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人文教育內涵及課程設置
時間:2022-09-09 03:13:47
導語:醫藥人文教育內涵及課程設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醫藥人文教育與醫藥專業教育協同作用,是培養高素質醫藥專業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藥人文教育是大人文教育,它包含敬畏生命、同情病患、守護健康的人文精神,也包括體現醫藥問題社會性和公共性的社會科學思想。醫藥人文教育借助醫藥人文課程體系通過默會功能,使醫藥類學生在歷史與現實的感悟中將職業信仰和職業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醫藥類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道技兼修的醫藥人才。所謂道是指敬畏生命的價值觀、服務健康的義利觀、拯救生命的職業觀;技是指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能、不斷學習的創新能力。技的培養可由醫藥專業技術教育完成,道的培養則必須由醫藥人文教育完成。特別是高等醫藥職業教育應重視和強化醫藥人文教育對醫藥專業教育的協同育人功能,從而使醫藥行業未來的從業者既能始終銘記職業責任,又能用精湛的專業技能服務人類的健康事業,成為真正融“藥德、藥規、藥技”于一體的全面的醫藥人才。
1醫藥類院校人文教育現狀
長期以來,醫藥類高等院校缺乏系統而獨立的醫藥人文教育體系。近年來,隨著對醫藥類高等院校應加強人文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各醫藥類院校也陸續開設了一些人文類課程,如文學名著賞讀、哲學導讀等課程,但由于缺乏針對性,加上課時數量少,課程內容偏于一般通識性人文課程,這樣的人文課程對實現醫藥類院校高素質醫藥人才培養目標所發揮的作用并不盡如人意,它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邊界過寬,無法聚焦職業精神。通識性人文教育旨在促進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個人與社會價值的實現;通識性人文教育的重點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從學科構成來說,通識性人文教育主要依托文學、歷史、哲學、語言、藝術以及具有人文主義內容或運用人文主義方法研究的其他社會科學。醫藥類大學生的專業學習主要集中在藥學、藥物制備、藥品檢測、醫療器械制造與營銷、藥品營銷等與醫藥產品相關的學科領域。醫藥類大學生未來將進入的是制藥、藥品檢測、醫藥產品營銷、藥學服務等職業領域,這些職業領域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因此,醫藥人文教育除了應有一般通識性的人性教育外,還應當有與其所從事職業緊密關聯的價值觀教育與精神塑造,如敬畏生命、精研藥術、服務醫學、幫助病患、服務健康、拯救生命等價值教育,而這些是通識性人文教育無法涉及的內容。由于醫藥專業的特殊性,對于醫藥類大學生來說,如果僅開設通識性人文課程,就容易使學生感到泛泛而談,隔靴撓癢,甚至大而無當,無法解決醫藥類大學生在學習過程與職業生涯中所面臨的職業價值困惑和疑問。正如《醫學人文學科所遭受的批評與啟示》一文中所說,“醫學人文學科正遭受著醫學生大量的惡意批評,有很多學生認為人文學科教育沒有重點、毫無生趣、缺乏意義”。同樣,在醫藥類大學只開設一般通識性人文課程,也會因課程內容過于通識化、缺少針對性而給學生帶來人文教育沒有重點、泛泛而談,沒有實際作用的質疑。2)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無法提供涉及醫藥社會性問題的分析視角。醫藥類大學生不僅需要懂得人性,更需要懂得醫藥的社會性和公共性。醫藥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醫學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圉于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之內,僅專注于人性與情感的分析,無法解釋醫藥活動領域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也無法使學生清晰地認識醫藥活動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和作用,更無法呈現醫藥發展與社會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因此,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無法使醫藥類學生直接地、深刻地理解并確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的特質、社會地位與社會價值。