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操教學重視及規范思考

時間:2022-05-06 05:26:38

導語:幼兒體操教學重視及規范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體操教學重視及規范思考

一、幼兒基本體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基本體操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幼兒園工作中經常會用到組織整隊,遇到節日活動還要進行表演做操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面對活潑好動的幼兒有時不能有效的進行組織,尤其是新入職的幼兒教師往往不知所措。教師在教學中專業術語不規范、動作示范不標準、講解時缺乏順序性等等。例如:練習幼兒排隊走時,教師將“跑步———走”喊為“跑步———跑”;示范小海鷗動作時兩臂只是打開,不能做到與肩齊平,制動和壓碗;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應該重視規范幼兒基本體操的教學,做到專業術語的不斷滲透與規范。

二、重視并規范幼兒基本體操的教學

幼兒基本體操練習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類基本體操的練習能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等身體素質,舒展肢體,培養了幼兒自信心及審美能力。幼兒教師應重視并規范幼兒基本體操教學方法,采用易于幼兒接受理解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喜愛這項運動,愿意參與到其中進行鍛煉和活動。

(一)隊列隊形練習與教學

隊列隊形練習是基本體操的內容之一,其中隊列是在一定的隊形狀態下進行的協調而統一的行動;隊形是為協同動作而采取的隊伍排列形式。兩者在概念上雖有所區別,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隊列是在一定的隊形下進行,隊形又必須以隊列為基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隊列隊形練習,能合理有效地組織幼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有助于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體操的組織與教學

1、合理組織做操隊形。集體做操時,為了獲得良好的做操效果,教師應根據人數的多少,場地的大小選擇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半圓形等場地。選擇的隊形既要便于幼兒看清老師示范動作,又有利于教師指揮。隊形應保證練習者的前、后、左、右不能相碰,徒手體操一般左右為兩臂間隔,前后為兩步距離,輕器械操就要加上器械的長度和拋擲的范圍,組織合理的隊形。

2、正確運用示范。示范是幼兒教師進行基本體操教學的主要方法,通過示范使練習者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示范要求:動作清楚,部位準確、節奏分明、精神飽滿。示范位置要根據人數和隊形來定。行進操一般站在縱隊前三分之一的左側較好。定位操一般站在隊伍中央前的等腰三角形頂點位置,如果人多隊伍大,應站在較高位置示范。展示正確的技術和身體姿態要考慮怎樣用示范面。常用的示范面有:背面示范、鏡面示范、和側面示范三種。①鏡面示范:即面對幼兒做反方向的動作。一般用于顯示左右方向、路線簡單的動作,便于幼兒模仿。②側面示范:即身體側對幼兒做動作。一般用于顯示前后方向動作,如前后踢腿、腹背運動等,便于看清動作前后做法。③背面示范:即背對練習者做相同方向的動作。一般用于方向、路線及配合較復雜的動作,便于幼兒跟隨做動作。示范方法:根據動作難易和幼兒水平可采用正常速度的示范、慢速示范、分解示范、完整示范、領做示范(即領操者帶領幼兒一齊做動作,邊做邊起示范作用)。各方法可相互結合運用。

3、恰當運用幼兒化的講解。講解法是教師用語言向幼兒說明動作方法、路線、要求等的教學方法,要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盡可能用幼兒熟悉的、能理解的例子進行比喻教學。幼兒教師進行體操教學應以動作示范為主,講解是配合示范使幼兒加深對動作的理解與記憶,可以邊示范邊講解。比如:由“站立姿勢”到“兩臂側平舉”這個動作,教師可以邊做動作邊對幼兒說“我們像小樹一樣站得筆直,然后讓小樹快速的向兩側長出兩個樹枝來”。

4、正確運用口令。口令是指揮做操的號令。口令喊的好壞,關系到完成動作的效果、練習者的情緒。口令要求準確、清楚、洪亮、有節奏。[4]做操的口令包括節拍口令和提示口令。節拍口令是指揮動作的速度、節奏,運用時根據動作熟練程度和動作幅度來確定口令的快慢,如腹背運動口令要慢些;根據動作的用力要求確定口令的強弱,如振、壓動作口令要強些;根據動作特點確定口令的輕重,如跳躍動作口令要輕快些。提示口令在做動作之前進行提示,包括對動作要求的提示、對接下來將要進行的動作的提示等。如強調臂或腿伸直時,可喊口令“一、二、伸、直”或“兩、臂、伸、直”等;提示接下來重復做動作可喊口令“五、六、重、復”或“五、六、再、來”;提示接下節操或動作時可喊口令“五、六、體轉、運動”或“五、六、交、換”;停止練習時可喊“五、六、七、停”等。

5、動作教學法

(1)單拍動作教學法。單個動作是整套操最基本元素,一般是先進行完整的示范使幼兒建立動作表象,再進行分解教學。在分解教學中常常先教下肢動作再教上肢動作,最后上下肢協調配合起來進行。動作簡單的可直接模仿,教師配合講解應先講下肢動作,再講上肢動作。(2)單節動作教學法(4×8拍)。①遞進教學法:即先教第一拍動作“A”,再教第二拍動作“B”,然后第一、二拍動作聯合起來教“A+B”,學會后再教第三拍動作“C”,再第一、二、三拍動作連起來教“A+B+C”,直至全部學會。教A———教B———連接A+B;教C———連接A+B+C;教D———連接A+B+C+D;……②順進教學法:(A+B+C+D+E+……)即先教第一拍動作,學會后再教第二拍動作,學會后再教第三拍動作,直至全部拍數學會為止。常用于動作較簡單,變化較少的操節。教A———教B———教C———教D……———連接A+B+C+D……③連接教學法:即先教第一拍動作“A”,再教第二拍動作“B”,然后第一、二拍動作連起來教“A+B”,學會后再教第三拍動作“C”,第四拍動作“D”,然后第三、四拍動作連起來“C+D”,再連接第一、二、三、四拍動作“A+B+C+D”,直至全部學會。教A———教B———連接A+B;教C———教D———連接C+D;連接A+B+C+D;……④重復教學法:即每節動作可先練二八拍后進行糾正,接著再重復練八拍。常在學習新動作或較復雜動作時采用。⑤對稱教學法:即一節動作中,按照左右路或前后排,在動作方向、部位、方法等方面相對稱的練習。常用于動作熟練時,提高練習難度、興趣和配合能力采用。可采用面對、側對、背對等。(3)成套動作教學法。根據一套動作的難易、幼兒做操水平以及掌握動作熟練程度等情況,可以選用下列教學方法。①分節法:即每節動作做后停止,各節動作分別練習。常在新學一套動作、成套動作不熟練及動作變化較復雜情況下使用。②分段法:將全套動作分成幾段,每次專門練習一段的各節動作,最后將各段連接起來練習為成套動作。常在分段熟記和提高動作質量時采用。每段練習又可采用分節練習和連續練習法③累積法:從第一節開始,先本節單獨練習一次,接著與前面的節數連起來練一次,依次練完全套動作。常為提高全套動作連接和熟記動作時采用。④連續法:即全套動作從開始至最后一節不停地連續完成。常在動作較熟練和加大身體負荷時采用。

作者:杜艷枝工作單位: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