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如何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10 02:48:00

導語:剖析如何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如何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論文

摘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素質教育是當前各類學校教改的熱門話題之一。文章對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實施素質教育作了探討。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教育部也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對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但如何理解素質教育,如何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是值得每位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認真去探討的,本文就這方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討。

一、對素質教育的理解

素質是能夠穩定、長期發生作用的基本能力結構,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心素質等。

由于素質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結構體,所以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及定義也是眾說紛紜的,但我們可以從中認識到素質教育思想所強調的是,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要以學生為本,要注意素質的提高。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學校和教師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會陷入以下的誤區:(1)學校制訂的規章制度,教師的教學過于控制人的個性的發展,即過于鼓勵學生安分守己、循規蹈矩、專心聽講的“好學生”角色行為,抑制學生獨立思考、獨辟蹊徑、與眾不同的“獨立”行為;過于重共性輕個性、重義務輕權利、重服從而輕內在能動;(2)以為開發智力就是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內容,或者是全部內容,并有意無意地用開發智力來代替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認為在教學法中多設計一些問題,多啟發學生思考,開發學生的智力就素質教育了。其實創造力與智力不同,創造力包含許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個性和獨立性等。創造力強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創造力就強,也就是說,培養創造力一定要開發智力,但開發智力卻不等于培養創造力,因此,混淆開發智力與培養創造力的區別,用開發智力代替培養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大誤區。(3)認為“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技能,把“教”變成了“訓練”。“教”和“訓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的內容是深邃豐富的且許多內容是沒有唯一答案的,沒有錯與對、好與壞之分的,如書畫的欣賞,“教”的方式是點到為止的。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是“教”的方式,點到為止地把知識或技能傳給學生,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性;“訓練”則是有計劃有步驟地使受訓者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忽視受訓者的主動性。許多教師沒有區別“教”和“訓練”,把“教”混用于“訓練”,甚至把“教”變成了“訓練”,把學生訓練成掌握某種技能或訓練成考試高手。(4)學校或教師只注重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而輕視學習的過程、學習方法及解決問題的獨特性。

二、改革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得明確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目標。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所提出的培養目標,筆者認為中等職業學校的素質教育目標可概括為:一個核心、兩個重點、三個掌握、四種能力和一個健康。

1.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同志曾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也強調:加強與改進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樹立以德育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項素質教育工作之首。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

2.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重要的。未來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沒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是一個庸才,因此,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學校要把它納入教學計劃和工作計劃,并采用有力措施,通過多種途徑切實有效地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更好地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點,這也是教師要提高的素質之一。

3.“三個掌握”是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是適應專業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實施創新教育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本條件。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專業知識、掌握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以勝任某專業技術工作,成為初級專門人才。

4.“四種能力”是中等專業人才的必備能力。

繼續學習的能力:社會的不斷進步、知識的不斷更新,不繼續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就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學習將伴隨人生的全過程,學會學習、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職業內容的不斷更新和新型的職業的不斷產生決定了現代職業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選擇職業定終身的傳統擇業觀念已不是新時期的擇業觀,一個人一生中會面臨著職業的多次變化,即使是同一個職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對職員也會有新的要求。如果一個人只能在已習慣的、固定的模式里工作,那是很難成功的,在職業選擇面前也會顯得束手無策的。因此,作為職前教育的中等職業學校應培養學生具備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立業創業能力:由于國家改變了以前“包分配”的就業制度,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識、接受過職業技術教育的人仍在待業或失業,這現象的主觀原因就在于畢業生缺乏立業創業意識和能力,被動地在等待社會提供就業機會,而沒有主動的立業創業。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光有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是不夠的,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具有創業立業能力和意識,具體內容有:更新觀念,實現學生從被動就業到主動創業的思想轉變;激發學生創業動機,培養對創業的濃厚興趣,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調動學生創業的情感,鍛煉其創業意志,形成對創業起調節、整合作用的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生活的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社會環境的和諧美好等均是這種能力的表現,是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5.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是適應社會的保障。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生活節奏緊湊、工作繁重壓力大的環境,一個身體孱弱、心境煩悶、情緒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興致及充沛的精力去適應激烈競爭的職業世界的。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要有強壯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適應社會,才能為社會作貢獻,才能成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高明海.從高職素質教育談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J].職業教育研究,2006,(3).

[2]鐘達.論技校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6,(3).

[3]張奕.淺談創新教育的實施途徑[J].職業教育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