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輔導情緒問題論文

時間:2022-09-03 09:37:00

導語:學生心理輔導情緒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心理輔導情緒問題論文

學不久的一天上午,班級里發生了失竊案,學生小L付飯錢找零的15元不翼而飛,據說是放在信封中,藏在鉛筆盒底層的。下課時,他也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座位。我當機立斷,發動全班同學一起找,可是沒有收獲。此時,我發現學生小Z的神情很緊張,臉漲得通紅,兩眼瞪得大大的,一直盯著我看。我當即不動聲色。聯想到接班時,前任班主任跟我說過班級中曾幾次發生過學生丟失錢款的事,但調查都沒有結果。午餐后,我找個借口讓他來到了辦公室。

小Z是個男孩,今年11歲,少數民族。父母都是由貴州人才引進到上海的教師。家中人口多,有爺爺、奶奶,去年還添了一個小弟弟。父母工作非常忙,對小Z關心較少,與學校的聯系也較少。小Z天資聰穎,成績優異,自理能力強(一年級時就能獨自乘車從浦東到學校),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榜樣。

我把小Z找到辦公室,從他家里的一些事情開始和他聊天。小Z低著頭,一改他往日的活潑爽朗。我問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老師很愿意幫助他。我還告訴他,小孩子犯錯誤是常有的事,只要改正就好。沉默了許久,小Z才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講了出來。原來是小Z在課間趁小L做作業時,拿了他的錢,偷偷藏在自己顏料盒的夾層中。

我聯想到班中以前的類似事件,又繼續追問他。我答應只要他能說實話,改正缺點,老師一定替他保密。結果讓我深深震撼,以前班里的幾件失竊案居然全是小Z所為。

我陷入了沉思,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個“好”學生接二連三地發生這種行為呢?是他的品格問題,還是另有原因?在事后深入的了解中,我知道小Z父母從外地人才引進以后,舉家遷入上海,兩人不太高的收入既要買房,又要負擔全家6口人的生活,家庭經濟狀況比較緊張,對孩子的物質生活相對來說比較苛刻。小Z從山區來,大城市的一切,特別是物質生活方面,對他產生了很大的誘惑,物質生活的需求劇增,但是,父母卻沒有辦法滿足他。他看到同齡人在物質生活方面擁有的一切自己都無法得到,覺得非常自卑。同時,還應該看到,從父母來到上海以后,小Z在家中是遭到忽視的。父母為了立業而整天奔忙,很少顧及他。因為有了小弟弟,他在家中的位置也產生了變化。無論是情感方面還是物質生活方面,都無法讓小Z得到滿足。情感上的饑渴與物質上膨脹的欲望,導致小Z產生了不應有的想法和做法,而一次偶然的得手,又使他接二連三地一錯再錯。我還了解到他父親的教育方法有時也比較簡單粗暴,因此孩子有了錯誤,回家也不敢跟家長說。

對這樣的一個學生,如果輕率地把他的行為定位于偷竊,這是不客觀的,而且,這很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一蹶不振,以至影響到孩子今后的發展。在他說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以后,我表揚了他他,勇于認錯就是很大的進步,只要今后能改正,老師仍舊相信他。

對他的輔導我先從情感方面入手。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我與家長進行了交流溝通。家長知道事情以后,非常氣憤,也非常震驚。他們坦言在到上海以后,特別是小弟弟出生以后,小Z確實遭到了忽視,家長沒有很好關心孩子,致使孩子發生這種情況,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也承認教育方法有時也欠妥,比較簡單粗暴,導致孩子一錯再錯。在以后的日子里,家長比較配合工作,注意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給孩子關心指導。同時,家長也適當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孩子學會合理支配。

在學校里,我注意經常與小Z進行交流,讓他談談他的小弟弟,談談他們貴州山區的生活,談談他過去的伙伴。在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滿足孩子的部分情感需求。我還經常了解他對零花錢的支配情況,并引導他仔細觀察周圍的同學老師,是怎樣面對物質生活的誘惑的。讓他知道世界上那么多好吃好穿好玩的東西,無法都得到滿足,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時,我經常讓他做一些班級小家務,在忙碌中分散他的一些注意力,他也就不會過多地關注同學的物質方面了。

在班級里,我還結合基教課的內容,對全班同學進行了生活指導。教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財物,對自己自由支配的錢學會合理使用和支配,學會記帳。過一段時間以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看誰最會當家。

從這件失竊案以后,班級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小Z在各方面的情況也不錯,不再因為某些物質方面的問題而感到自卑,也不再因為小弟弟而感到自我失落。通過對小Z的輔導,我感到班主任在進行學生個別教育的問題上,確實應該慎重,千萬不要簡單地就事論事,不然,無論我們的愿望多么良好,也無法得到良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