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4-08 10:37:51

導語:高中生物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生物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應用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帶來的是物質生活的豐富,但相對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匱乏。為了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新課改的突破,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須要滲透人文教育,培養成績優秀、品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這一問題進行多層面研究,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師對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這一問題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滲透研究

1人文教育的含義及其與生物學科的關系

“人文”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見,我國最初傳統文化中的人文教育有教養、化成、規范人類行為的作用。春秋時斯,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主張二”和“禮”,主張以仁愛之心調解社會人際關系。在現代,“人文”又有了一定的發展,簡單說來,人文,就是重視人的文化。集中體現在:重視人,尊重人,關愛人,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也叫人性教育,核心是涵養和充實人文精神。一直以來人文教育的陣地都是語文、歷史、政治等人文學科。生物屬于自然科學,好像和人文教育關系不大,但是,古往今來,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哪個不是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自然科學取之于自然,但用之于人,如何利用體現了它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生物學科中所體現的對生命的尊重、對健康的教育、對環保的教育都和人文教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須滲透人文教育。

2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近現代以來,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騰飛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攀比心理充斥于社會的各個角落。繼而引發炫富、失衡、冷漠等道德滑坡現象。國民的整體素質下降還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甚至有人利用自然科學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這已經偏離了他們掌握科學的最初目的。人的個性、主體性的及自然性的弱化甚至喪失等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科學技術在不適當的使用下,就變成了奴役人的工具。成人世界直接影響了孩子世界。高中學生心理發育還未完全成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處于懵懂狀態,并未完全建立。因此,他們需要正能量的引導,需要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再有,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目前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理所應當的享受著家長的溺愛,他們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信仰、畏懼困難、缺乏責任感、誠信意識淡薄、人情淡薄、功利心強、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等等。我國的傳統教育較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在自然學科中很少滲透人文教育。在高考這個指揮棒的指揮下,教師和學生都以應試為目的,很多生物教師認為人文教育應該是文科老師的事,所以,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程度不夠。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這必須引起高中生物教師的高度重視,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3高中生物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目標

新課標對高中教育提出了要設計三維目標的要求。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就是對高中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提出的要求。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目標強調知識技能目標,生物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新課標面對新形勢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標。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的“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能力。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生物課程目標對人文教育的重視。

4高中生物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原則

4.1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教學中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讓學生產生失衡的心理。要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并經常進行鼓勵。對有缺點的學生要耐心細致的作心理工作,用愛心感化他們,讓他們認為世界是充滿陽光的,讓他們身上充滿正能量。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肯定學生取得的階段性成績,這樣才能讓他們的綜合能力得以發展。教師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的和諧發展。

4.2科學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原則。科學性講究的是真理至上,人文性講究的是情感取向。這兩者并不矛盾,相反還能相互促進。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也要追求精神的真、善、美。高中生物教學中不但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他們明白生命的可貴、幸福的真正含義、人類的終極關懷,讓他們明白精神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使他們懂得學會生物的真正意義。

5高中生物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途徑

5.1運用目標做好滲透。高中生物教師要明確新課標中對人文教育的重視。在教學中以教學內容為載體根據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明確要求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和價值教育。

5.2運用教材進行滲透。無論何種教育都應該以教材的內容為主要基礎,通過教材的知識的講解,向學生擺明利害關系,讓學生判斷正確與否,在教師逐漸正向的引導下,學生對人文教育逐漸了解。高中生物教材中主要的人文主義教育就是環境,這就要求注重與實際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當地環境的了解,讓學生通過實踐明白環境的狀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總之,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是踐行新課標的要求,是新課改強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尊重,是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要及時的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積極探索人文教育的方法,培養出對社會有利、自信、樂觀、豁達的全面人才。

作者:楊小慧 單位:吳起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秦佳佳,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5.

[2]高穎,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理化生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11期.

[3]李賢,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學科教育,2015.1.

[4]賀宇.武燕花,關于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探究,新課程,2014.

[5]錢莉莉,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探索,河南師范大學,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