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人文素質教育研究
時間:2022-02-17 10:00:49
導語:中職語文人文素質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能夠使學生的道德素質得到提升,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學習質量。但是部分中職語文教師由于教學觀念、管理方法以及學生學習基礎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利于學生個人修養的提升和今后的全面發展。因此,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最后人文素質教育的探討,具有重要的教育研究價值。
關鍵詞:中職語文;人文素質;重要性;問題與對策
立德樹人,德育為先。中職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成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人文素質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開展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實事求是的說,中職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并且有部分學生沾染有吸煙、酗酒、打架斗毆等惡習,這就更突顯了中職階段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文章首先概述了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隨后分析了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優化人文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中職語文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1、教學觀念傳統落后,忽視人文素質教育
雖然人文素質教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學生成績考核中,卻并沒有涉及到對學生人文素質的考察,而是沿用以往的卷面考核方式,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在這種應試教育模式下,部分中職語文教師沿用以往的教學觀念和授課模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課文中的古詩詞或文言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只知道一味的進行理論灌輸,而忽視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得不到提升,反而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心理,不利于下一步語文教學工作的高效率開展。
2、教學內容單一,缺乏審美教育
近年來,經過多次教育改革和教材修訂,中職語文教材的內容設置也更加科學、合理,例如設置了一些探究性學習內容或是影視作品的賞析等,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起到了一定幫助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于教材,不能結合其他輔助教學工具(例如多媒體)和多種教學形式(例如朗誦比賽),教學內容相對單一,學生不能從教材之外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教師也就無法開展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二、中職語文教學最后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
中職學生整體道德素質較差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部分中職學生存在不同形式的陋習、惡習;其二是學校教育工作不到位,例如片面重視專業課的教學,而不重視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語文教學與其他課程相比,由于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教材知識更容易理解,因此受到了廣大中職學生的喜愛。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一機會,結合中職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迎合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中職語文教學最后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使廣大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提高個人道德水平。例如在學習《焦小姐的教訓》和《舉止不當釀慘禍》這兩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中個人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禮儀,然后結合案例總結教訓,使學生加深對舉止禮儀的認識,從而在今后的生活中約束自己。
2、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人格教育是校園教育的基礎性內容,而在諸多專業科目中,語文科目的特點決定了它必須承擔起學生人格教育的重任。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習目的比較明確,即掌握一門專業技術,能夠在畢業后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因此,無論是學生個人還是家長、教師,都會有意識的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事實上,通過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使學生更加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以積極、自覺的形態融入到語文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中。
三、中職語文優化學生人物素質教育的措施
1、科學選擇教學內容,注重開展審美教育
如上文所言,當代中職語文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教師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時,可以有重點的選擇其中的部分章節,做好充分的備課,挖掘教材中涉及到人文素養方面的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向學生進行講解。例如在學習“史詩巨片《開國大典》—電影《開國大典》賞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電影的相關片段,或是從網上搜集幾張具有代表性的電影海報、圖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欣賞。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或圖片,能夠被開國大典的宏偉場景所震撼,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挖掘文章中的人文知識
在人文素質中,人文知識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而語文課本是多種文化的載體,其中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人文知識。要想充分的發揮語文教學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就不能停留在單純的字、詞、句的理解上,而是要深入的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知識,積極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感受、體悟、鑒賞文章的主旨和內涵。通過對文章的感悟,理解人生、認識社會。中職語文教師要學會巧用教材,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搜集相關的人文知識,豐富人文素質教育內容。3、加強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單純的進行人文知識的挖掘與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加強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提高。語文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容納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還張揚了人文精神與民族傳統。比如說,以和為貴,重義輕利的理念,貧賤不移的浩然正氣,位卑不忘憂國的精神,無為而治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則,自力更生,勤勞勇敢,勤儉節約的美德等等,這都是我們的民族傳統和寶貴財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榜樣,為學生指引正確的人生奮斗之路。
四、結語
中職學生由于教學定位和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更加需要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語文教師應當充分了解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采取多種教育教學手段,確保人文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作者:吳群 單位:云南昭通市財貿學校
參考文獻:
[1]鄭璐璐,李蘭東.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結合的實踐研究——以玉溪工業財貿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論壇,2013(07):164-165.
[2]叢玉明,邢維佳.語文教學對提升中職旅游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與教學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4(16):131-133.
[3]齊桂芳,馬東偉.語文教學對提升中職旅游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與教學對策[J].中國職業教育,2011(09):106-107.
- 上一篇: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與醫德培養
- 下一篇:高等職業教育困境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