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博物館在醫學生素質教育中應用

時間:2022-10-10 10:19:16

導語:中醫藥博物館在醫學生素質教育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藥博物館在醫學生素質教育中應用

【摘要】中醫藥博物館不僅是高校教學、科研、對外交流的場所,更是發揮傳統醫藥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宣教作用對促進醫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中醫藥博物館;素質教育;價值;應用

高校博物館隸屬于高校,其隸屬性決定了它既具備所有博物館的共性,又不同于其他性質的博物館。高校博物館作為文博領域的一個特殊群體,植根于大學文化的深厚土壤,在塑造大學精神、繁榮校園文化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組織中的一部分,在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必然要承擔一定的教育責任。隨著全面教育、終身教育等教育理念的普及,使得博物館的教育作用更加凸顯。因此,充分利用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對于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具有獨特的現實意義。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是2006年由我校與云南省衛生計生委共同建設的目前云南省唯一的省級中醫藥民族醫藥專題博物館。現已成為弘揚中醫藥、民族醫藥傳統文化的窗口,也是協同育人的重要平臺。

1高校博物館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

1.1中醫藥博物館是傳承中醫藥文化的基地

中醫藥博物館是展示、宣傳、弘揚中醫藥文化、中醫藥知識的重要場所。中醫藥博物館的建立,為更多人了解中醫藥的發展歷史提供了一個直觀可感的平臺,對弘揚我國中醫藥知識,中醫藥文化有著積極而深遠的重要意義。以滇南醫學館為例,一進展廳,一組形象生動的情景雕塑展示了“岐黃問道”“神農嘗百草”和“伊尹制湯液”三個中醫藥起源的故事,展板內容講述了從夏商周到明清時期中醫藥的產生與發展,《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巨著問世的對中醫藥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從這里同學們不但對中醫藥學的起源、形成、發展過程有一定認識,還能了解到每個時期醫家事跡。以此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而加強自身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肩負起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任。

1.2中醫藥博物館為實施素質教育拓寬渠道

1.2.1中醫藥博物館是進行專業素質教育的基地

高校博物館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通過各種暗示、從眾、無意識、情境效應、熏陶、感染和體驗等心理活動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每年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就是參觀博物館。青年學子們在這里感受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如校史館,建校之初,我校就名醫薈萃,云南四大名醫任教,他們嚴謹治學,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海內知名,成為青年學子們學習的楷模。如我校首任院長吳佩衡,以善用附子而聞名,人稱“吳附子”。他諳熟附子的藥性,用于“沉寒痼疾”或某些危急重癥,常能化險為夷。這些人物與事跡耳濡目染,不但穩定學生學中醫、愛中醫的專業思想,也培養學生熱愛中醫藥事業的理想信念,樹立專業自信,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

1.2.2中醫藥博物館是進行醫德素質教育的基地

如今,高校博物館不僅是高校教學、科研、對外交流的場所,更是高校發揮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當下高等學校教育十分注重校園文化的教育引導功能,通過文化氛圍的熏陶,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對理想的追求。相比之下,中醫藥博物館對大學生的道德情操、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教育與影響更具有優勢。“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治學精神和大醫習業貴在精誠的高尚醫德,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對“醫乃仁術”“醫者仁心”的認識與理解。使其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到先輩身上優良的醫德醫風。

1.3中醫藥博物館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基地

高校博物館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源和載體,充分發揮其宣教功能,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輔助設施。博物館教育與課堂教育相比較來看,博物館的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博物館的教育方式比較形象、直觀、具體,博物館的教育環境能夠給學生營造更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這里擔任解說員,針對不同的參觀者采用不同的講解方式,這種角色的轉換可以提高學生在溝通、自信心培養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還履行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知識傳播者的職責。

2高校博物館在素質教育中的應用

2.1開放性教育

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現為全國的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普基地。自2010年建成開館以來,接待了來自國內外的各級領導、專家、學者、社會大眾數萬人,他們在了解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的同時,也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交流。博物館現以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時參觀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需求進行參觀、學習,從教育角度來看,實際就是一種主動學習的表現,是促進人主動學習意識得以迸發的有效途徑。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學生潛能,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

2.2直觀性教育

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精神與歷史積淀的中醫藥博物館,一味專業性的講解往往會讓人感覺到枯燥無味,因此改變灌輸式的知識傳授模式,引導參觀者有效的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與影響,這對中醫藥文化與中醫藥知識的普及起著至關決定作用。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能直觀給予人極大的視覺與心靈沖擊。同時大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性、探索性,因此,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的專業知識設計開展各類科普活動如科普講座、講解員競賽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活動讓所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促進同學間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好學習氛圍。

2.3提升教師素質

博物館被譽為“立體教科書”,要利用博物館豐富的教學資源輔助學生學習更多的人文社科知識,走出課堂,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開拓眼界,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中醫藥博物館講解員,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博物館相關知識,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才能將文物背后承載的信息和內涵價值有效的傳遞給觀眾,從而弘揚云南傳統醫藥文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博物館的教育職能逐漸的顯現,打破傳統的館藏研究職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以其豐富的資源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課堂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的知識層次、結構得到有效拓展與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羅月琴.淺議高校中醫藥博物館的終身教育作用[J].杏苑縱橫,2017,(1):58—61.

[2]王丹.博物館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價值[J].才智創新教育,2016:136.

[3]張愛民.高校博物館功能及特點初探[J].社會縱橫,2006,(11):156—157.

[4]馬丹,崔勿驕,馬長春.基于中醫藥博物館功能的現代教育發展模式探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3):1-3.

作者:孔春芹 單位:云南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