如果學生缺乏對職業地位的正確認識,缺失應有的職業價值定位,那么醫藥類學生就會很容易地把這一職業或這一行業僅僅作為個人謀生之道。有研究者曾指出,高校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以通識性人文課程替代醫學人文課程,諸如將思政類課程、心理健康、禮儀修養和人際溝通等納入人文醫學課程統計中”,他認為,雖然通識性人文課程在培養學生素質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課程內容不能完全覆蓋和替代醫學人文課程[1]。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醫藥院校的醫藥人文教育,不應當以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替代專門的醫藥人文教育,不能簡單地以一般通識性人文課程來代替專門的醫藥人文課程。醫藥類大學生的人文教育應當是具有明確的職業指向、體現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精神、具有醫藥社會活動特征的大人文教育,并由一個完整的醫藥人文課程體系來支撐。
2醫藥人文教育的內涵、特性及功能
2.1醫藥人文教育的內涵與特性。什么是醫藥人文教育?它是指專門面對醫藥類專業學生所進行的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大人文教育,它具有醫藥性、人文性和社會性。醫藥性是指醫藥人文教育的對象是醫藥職業從業者,是嵌入在醫藥社會活動中的人文教育;它以醫藥社會活動為背景,解釋和解決關于醫藥活動中涉及人性與社會性的疑惑與問題。人文性是指在理解人性的基礎上具有強烈的醫藥人文情感關懷:如尊重生命、同情病患、敬畏醫學、創新醫藥、守護健康等。社會性是指醫藥人文教育同時還負有指導醫藥類學生運用社會科學的視角和理論理解和分析醫藥活動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間的互動,使醫藥類學生能夠深刻認識醫藥發展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對于自身所從事的職業責任和職業價值有明確的定位和清晰地的認識。通過醫藥大人文教育,醫藥類大學生不僅明確了他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也明確了他在醫藥職業活動中所應當恪守的準則與規范,并且能夠深刻地理解這些準則和規范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將這些準則與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源于心,踐于行,知行合一。醫藥人文教育不排斥一般性通識人文教育,并將通識性人文教育內容嵌入到醫藥職業活動背景之中,從而實現涵養醫藥類學生敬畏生命的人文教育目標,避免了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泛泛而談、缺乏針對性的弊病。醫藥人文教育融醫藥性、人文性、社會性為一體,其核心內涵是敬畏生命、同情病患、服務醫學、創新醫藥、守護健康。醫藥人文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醫藥類學生成為具有強烈生命意識與人文關懷、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高素質職業醫藥人。2.2醫藥人文教育具有默會內化功能。如何將醫藥人文精神內化為醫藥類大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職業精神?我們可以借助默會內化功能實現。默會內化主要包括3個維度,分別是態度與情感、認知與思維以及價值觀[2]。態度與情感維度包含關愛和同理心;認知與思維維度包含用個體經驗、感覺、直覺去關注人的感受、心理狀態和社會狀態等問題;價值觀維度包含個人信仰、信念、操守、職業道德以及職業精神。醫藥從業者面對紛擾的社會環境,能否秉持仁醫仁術、治病救人的初心,化解醫藥社會實踐中的矛盾與問題,需要通過默會內化功能來形塑自我職業信仰和職業價值觀。醫藥人文教育就是這樣一種高層次的默會內化教育,它能夠幫助醫藥類學生通過在校醫藥人文教育學習,在未來的職業實踐中,當面對倫理困境、道德兩難、名利誘惑時審慎地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道德選擇。醫藥人文教育的人文性能夠使醫藥類學生培養深厚的敬畏生命、同情病患、守護健康的情感;確立服務醫學、服務健康事業、創新醫藥的職業信仰和職業責任感;醫藥人文教育的醫藥性和社會性則能夠使醫藥類大學生充分地了解和認知醫藥活動的歷史與規律、醫藥社會活動所應遵循的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以及醫藥社會活動所創造的社會價值。