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舞蹈審美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27 08:53:18
導語:學生舞蹈審美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舞蹈是抒發人的內在感情和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門人體的藝術活動。深入開展舞蹈審美鑒賞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審美體系的建立,陶冶學生的人格與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格素養與藝術修養。如何深入開展舞蹈審美教育,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美的激情與興趣;其次教師要通過肢體與語言充分展現舞蹈的美,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再次通過自然、社會、生活拓展審美內容;最后靈活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審美興趣與審美意識。在舞蹈美育過程中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力爭得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關于舞蹈的審美興趣與愛好。
關鍵詞:舞蹈;審美教育;藝術;興趣
聞一多曾說過:舞是生命情趣最直接、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分的表現。舞蹈是一種流動的藝術,舞蹈的美蘊藏在人的身體的運動之中,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與強大的感染力。在高中對學生進行舞蹈美感教育或者是美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鍛煉與塑造學生堅強的身體與心理素質。
1舞蹈與舞蹈審美教育
舞蹈是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質量的藝術,是通過人的形體運動來實現的藝術行為,“舞蹈是藝術通過人體優美的動作和造型、節奏和情節,對人們一個時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體現。”舞蹈內在本質是抒情性,借助人的肢體語言來闡釋美的意蘊與境界、通過節奏的跳動與韻律的和諧,在流動的時間與空間中,引發人們產生聯想與美感,進而產生心靈的共鳴。舞蹈是以舞蹈動作為藝術手段,表現的是語言文字等難以表達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以及人內心深處細膩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舞蹈通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自我內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審美者可以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寄予舞蹈者的情感,表達與傳達出舞蹈者的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特點。舞蹈作為藝術與文化形態,反映了歷史、地域、民族文化,并形成美的認識。美育是以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為基本內容,以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追求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目的與目標的教育,美育就是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音樂伴奏,特定的服裝,有效的道具,貼合舞蹈的布景,特效燈光等元素展現特殊的文化內涵,舞蹈者通過生動的表演、具體的形象、融合各種文化內涵與元素,激發觀眾的情感產生心靈與情感的共鳴,進而在文化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和提升舞蹈觀賞者的審美與鑒賞能力。建立學生的舞蹈審美體系,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與審美的鑒賞者,必須開展舞蹈美育教育,通過舞蹈寄寓的文化觀念、人生哲理、道德責任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2開展舞蹈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美育,以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美學觀念、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目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飲食需要鈣一樣,美有助于人變得健康。舞蹈是一定社會內容感性形象的體現,人們通過舞蹈的美展現出對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思想、情感、理想與愿望的肯定。因此開展舞蹈教育有助于學生感受到積極、健康、樂觀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發揚這種情感。舞蹈不僅僅是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形態,蘊含豐富的歷史與民族文化,而且我國有著悠久的舞蹈傳統,開展舞蹈美育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化與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不同的舞蹈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感、進取精神,在舞蹈中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感染與沖擊,陶冶性情,培養優美的情操,使學生真正成為舞蹈的愛好者與鑒賞者。舞蹈者表現出來的舞蹈所具有的舞蹈美直接作用于觀賞者感官,引起的一種愉快、舒暢,乃至于振奮與激越的主觀感受與心理反應。舞蹈藝術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表現的主體是人,舞蹈是人的藝術。勞動、愛情、戰爭等舞蹈題材,表現出人具有的情感、理想與愿望,彰顯出人求生存、求發展的內在不竭的生命力,舞蹈藝術展現的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舞蹈化,使舞蹈具有強大的審美感知與感召力。古有“舞以達歡”、“舞以宣情”,舞蹈內在本質屬性就是抒情性,舞蹈是不僅是人的藝術與文化,更是表情藝術,是最直接表現人的情感的藝術。舞蹈作為人體動作藝術從自發到自覺,是客觀外界事物引起的人的喜怒哀樂等主觀世界的心理反應。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有相同的道德標準,懷揣共同的理想。舞蹈是一種精神活動,它表現的是生活中的詩意和思想感情的美好與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舞蹈作品給予人們在精神上的需要與渴求,在生理上達到快慰,在心理上升華為審美享受。