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院校學生心理狀況調研論文

時間:2022-06-04 11:44:00

導語:獨立院校學生心理狀況調研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立院校學生心理狀況調研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問題的提出;研究對象與方法;獨立學院學生的對比優勢;獨立學院與母體大學的學生之間對比的弱勢;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將大學的智力優勢和無形資產與適應市場體制的籌資優勢相結合、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級,是否復讀過,是否是獨生子女、獨立學院學生存在著許多新的情況、產生高考的失敗感及其原因、理想與實力的偏差、父母的期望與自身的實力導致高考的失敗感、潛在原因的思考、獨立學院復讀生比例較大、獨立學院的學生家庭條件呈棗核分布、獨立學院對比優勢、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以學生為本開展特色人生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實施開放型教育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八所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調查和分析,并提出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將大學的智力優勢和無形資產與適應市場體制的籌資優勢相結合,是當前中國高校規模擴張的一種有效的形勢,將成為一種很具特色的辦學模式。獨立學院學生作為一個新的學生群體,目前國內對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甚少,僅有的一些也多以粗放性概括為主,各說法之間出入較大。與母體大學相比,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收費機制、生源質量、社會認同等方面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他們的學習心理、需要、動機等也隨之發生變化,表現出獨特的形態針對這種情況,作者通過研究試圖把握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并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教育管理試作初步探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重點以河北省保定市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河北省保定市其他三所獨立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河北大學工商學院,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北京市四所獨立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調查問卷、走訪、個別深度訪問的方式來研究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100份收回1000份,收回率為90.9%。

學生類型:北京大一、大二的獨立學院學生(北京四所獨立學院均成立于2005年,沒有大三大四的學生)共640人,收回600份。保定一到四年級的獨立學院學生共460人,收回400份。

性別分布:男生563人,占56.3%;女生437人,占43.7%。此人數為有效問卷的統計人數。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的形式,對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調查,題目的設置一部分來源于相關論文中對獨立學院學生心理特點及現狀的描述,另一部分源于同學之中存在的心理現象。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級,是否復讀過,是否是獨生子女。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體,有七道選擇題,如“高考成績與你的預期有什么差別”“選擇獨立學院的原因”、“考研的原因”、“家人對你上獨立學院的態度”、“家庭對你學費的支付能力”、“你常常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讓你感到有很大壓力的事”,每個問題后面附有不同量的選擇答案。兩道主觀題,如“你覺得別人對你的態度是怎樣的”、“你認為獨立學院對你在哪方面的培養較為欠缺”,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每個問題做出自己的選擇或做答,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深度訪問,并結合網絡貼吧、博客深入了解獨立學院學生的內心世界。

三、結果與分析

調查發現,獨立學院學生存在著許多新的情況,與普通高校學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

1.產生高考的失敗感及其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在問及“你出于什么原因選擇了獨立學院”時,勾選情況如圖l所示。

筆者通過個人深度訪問,對圖2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了解到認為自己高考失利的同學具有以下幾點原因:

(1)理想與實力的偏差

對于每一個考生來說,都希望考一個好的大學,都懷有一個很美麗的大學夢。但這部分同學并沒有很好地根據自己的實力給自己制定一個準確的目標,而是一味地追求高目標,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造成了高考失敗感,為進入獨立學院之后的學習生活埋下了心理困境的根源。

(2)父母的期望與自身的實力導致高考的失敗感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獨立學院的學生的壓力來源與其它本科院校有著明顯的不同,既有就業競爭、學習能力、個人實力等普通大學生所共有的壓力,也呈現出一些特有的壓力,如“同學之間的對比”、“社會的態度”等,而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家人的期望。

(3)潛在原因的思考

現階段80后大學生的父母已經走過了不惑之年,他們大多都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改革開放、下崗,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體味了太多的艱苦與辛酸,他們會為孩童時的一塊糖、一個蘋果甚至是一頓飽飯而高興好長時間,之后讀書又成為了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在工作崗位上為了家里的老人、孩子苦苦地奮斗著。也許正是那無法言喻的艱苦與辛酸,使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將很多“愛”強加在了孩子身上,使80后的大學生們在這種“愛”的關懷下,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

