計人員數據統計工作可由人工機器人代替。正因如此,企業內會計部門內部分崗位工作人員被裁員,大量的人工操作被機器人替代[1]。但會計崗位屬于一個企業內的核心工作崗位,不僅關乎到企業在市場未來的發展,同時也關系到企業人員績效管理的核心,因此在崗位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不僅需要處理與項目相關的財務問題,同時也需要關注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問題。為了滿足企業的生產與發展需求,教育產業也應同步發生變革,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教學工作中,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便能掌握市場發展的前沿方向[2]。因此,本文將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開展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策略的研究。通過優化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在社會中的就業率,改變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
1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在培養會計人才過程中,出現的最顯著的問題便是教育內容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智能化技術的發展過于迅速導致的。企業傳統的會計人員工作內容被機器替代,專項型人才不再是市場所需要的[3]。盡管市場如此發展,但在對高校進行調研時仍發現,高校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足,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同質化現象較嚴重,這種現象導致所有高校向社會輸出的人才類型是一致的。高校在開設會計專業人才教學時,尚未全面考慮到學生的就業與擇業問題,因此高校面向學生的課程體系建設仍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例如,部分高校在教學中仍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理論知識課程的占比高于實踐知識課程的占比,高校對于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存在顯著的問題。上述提出的教學問題,導致大部分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數據統計分析能力與職業綜合素質存在顯著性的不足。除上述提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還有一些顯著性問題是我們尚未考慮到的。例如,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方式略顯不足;教育資源質量較差、教學過程受到外界相關因素的影響較高。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無法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降低了社會對于高校教學的認可度。
2人工智能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智能化技術在會計專業的引入,使市場對于基礎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量降低,會計工作崗位中一些數據統計、數據核算、數據接收、發送等常規性工作內容被機器代替。但與此同時,市場對于高素質核心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增多,并催生了大量的新型人才,如會計崗位代碼編程人才、人機交互人才、計算機維修人才等,因此在新時期社會不僅要求會計人才具備完善的理論知識框架,同時也要求人才具備較高的適應社會能力。同時,在研究中發現,目前智能化市場對于管理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多。由于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企業工作更加側重于對數據的處理,但此過程中卻缺少了對相關資源數據的管理與市場成本和風險的分析。因此,高校在進行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可調整改革工作側重點,對企業發展進行決策性分析,從而實現對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策略
3.1人工智能背景下更新會計課程教學方法
合理的應用教學方法是創新人才培養最直接的途徑,因此結合企業會計部門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現狀,更新傳統教學方法。例如,高校在對學生講授財務分析課程內容時,可借鑒市場內某個企業的項目財務報表,使用XBRL數據統計工具,對企業的財務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項目是否規避市場風險、是否為最高利潤項目等,這一過程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智能化技術的過程,同時也是創新傳統課堂教學方法的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會計課程學習中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可根據企業的發展模式,使用VBSE軟件,構建校內虛擬工作環境。例如,按照行業標準,要求學生使用計算機自主完成審計單及財務工作報表的制作等,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就業需求,為學生提供模擬性實踐崗位??傊?,無論是理論教學內容或是實踐教學內容,均應滿足多樣性與真實性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應增設師生互動環節,將傳統的“教師操作”轉變為“教師演示、學生操作”,從而提升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的主動性。
3.2基于網絡技術重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高??筛鶕虒W進展適當減縮課程中公共知識與通識性內容,將導向性教學內容放置在課本教材的第一個章節,讓學生在正式學習前,掌握在校學習的所有任務,并制定不同章節的不同教育手段。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將具有相同趨向的教學內容合并為一個單元性章節,從根本上展現出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并將每個章節中綜合性教學內容放置于總結工作環節中,從而完成傳統教育教學體系的重構。在完成上述相關工作的基礎上,高校應持續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例如,在會計學原理、會計報表制作、項目賬單管理、稅率稅法計算、風險項目審計等章節中,均應增設相關的案例教學內容。并使用網絡技術,對教學內容的合理性、時效性進行評估,從而確保教學資源的高質量建設。此外,在高校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將會計基礎課程內容與校內其他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進行交互融合。例如,融合會計課程與管理學課程,使學生具備對會計財務資源的管理能力;融合會計課程與計算機課程,使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完成會計報表統計等相關工作。總之,創新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不僅能保持學生學習與市場發展相同的趨向性,同時也可為學生積累工作經驗,為學生走向崗位打下基礎。
3.3引入“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策略
為了滿足市場教育教學政策的變化需求,在上述提出的相關教學指導建議基礎上,引入“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策略。例如,從企業在市場的發展角度分析,應密切關注企業招聘人才的方向,將金融項目審計課程與會計理論課程融合,培養綜合型管理人才;從經濟跨界發展角度分析,高校應遵循統計學教學原理,制定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從市場實踐型人才角度分析,可將財務報表制作與賬單管理課程融合,增設金融市場典型代表教學案例,培養應用型人才。在此基礎上,將人才培養的視角立足于全球視野,遵循國際金融產業建設原則,輸出國際化人才。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與社會脫節的問題,在教學相關工作的安排中,可將“企業師傅”引入學校,在傳統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增設學生與企業的互動環節,由企業人員參與高校教學指導工作,并將注冊會計師證、ACCA證書等考取過程,一并列入高校教學體系,從而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此外,在進行人才培養相關工作的基礎上,應遵循金融市場變化多樣化的原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入泛在學習模式開展學習工作。例如,在課堂上,由教師收集并整理金融行業的真實項目,按照行業標準,要求學生根據統計報表分析市場潛在經濟風險;在課下時間中,教師可根據課本教學安排,鼓勵學生使用計算機查閱相關資料,自主完成會計項目審計等相關工作。并根據企業為高校提供的教學建議,為學生安排課下實習工作崗位,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總之,完善民辦高校內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也是文化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后期的教學指導工作中,應嚴格按照“以學生為主體,以高校、市場、企業、經濟為客體”的教學理念,共同商討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方案。
4結束語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不僅體現了我國技術發展的進步,同時也表現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正逐步走向一個新的時代。因此,本文結合這一時代背景的特點,開展了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策略的研究。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轉型處理,時刻關注市場會計單位的發展動向。以此為核心與改革方向,調整教學工作內容,使教學工作保持與市場經濟發展具有相同趨向。實現傳統單項能力較強的會計人才向復合型人才的轉換,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與時俱進的優質人才,在真正意義上做到高校教學工作的求真務實。
參考文獻:
[1]徐勤,雷星暉,施騫,等.人工智能背景下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教育評論,2019(06):78-82+103.
[2]王晰巍,李玥琪,劉宇桐,等.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國外圖書情報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趨勢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11):5-14.
[3]黃蓓蓓.改革與創新: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特征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02):122-128.
作者:陳兆熙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上一篇:探究式教學法在電工基礎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建筑企業會計業務流程優化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