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就業心理因素影響論文
時間:2022-05-26 09:25:00
導語:高職就業心理因素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很多,其中高職畢業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畏懼自卑心理、過分依賴心理、盲目從眾心理是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心理因素。要調整好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制定對策:一是實現教育機制創新,把職業教育的理念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提高畢業生參與市場就業競爭的信心和能力;二是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宏觀調控職能,為高職畢業生就業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三是加強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為高職畢業生就業提供暢通的渠道和正確的擇業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畢業生心理因素學生就業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的發展,高職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十分突出,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比較復雜,社會各界對此有諸多探討和分析。本文從高職畢業生就業這個角度,著重分析了心理因素對高職學生就業的影響。
一、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的現狀
據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高職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初次就業率普遍偏低,2002至2005年全國高職高專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64.7%、55.7%、61%和62.1%,較全國同期高校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65%、70%、73%和72.6%,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對于2007年全國就業率的預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力資源專家康小明的回答也并不樂觀:“排除統計誤差,到2007年7月達到60%已經很不錯了。”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與用人單位不切實際的追求高學歷,對高職畢業生存在理論知識薄弱、學歷低的偏見有關,另一方面與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不能適應市場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有關,還與不健全的市場就業機制有關;就高職畢業生自身來講,不健康的就業心理,是導致就業難,甚至畢業即失業的重要原因。
二、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復雜過程,受諸多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從現實看,筆者認為,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畏懼自卑心理。由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在傳統學術型高等教育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社會上還普遍存在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技能的觀念,對高職院校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的社會地位認可度低,大多數學生感覺就讀高職院校在學歷層次上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對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缺乏正確的定位,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加以在現實中部分用人單位不切實際的要求高學歷,高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導致高職畢業生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二)過分依賴心理。從高職畢業生成長的經歷來看,處在這一年齡段的高職畢業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基本是在比較封閉的環境中成長,缺乏必要的社會生活閱歷和經驗,缺乏基本的就業競爭能力,自身對家庭和學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再者受傳統就業分配觀念的影響,仍然有相當多的畢業生把就業寄希望于就讀的學院,缺乏自己在市場競爭中就業的心理準備。
(三)盲目從眾心理。由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師資力量和辦學理念等方面的原因,高職畢業生的質量與人才市場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數學生一方面感覺自身專業理論水平不過硬,專業技能粗淺,難以達到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的自我了解,對自己的擇業目標和今后的發展不明確,有隨大流的意識,導致所謂的熱門專業崗位僧多粥少,冷門專業崗位門可羅雀的局面,造成高職畢業生在就業形勢上的顯性過剩。
三、對策
高職畢業生是我國人力資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就業問題,涉及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能否繼續深入,市場化就業機制能否建立和完善,全社會能否合理有效利用人才資源和樹立起正確的人才觀。從深層次上講,涉及建設和諧穩定小康社會的大局。因此,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為高職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一)實現教育機制創新。要針對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機制弊端,強化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辦學教育機制,突出辦學區域特色,專業特色,專業設置應順應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市場經濟發展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對現有設置不合理或市場需求過剩的專業,加快調整步伐。以應用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突出實用性,著力提高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同時,要改變封閉單一的辦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與市場接軌,采取“訂單式”辦學模式,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招生對象、規模和教學內容。這樣,高職畢業生在學習階段,既可有較多的機會接觸社會,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趨向,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發現和改進自己的不足,又可提前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鍛煉和提高畢業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彌補高職畢業生在學歷層次上的先天不足,使高職畢業生無論在心理準備方面,還是在專業技能方面,都能夠為走向市場,應對競爭,貢獻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宏觀調控職能,根據社會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指導高職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加大高職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完善和落實力度,消除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性壁壘和限制性措施。實行政策扶持,拓寬就業渠道,鼓勵高職畢業生到實用型人才缺乏的地區和單位就業,制定具體措施,引導用人單位按實際崗位需要合理用人,避免人才高消費的浪費現象,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動。建立人才需求預測機制,指導高職院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避免教育資源和人才的浪費。建立畢業生就業監管體系,推進陽光就業,從制度上規范人才市場的運作機制,為高職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加強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高職院校作為高職畢業生的培養基地,要在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前提下,積極做好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一是要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從學生入校開始,認真研究和分析每一個學生的自身特點,幫助其著手制定執業發展規劃,并鼓勵他們為此而作心理和知識技能方面的準備;二是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機制,與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建立密切聯系,及時掌握人才市場需求動向,積極溝通社會用人單位,做好畢業生的推薦工作,及時、準確的為高職畢業生提供需求信息,既要把學生招進來培養成材,同時更要把學生輸送到工作崗位上;三是要經常性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要定期舉辦畢業學生推薦會,這樣可以一方面讓學生接觸和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讓社會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加深學生與社會、與用人單位的溝通,為高職畢業生就業提供暢通的渠道。
參考文獻:
[1]表格內數據均來自教育部當年公布的數字.
[2]新浪網,2007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
-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經濟學習心得體會
- 下一篇:工商戶個體登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