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操教學德育滲透途徑研究
時間:2022-03-05 10:05:39
導語:高校體操教學德育滲透途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師在體操教學中應當注重德育滲透,以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大學生德育現狀,其次揭示了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的德育作用,最后從教學實踐層面探討了高校體操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校;體操;德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1大學生德育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德育方面存在5個主要問題:一是偏重智育,而忽視德育;二是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德育;三是認為德育只存在與文化課教育中;四是通過白紙黑字的教材為主,來開展學生德育工作;五是用紙上試卷考試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道德素質高低。這些問題的存在,顯然與我國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相違背,無法培養出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時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只增不減,為了在校期間盡可能多地提高個人就業競爭力,許多大學生將時間與精力投放在專業課學習上,而對學校開展的德育工作拋之腦后。然而,現如今的社會企業對新時代學生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再局限在專業課知識量與技能水平上,而是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水平與道德品質。而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水平與道德品質,就需要高校加強德育力度。
2高校體操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
體操是體育運動的一種。現代奧運會體操項目包括競技體操、藝術體操與蹦床3個大項。不同的體操項目,運動多樣,姿態優美,具有非常強的觀賞價值與審美價值。正是因為這些價值,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相比田徑、籃球、足球、游泳、武術等體育運動,體操深得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喜愛。闡述高校體操教學德育滲透的內容,實質上分析高校體操教學對大學生的德育作用。就目前來看,高校體操教學對大學生的德育作用有如下幾個。其一,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長久以來,我國都是世界上的體操強國。眾多體操運動員在國際賽上奮勇拼搏,為國家爭得榮譽,凸顯了我國體操健兒的體育競爭力,弘揚了中華民族體育精神,謳歌了我國在競技體操領域的不竭動力。從這個角度來講,高校體操教學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其二,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團體操為例,該體操項目是當前我國很多高校體操教學中的常見項目,深受大學生喜愛。對于大學生而言,要想成功地學練好團體操,除了個人具備較高的體操運動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具備較強的集體意識,能夠在學練過程中經常幫助他人、分享個人經驗、顧全大局。從這個角度來講,高校體操教學能夠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其三,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任何體育項目都有一定的規則,體操也不例外。在體操教學中,大學生需要按照體操既定的規則學練,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避免運動損傷。另外,大學生在學練過程中還要遵守課堂秩序、教師的指揮;還要科學使用運動設施與器材,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講,高校體操教學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其四,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體操項目多樣,每個項目都又有復雜的動作技巧。大學生若想具有高超的體育運動水平,不是靠一天兩天的練習就可以達到的。換句話說,在體操教學中,大學生需要忍受長期、反復、單調的訓練;需要忍受身體上的傷痛;需要忍受失敗的壓力,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講,高校體操教學能夠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需要說明的是,以上表述只是高校體操教學對大學生德育眾多作用的幾個凸顯內容,并非全部。伴隨著體操運動的發展、高校素質教育與體操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操教學對大學生德育的作用必定會也來越多、越來越大。
3高校體操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
伴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高校中的普及與發展,體操教學中滲透德育已經成為各高校體操教學改革的重要工作。結合當前我國大學生德育現狀,在充分考慮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的德育作用的基礎上,本文認為,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在體操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其一,制度滲透。高校要在制度層面確立體操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高校可以建立《體操德育管理制度》《體操德育工作評價制度》《體操德育工作指南》等。制度的確定讓體育教師在體操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確保了德育工作的目的性、計劃性與針對性。其二,教材滲透。當前,我國高校使用的體操教材主要講解體操運動技能、體操競賽規則以及體操運動損傷預防等知識,而很少涉及德育方面的知識。教材滲透,就是在現有的教材中加入德育方面的知識,如“競技體操與愛國主義”“團體操與合作精神”“體操訓練與堅強意志”等。教師能力強的高校可以直接編寫體操德育校本教材。教材與體操德育制度作用類似,能夠為體育教師的德育實踐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增強對德育的認知與理解。其三,教法滲透。現階段,我國高校體操教學方法以講解法、傳授法為主,這種教學方法雖在體操運動技能教學上有顯著作用,但在德育上就顯得“力不從心”。鑒于此,體育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或探究新的教學方法。目前,案例法、探究法、發現法、合作法等能夠從不同層面與德育內容有機結合,從而潛移默化地夠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水平與道德品質。其四,環境滲透。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大學生想法多、愛挑戰、崇尚自由,喜歡探索與創新。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體操教學環境是“體操運動技能至上”的,這就讓學習體操的大學生認為學練體操的根本目的或唯一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體操運動技能。顯然,這與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環境滲透,要求體育教師營造一種濃厚的德育氛圍,從視覺(如張貼體操運動員獲獎圖畫)、聽覺(如播放斗志昂揚的體育歌曲)、觸覺(如讓學生之間擊掌加油)等多層面給大學生形成一個“學練體操能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思想水平與道德品質”的認知。其五,榜樣滲透。德育工作需要借助榜樣的力量。在體操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將那些全力維護班級榮譽、主動幫助同學、嚴格遵守競賽規則、堅持完成訓練任務的學生提出表揚與獎勵。體育教師要將他們樹立為榜樣,號召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雖然,體操職業運動員有更鮮明的榜樣特征,但是,體操職業運動員易讓大學生產生“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而身邊的同學一旦成為榜樣,就很容易、很直觀地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相關經驗。
4結語
高校體操教學對大學生的德育作用是非常明顯的,能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注意精神、規則意識與堅強的意志。為此,高校體操教學中應當重視德育工作。在具體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當在制度、教材、教法、環境與榜樣幾個方面開展德育滲透,以培養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仇麗琴.新時代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8):32-33,36.
[2]常益,張姝.健體育魂:大學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轉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6):136-141.
[3]顏吾佴.體育有不可或缺的德育功能[J].中國高等教育,2017(18):1.
[4]蔡廣,龔正偉.倫理語境下大學體育德育一體化的理路探析[J].體育學刊,2017,24(1):101-104.
作者:宋波 單位:廣州體育學院
- 上一篇:爵士樂與鋼琴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 下一篇:多媒體技術支持小學科學教學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