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高中開展多媒體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4:04:00

導語:剖析高中開展多媒體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高中開展多媒體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幾百年來傳統教學形式。它以生動的畫面、形象的演示,在教學領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無疑,多媒體教學存在許多優勢。但是,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

關鍵詞:高中;多媒體教學;問題

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國內諸多中小學都積極進行了教學改革,包括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改革。為了解高中多媒體教學情況,筆者實際走訪了周邊諸多的學校,對各學校多媒體教室的設備情況、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觀”“多媒體教學技能”“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如下問題。

一、高中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意識較淡薄。雖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中規定了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但目前大多數高中“經驗型教師”還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一些老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表現出了抵觸情緒。他們認為,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可以讓他們的思路清晰、講述條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有時反而講不明白重難點;年輕教師雖然對課件制作技術掌握得稍好,但由于教學負擔重、壓力較大、缺少充足的時間,制作出的課件質量也不能保證,根本就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

2.教學課件的質量參差不齊。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技術參差不齊,有的課件只是讓書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圖片簡單地搬到電腦上,重形式而輕內容,使多媒體課件看上去像一塊美觀漂亮卻內容匱乏的黑板報。計算機課件的優勢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機互動功能和網絡功能,但許多課件都不能很好地體現這三大功能。而且由于課件的開發技術還不成熟,整個教學都是按事先設計好的模式和流程進行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組織課堂活動,不能像教師一樣根據學生的表情和反應隨時調整授課節奏,覺察學生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回答,結果學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屏幕、記筆記,學生淹沒在大量的語言材料中,學習變得既枯燥又使人疲勞。

3.學生的多媒體“排斥心理”?,F在的高中生還沒有逃脫“應試教育”的枷鎖,相對于多媒體教學,學生更習慣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他們早已習慣了“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填鴨式”教學。相比之下,當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時,他們反而不適應。在調查中,有一半的學生還認為教師這是在“偷工減料”(因為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省去大量的書寫板書的時間),或不負責任。

二、高中課堂有效實施多媒體教學的思考

1.加強硬件資源建設,建立軟件資源庫。現在計算機裝備還沒有普及到每個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更少,而擁有校園網的僅有市區的幾所學校。還有一些學校的裝備很落后,已不能適應多媒體教學,因此增加硬件設備或將現有計算機升級,是發展多媒體教學的前提。

2.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內容。①根據不同科目的需要,選擇適宜的課件類型。應用多媒體教學,就是為了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導航,做到因材施教,達到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根據教學任務或活動主要將課件分為課堂演示型、學生自主學習型、模擬實驗型、題庫型、教學游戲型等。②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體現課件的實用價值。應用多媒體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多媒體有效地輔助教師的教學,輔助學生的學習,因此,既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又注重課件的實用性就顯得尤其重要。高中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較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成熟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設計課件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既不能把課件變成教材的翻版,將需要講授的內容一字不落地搬到課件中,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課件的美觀,加入過多的圖片、動畫與聲音效果。

3.加強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的角色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轉變,這種新型教師的職能變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保證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進行,除了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外,還要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否則,再先進的設施也只是一種擺設,一種渲染現代化教學氣息的道具。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努力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提高信息素養,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公務員之家

高中課堂應用多媒體教學是新課程提高教學的必然途徑,是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手段。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如何揚長避短合理運用這一教學手段,達到教學的目的,仍然是值得關心的問題。只有這樣,才不會違背教學的初衷,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全面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