由此建構起醫藥類大學生的職業態度與職業成就感以及職業價值觀等三維默會心理空間,使其將人文關懷、職業精神、職業價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從而實現醫藥人文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2.3醫藥人文教育與醫學人文、健康人文的區別。目前,與醫藥人文教育相類似的,還有醫學人文教育和健康人文教育。雖然醫藥人文教育內涵與醫學人文教育、健康人文教育都有交集,但三者仍然有明顯的區別。醫學人文教育主要是面向醫學生,培養醫學生的敬畏心、同理心以及能夠用社會科學的理論觀點分析醫學問題,將診療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社會-心理-醫學模式。醫學人文教育主要通過醫學史、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衛生法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哲學、醫患溝通等課程完成教育目標[3]。健康人文是2010年由英國諾丁漢大學克勞福德教授提出的新學科概念,其主要面對的是那些被醫學人文邊緣化的人群及問題的討論,如除醫生以外的醫療從業者、護士、護工和患者,他們對人類健康所作的貢獻。健康人文更加關注人群健康、健康公平和健康正義等問題,特別重視臨床關系以外的制度環境,彌補了醫學人文只聚焦于醫學職業,而無法涵蓋人類健康所有問題的不足[4]。醫藥人文教育與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醫藥人文教育主要面向醫藥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及醫藥行業從業者,他們的責任是與臨床醫生一起攻克醫學難題,挽救患者生命,守護公眾健康。醫藥行業既有自身的專業性,同時又與醫學事業相生相長,與健康事業交叉融合。因此,醫藥人文教育一方面汲取了醫學人文教育中的醫學史、醫學社會學、醫學哲學等內容;另一方面也吸納了健康人文中關于醫療從業者、人群健康、健康公平、健康正義、健康傳播等健康人文的研究內容。同時,醫藥人文教育還包含如藥物發現和發明史、醫藥經濟學、醫藥倫理學等醫藥人文教育自身獨立的內容,其教學目標是對未來醫藥從業者的職業人格、職業信仰、職業價值觀、職業精神的形塑與內化,并與醫藥專業教育協同作用,共同培養道技兼修、精神與技能同在的高素質醫藥人才。
3人文性、醫藥性、社會性相融合的醫藥人文課程體系
醫藥人文教育的實施需要有特定的課程體系支撐才能完成其教育目標。前文已闡述了醫藥人文教育的3大特性即醫藥性、人文性和社會性,所以,醫藥人文教育的課程設置也應完整地體現這3大特性。因此,醫藥人文教育的課程內容包含了醫藥史、醫藥社會科學、醫藥倫理與哲學、涉醫涉藥文學等4大版塊。醫藥史幫助學生了解藥物的發明和發現與醫學共生共長的歷史;醫藥社會科學理論教給學生以社會科學的視角認識與分析醫藥的社會性與社會問題;醫藥倫理與哲學幫助醫藥類學生認識醫學與生命的真諦以及應當恪守的職業法則;涉醫涉藥文學則涵養醫藥類學生敬畏生命、敬畏醫學的人文情懷。培養道技兼修的高素質醫藥人才離不開醫藥人文教育,而醫藥人文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富有醫藥性、人文性和社會性內涵的課程體系。系統而豐富的醫藥大人文課程,能夠使醫藥類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人類不斷征服疾病、拯救生命的歷史進程;感受人類不斷解決醫學與醫藥在現實社會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時所體現出的思想智慧和文明觀念。只有讓這些血肉豐滿、富有靈魂和精神張力的課程進入課堂,才能避免學生將職業信仰與職業精神簡單地理解為只是一種空洞口號或外在的職業教條;才能使醫藥類學生將敬畏生命、同情病患、拯救生命、守護健康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并視其為個人價值和職業榮譽的最高體現。
參考文獻
[1]雨田.健康中國視閾下的醫學人文素質培養模式探析[J].科教文匯,2019(456):103-105.
[2]陳旻.醫學人文教育的三個維度:知識、技能、內化[J].醫學與哲學,2019,40(17):60-62.
[3]劉虹,沈超.獨立建制醫藥類院校人文醫學教育教學組織狀況調查報告[J].醫學與哲學,2015,36(7A):13-18;50.
[4]唐文佩,張大慶.健康人文的興起及其當代挑戰[J].醫學與哲學,2017,38(6A):1-5.
作者:周軍 單位: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體操進行教學案例分析探討
- 下一篇:民工建筑工程中節能施工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