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審美能力提升研究
時間:2022-09-07 11:42:56
導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審美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從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出發,剖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存在的三個問題:學生美術功底較差、課程設置與課堂內容不夠合理、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根據發現的問題歸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三點建議:優化課程設置、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拓寬美術教育渠道,以期通過研究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對策,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要求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審美能力;學前教育
審美能力是一種藝術鑒賞能力,是感受、鑒賞、評價藝術作品的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開始從孩子的學前教育抓起。而審美水平是感性認識事物的基石,這也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要順應時代的潮流,結合生源的實際情況,優化美術課程設計,積極探索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對策,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高職教育類人才。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意義
美術課程是教育類專業中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美術鑒賞力及美術創造力,從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課程。文章通過調研、分析北海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索影響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因素,并研究合理的美術教育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確保高職院校能培養出符合當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具備較高審美素養的專業人才。文章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水平出發,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和作業情況,分析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探索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共性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筆者采用實地調研的方法分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促進我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與發展提供新思路;同時,探索提升我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新途徑,以期為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文獻綜述
1.國內文獻綜述。黃易(2016)通過分析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備的審美能力現狀,認為以往的美術教育只重視繪畫技能練習,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的審美能力認識不足,就此提出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發現美,通過開設美術欣賞課程、開展小組討論等方式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周志麗(2017)認為學前美術教育是一種啟蒙式、引導式教育,要有明確的方向;同時,從美術教育觀念、師資水平、課程設置與實施、教師素質和家長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等五方面展開研究,并從這五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劉洋從三個維度出發,研究如何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結果表明,端正高職教師的教學思想、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和通過討論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審美能力這三種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孫寶斌(2017)從美術基礎課程設置的角度出發,研究課程內容設計和課程內容實施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效用,得出合理地設置美術基礎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拓寬美術教學思路有著重要意義的結論。張睿(2018)認為創意美術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2.國外文獻綜述。受到當地地理、文化、歷史、政治等方面的影響,不同國家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呈現出差異。西方國家注重觀察孩子的年齡特點,崇尚釋放孩子的個性。Cizek的口號是“揭開蓋子”,他通過與眾不同的方法教導孩子,認為不應該干涉孩子的自由,也不應該隨意修改孩子的作品,即便孩子繪制的作品畫面不協調,也是孩子個性的一種表現,無需修改。Thetter的想法則與其他美術教育家有所不同,他認為教會孩子觀察模特的屬性和所處環境是第一要務,然后研究、分析模特的特點,最后才是孩子的發揮時刻。Roth’s的觀點是讓孩子在繪畫中將自己的情感宣泄得淋漓盡致,教師與家長不應在乎孩子的技藝,而應將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放在重要的位置。3.小結。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國內學者提出的關于制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個人方面、教師方面和學校方面。個人方面主要包括學生對自身審美能力的認識、個人的美術基礎等內容;教師方面主要包括教師的美術教育觀念、教師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內容;學校方面主要包括師資水平、美術課程設置與實施等內容。國外學者注重釋放孩子的天性,主張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畫,不考慮技藝和藝術表現手法,旨在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筆者結合接觸的學生群體和所處的教學環境,認為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因素主要體現為個人美術功底差、美術課程設置和課堂內容不合理、教師經驗不足三方面。筆者著重從這三方面展開論述,并通過剖析問題,總結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提高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經驗。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剖析
第一,學生美術功底較差。部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綜合能力較低,個別學生在高中以前對美術等藝術課程接觸不多,缺乏多方位的藝術熏陶,審美能力相對較弱。學前教育專業部分學生未系統地學習與美術相關的藝術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第二,課程設置與課堂內容不夠合理。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較多,學生既要學習聲樂、舞蹈、美術等技能課程,又要學習該專業的文化類課程,以致每門課程的學習時間較少,學習效果欠佳。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教學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其教學形式主要為臨摹美術作品,未充分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雖然學生的臨摹能力能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分析和鑒賞作品的能力,僅僅停留在畫得像與不像的層面,亦難以體會到作品傳達的內涵。第三,教學經驗不足。部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畢業于美術或藝術類院校,雖然個別教師專業能力強,審美水平較高,但是缺乏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工作經驗,不了解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個別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從網上收集相關課件加以修改,作為自己上課的課件,部分網絡課件內容陳舊,加之其在教學中未引導學生參與美術鑒賞等活動,難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同時,藝術教育氛圍的缺失也是影響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對策和建議
1.優化課程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簡筆畫、素描、色彩、黑白裝飾畫、手工和玩具設計與制作,基礎課程是簡筆畫、素描和色彩,進階課程是黑白裝飾畫、手工和玩具設計與制作。對于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師不僅要講解美術的基本內容,而且要指出學生作業中存在的不足,并親自示范作畫,讓學生在觀察教師繪畫過程的同時,回憶自身的繪畫手法,認識到差距。而對于進階課程,教師應注重提升課堂質量,盡量在課堂上多講解黑白裝飾畫、國畫、水粉畫、手工和玩具的內容,或教授學生美術鑒賞的相關內容。2.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教師的專業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一方面要靠學校,另一方面要靠教師自身。首先,個別美術教師雖然是美術專業畢業,專業素養較高,但缺乏教育實踐經驗。為此,學校應注重夯實美術教師的授課基礎,通過多種方法幫助教師提升授課水平,如新老教師“結對幫扶”、新教師跟班學習等方式。教師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授課方式,才能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其次,美術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隨著社會的發展,美術的內涵也處于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美術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領悟新時代下美術的意義,才能向學生傳授當代先進的美術觀念。3.拓寬美術教育渠道。開展多種美術教育方式是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形式。高職院校通過組織教師和學生參觀美術展覽,有利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藝術品位,通過派遣優秀教師和學生進入美術院校交流學習,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多元化、全方位地獲取最新的審美理念和最前沿的創新思維;同時,高職院校亦可以邀請美術界的名人或作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座,通過宣揚美術創作的新理念,活躍學生的創作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展望
在總結問題時,一些可能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內在因素,如家庭對于學生藝術能力培養的態度、教師的美術教育觀念等因素未列入文章的研究范圍,原因在于這些特征較難捕捉和定義,而且獲取這些研究資料也存在一定的困難。筆者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夠找到合適的定義和獲取方法將這類因素納入研究,進而擴大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范圍。同時,文章研究結論的普遍性和適用性還有待檢驗。在以后的研究中,筆者希望能在更多的高職院校中獲取存在的問題,嘗試在多個城市的高職院校間開展研究。
參考文獻:
[1]李鳳齊.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類課程研究——基于12所高校美術類課程教學大綱的文本分析.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2]葉明明.審美素養視域下高校美術鑒賞公選課教學研究.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3]常冬梅.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改革探究.課程教育研究,2016(37).
[4]周志麗.新鄉市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湖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5]黃易.提升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藝海,2016(10).
[6]孫寶斌.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基礎課程的設置.課程教育研究,2017(4).
[7]張瓊輝.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7(16).
[8]劉洋.提升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現代交際,2018(21).
作者:羅斯亮 單位:北海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校思政教育測評體系創新策略
- 下一篇:西藏大學大學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