進行舞蹈美育,建立學生的審美鑒賞體系有利于感染學生的思想品質,陶冶學生的人格與情操。舞蹈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理融于情,對學生的人格產生直接的塑造作用。舞蹈審美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主動地、充分地把握其感性和理性、情感與理智,其人格便因此而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如余秋雨所說,藝術修養是一種在審美范疇內感悟生命的能力。藝術修養是個體性的更是社會性的人格修養與素質。古人講“氣韻”,在舞蹈中“氣”可謂是運動的人體,而“韻”則是節律。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以審美體驗為主線,展開對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以舞蹈鑒賞為媒介,融合歷史、文學、哲學、音樂、美術、服裝、化妝、運動等元素,與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相結合,煥發學生的美感體驗。舞蹈的動靜與悲喜在音樂節奏的跳躍中得到充分的展現,舞臺畫面的構圖與色彩,是以美術的線條和色彩為基礎進行渲染和營造,等等。都體現出舞蹈審美鑒賞的過程中需要與其他學科進行溝通、滲透與綜合,擴大學生的舞蹈美育范圍,建立學生深厚的審美底蘊,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3開展舞蹈美育建立學生的審美體系
3.1激發學生熱情與興趣
舞蹈美育過程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欣賞舞蹈作品是學生獲得最直接、最直觀、最有觸動力的方式。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循序漸進地啟迪和誘導學生,在舞蹈作品中感知美、鑒賞美、表達美,激發學生審美興趣,克服審美恐懼心理。舞蹈作品的鑒賞不是孤立的,應將其放在歷史與文化背景中,綜合文學、歷史、哲學、音樂、美術、燈光等各種元素,調動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儲備,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活他們頭腦中豐富的想象,從“具象”的舞蹈動作中跳脫,把握舞蹈真正的“內核”與情感生命力,激發學生喜愛、鑒賞、表現和創造美的激情與興趣。
3.2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展現舞蹈的美
舞蹈鑒賞作為審美活動,只了解審美過程中的主客體是不夠的,主客體即舞蹈作品與學生之間還需要審美中介———教師的存在。在實際的審美過程中學生是有意或無意地觀察與模仿教師的示范,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受到老師的啟發作用對舞蹈鑒賞與審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的美感是舞蹈者心理現象與綜合文化素養在他們身體動作上的集體體現,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夠對舞蹈教材有充分的理解與表現,采用的教學方法不能夠感染學生,那么審美過程中的審美中介就有可能失去效用,削弱甚至是阻礙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教師必須以飽滿的激情與精神,借助標準、優美的肢體語言進行動作示范,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情操,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現他們對舞蹈美的感悟與理解,使學生從審美的體驗者與鑒賞者,上升為審美活動的表現者與創造者。
3.3聯系生活實際,豐富舞蹈美育教學內容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舞蹈是人體的藝術,它最終還是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可以這樣說,舞蹈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增強自身的知識底蘊,更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同題材的舞蹈,樹立對自然、社會與生活的審美意識。美在我們的生活中,美處處都在。教師在挖掘自然社會與生活中的美的題材,始終是以學生的興趣與需要為出發點與落腳點,豐富課堂教學,使舞蹈作品既貼合學生的實際訴求,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使學生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提升對自然、社會和生活的審美意識。
3.4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舞蹈美感體驗
在舞蹈美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傳承傳統教育方式的優勢基礎之上,靈活而合理地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使美育變得直觀形象,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根據教學要求靈活調節舞蹈畫面,力爭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難以理解的動作或者是場景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或者是播放相關影片的手段,展現與此相關的場景與音樂,激起學生審美興趣,將學生抽象的認識變得直觀具體而生動,獲得審美感性認識。教師通過展現具有舞蹈美的動作示范,啟發學生想象,在現代多媒體營造的審美氛圍中,使學生產生審美體驗。舞蹈是人體藝術,舞蹈美是人的主觀審美感受,是人內心情感的寄托。開展舞蹈審美教育有利于豐富學生綜合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格與氣質,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舞蹈審美教育實際上是通過舞蹈反映社會生活,通過舞蹈寄寓道德感、文化觀接受某種教育,加強學生舞蹈審美教育,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各方面相互合作,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成長為一個舞蹈的鑒賞者,建立自己的舞蹈審美體系。
作者:吳迪鋒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李惠利中學
參考文獻
[1]董業平.如何在舞蹈形體課中培養學生的形體美意識[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l):114-115.
[2]甘瑜.舞蹈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貴州大學學報,2008(1).
[3]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 上一篇:音樂創造性思維審美教育研究
- 下一篇:校園文化促進人才培養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