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畢業生誠信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16 03:35:00

導語:淺析高職畢業生誠信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高職畢業生誠信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高職學生的不誠信問題,在畢業生中尤為突出,具體表現在擇業過程中的不誠信行為和簽訂就業協議后的失信行為。本文針對畢業生的誠信問題,結合工作實踐,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決的思路,以期得到全社會的關注。

論文關鍵詞:畢業生誠信教育信用管理體系社會和諧

“誠信教育”貫穿人的一生。從幼兒園開始,小朋友們就開始幼兒誠信教育,到了中小學,則教育部規定直接將“誠實守信”寫入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高中的每一次期末考、會考、高考都要簽“誠信承諾書”,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一族,在接受了這一系列的誠信教育以后,應該表現的更加“誠實守信”才對,但在實際與同學們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誠信危機仍然是一個困擾學生們的重要問題,主要表現從拿到學校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就開始,全國每年高考有4O萬考生被其所填報學校錄取,但未報到,造成了對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進入大學校園的同學也屢屢違反誠信條約,在學習上奉行“作業大家借、論文網上抄、小考互相看、大考找”的新主張,其它諸如抄襲、舞弊、替考等更是屢見不鮮,這些都是學生誠信危機的主要表現。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我深深的感到“誠信”這個問題,在就業工作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在這里簡單說說發生在校園里的例子吧。

每年從三月份開始,應屆畢業生就開始拿著“推薦表”跑人才市場、用人單位,他們的身影頻繁的出現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上,作為學院的就業部門,我們其中一項工作就是檢查畢業生的“推薦表”并加蓋公章,同學們的“推薦表”五花八門,做假的技術也是層出不窮,有偽造證件、模仿老師筆跡、篡改學習成績等各種手段。這一情況也引起了一些招聘單位的注意,曾經就有一名公司的人事部經理告訴我“現在的學生連假的英語證書都敢做,他們還有什么不敢做呢?”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和巨大的就業壓力,同學們急于找工作的心情雖然可以理解,可一旦被用人單位知曉了真實的情況,我想他們也不會用一個不誠信的員工吧!

還有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國家為了讓貧困學生上得起大學,從1999年開始專門出臺了“助學貸款”政策,莘莘學子們得到了助學貸款的支持,完成了大學的學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申請了“助學貸款”的部分同學在畢業以后音信用無,不按時償還貸款的畢業生占了大部分。據統計,國家發放“助學貸款”這八年以來,發出的貸款數累計總金額超過200億元,到了畢業后能按時還款的同學不足30%,這種利用國家政策惡意貸款、欠款不還的行為,不僅給學生本人,也給學校帶來了惡劣的影響。比如我們學院,2007年的1321個新生中,申請貸款的就有365人,占了新生比例的27%,而助學貸款的審批卻一直到年底都遲遲沒有批下來,這和之前貸款的同學們沒有誠信還款是脫不了關系的,最終受害者就成了學校,還有下一屆的師弟師妹們。從網上查詢的數據也顯示,由于銀行追貸的困難,實行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以來,仍有大約27%的申請學生遭拒,沒有獲得貸款,誠信問題在這里顯得尤為重要。

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接觸中,也存在“誠信”問題。為了讓畢業生更好的找到就業單位,我們學院長期和國內幾家大型國企和外企聯系,輸送畢業生就業,幾年下來,由于專業對口,薪資待遇也不錯,畢業生和企業都很滿意。可是,在今年的畢業生輸送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一家國內知名的外企在我院招聘了40多名應屆畢業生,由于工作崗位是分散在全國不同的城市,該企業不僅全程報銷差旅費,還特許部份同學乘座飛機,并約定先期簽定一年的合同,可是到了工作崗位后不到一個月,就業單位的崗前培訓還沒有結束,就有10多名同學打道回府,雖然企業表示能夠尊重學生們的選擇,但難免會給將來的畢業生推薦工作留下隱患。

這兩年來,畢業生在就業時經常會有各種狀況發生,有和公司談好工作意向后反悔不去上班的,還有是先簽了約墊底,找到更好的單位馬上跳槽的,這讓許多公司不得不再臨時找人,畢業生頻頻毀約跳槽,已成為用人單位的心病。這樣的違約行為,從客觀上來看,將導致就業市場秩序的混亂,極大的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也會使學校的聲譽受到影響。

這樣那樣的誠信問題,給我們這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的國家,提出了一個很現實而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到底如何才能讓這群“天之嬌子”一一國家將來的頂梁柱找回失去的“誠信”,讓他們帶著“誠實守信”的品質踏入社會、建設新中國呢?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狼來啦”的故事每一個中國人都聽過,也能領會其中的含義。“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這是小朋友們都能明白的道理,為什么“不誠信”這樣的情況還是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高職畢業生當中呢?分析原因,我歸納了以下幾點:

一是社會環境的原因。中國現在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經濟的階段,經濟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圖,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規范被物質化、功利化。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諸如“童叟無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誠信的古訓,但到了今天,一些“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老實人吃虧”的俗語,也導致人們在潛意識中誠信意識的扭曲。學生們身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環境中,受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難免“近朱者赤”,從而導致了當代高職學生誠信的滑坡。

二是失信成本偏低,這也是導致高職學生誠信缺失的直接原因。每個人都要對自已所犯的錯誤付出代價,可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失信行為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很大的收益。當前,同學們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看到的是,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遠遠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那么當他們面臨畢業,即將踏人社會的時候,又怎能以一顆誠信的心去迎接呢?

第三個原因是教育機制的問題。高職學院一般都是才升人大學行列,各種教育機制和管理體制都不完善。部分學校雖然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缺乏有效的實施與監督,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監督不力等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誠信缺失學生的僥幸心理。這些行為,客觀上助長了高職學生誠信的缺失,加劇了誠信缺失的泛濫。

最后要看到高職學生本身也存在問題。學生誠信道德的缺失與其自身有很大的關系,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思維活躍,易接受新事物,但又有任性好強、辨別能力差的一面。高職學生初涉社會,對周圍的事物有了自已的看法和理解,容易產生抵觸心理,會用一種懷疑一切的眼光來看世界,對家長、學校的教育持逆反心理,這更增加了不誠信的因素。

面對畢業生缺乏誠信的諸多問題,分析了學生們誠信缺失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要建立畢業生的誠信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學生進入校園第一天就應該開始,同時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在這里就學校這一塊的工作,談談我的想法。

1、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利用全社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良機,舉辦講座、征文、團會等活動,在學生中確立誠實守信的意識,將其作為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強調從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將誠實守信貫穿到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

2、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高校在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和執行過程中,既要強調制度的嚴肅性,使制度起到懲戒的作用,督促誠信缺失的高職學生去約束自己的不誠信行為,把可能出現的不誠信問題制止在萌芽狀態,對于一些不遵守學校制度的“害群之馬”給予嚴歷警告或開除學籍。只有這樣,才能使失信者得不到任何益處,而且會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3、在誠信教育中引入心里咨詢的方法。學校的誠信教育往往習慣于通過批評、禁止等行政手段來規范學生的行動,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熏陶;習慣于居高臨下對學生提出種種要求,而不善于從學生角度進行分析,因此學校可以借助已經成立的心理咨詢室,通過老師找同學談心,探討誠信問題等方法來引導學生。

4、建立高職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從學生入學開始,為其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個人基本情況、品行說明、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日常行為以及獎懲等各種信用狀況進行記錄。推行個人誠信檔案,是高職學生走向社會的“通行證”。信用檔案不僅是高校作為其入黨、保送、評優、發放貸款的—個重要依據,而且也是用人單位是否聘用、是否讓其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據。

5、針對助學貸款中暴露出的問題,要求申請貸款的高職學生們建立個人誠信系統,高職學生借用國家助學貸款的有關信息將被錄人在內,成為個人信用記錄的一部分,按期還款將成為高職學生們誠信的標志。也可以將“個人信用檔案”和“貸款誠信系統”合二為一,通過建立誠信系統,讓全社會來監督畢業生的誠信度。

6、加強就業規范化管理,指導畢業生如實填寫“畢業生推薦表”,建立嚴格的就業推薦材料制度,證書認證制度,用人單位信息公布制度,引導高職學生制作“誠信簡歷”。同時,讓學生明白,簽訂就業協議是一種法律行為,違反協議必將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杜絕惡意毀約的行為。

高職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不僅是高校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然要求。讓我們呼吁畢業生同學們:“唯天下至誠,唯能盡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