2.獨立學院復讀生比例較大

調查顯示,保定市四所獨立學院復讀生比例約為58.7%,北京四所獨立學院復讀生比例約為63.8%。筆者就這一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個別深度訪問時發現:由于獨立學院在發展之初存在著學費高、社會認知度低等原因,使廣大考生及家長對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學校的教學質量持懷疑態度,希望通過復讀使自己有更多選擇學校的機會,而經過復讀之后更多的考生認清了自己的高考實力,加之年齡的增長,他們不愿意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高中,希望在大學中好好學習,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并且堅信從獨立學院也照樣能走出成功之路。

3.獨立學院的學生家庭條件呈棗核分布

所收回的1000份有效問卷中,在回答“你家庭對你學費的支付能力”的問題時勾選結果是:負擔不起的占21.4%,勉強負擔的占45.3%,比較輕松的占24.1%,輕松的占7.6%,很輕松的占1.6%。

與48名同學就這一問題進行個別深度訪問,調查結果表明,獨立學院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并不像社會普遍認為的那樣普遍較好,家長出于對孩子前途的考慮,認為獨立學院是本科教育,又有母體大學作為依托,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都優于專科院校,只要孩子能在大學中好好學,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

四獨立學院學生的對比優勢

獨立學院對比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良好的專業教育,得益于獨立學院與母體大學共享部分優秀的教師;潛在的深厚的大學文化,母體大學深厚的大學文化、治學態度通過老師平時的授課,兩校同學問的交流,在母體大學學習、做實驗、泡圖書館等可以在獨立學院學生的身上得到傳承、發展;潛在的就業機會,就業市場通過母體大學了解其獨立學院的發展情況,在母體大學很好的就業機會面前,為一些很有能力的獨立學院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平臺;獨立學院靈活的辦學模式可以根據就業市場的需要,適當調整專業教育,加大學生的專業基礎、應用能力、實地操作能力的教學比重,這需要學校方面的工作計劃要一切以學生為本。

五.獨立學院與母體大學的學生之間對比的弱勢

1.獨立學院與公辦高校的相同點

(1)與高等院校內部的專業二級學院相同,都是一所公辦高校領導之下的二級學院。

(2)原則上設置與母體相同的專業。

(3)辦學母體對其教學質量進行監控。

(4)可以與母體大學共享部分教育資源。

(5)目前獨立院校頒發辦學母體的學位。

2.不同點

(1)與母體內部的專業二級學院不同,獨立學院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2)獨立學院的辦學資金由具有法人資格的集團或個人籌措,財務獨立核算。

(3)擁有獨立校區,初創時期教學設施和校園文化氖圍與母體校區有著較大的差距。

(4)獨立招生并頒發自己的學歷文憑。

(5)由于適當降分錄取,生源質量與母體相同專業學生有一定差距。

(6)實行按教育成本(或準教育成本)收取學費,學費比母體相同專業要高得多。

由上述政策性的規定可知,獨立學院最直接的比較對象就是母體大學。而在校園環境、文化氛圍、硬件設施、社會認可度、就業等方面,獨立學院往往處于比較弱勢的境地。這就很容易使獨立學院的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比較弱勢,導致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獨立學院學生的素質比母體大學學生的素質要差。

六建議

1.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

通過班會、團課、社團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劣勢,需要努力的方向。輔導員老師及時地收集同學中反映出的問題,找到妥善解決的辦法;通過社團活動的聯系,為獨立學院學生提供更多的與母體大學溝通的機會,從而彌補獨立學院自身大學文化的缺失與不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母體大學的優勢資源(如:圖書館、實驗設備、優秀的同學、專家等)發掘出自己高品位的興趣點,為自己樹立積極向上的榜樣;大量開展并支持學生進行小型課題研究、研制、話題討論,激發學生對深層次問題、有價值問題的探討;增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邀請各學校在某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大學生進行經驗交流;重視宿舍文化的建設,宿舍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通過學校輔導員的強化監督得以糾正;提高對基礎課程(如高數、英語)的要求,針對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的客觀事實,適當地增加課時,增加學分來敦促學生打好基礎。

2.以學生為本開展特色人生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良好的人生規劃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對于獨立學院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將現實的心理困惑轉化成一種內在的動力,使同學們能夠積極地去探索,為著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目標去準備,擺脫影響自己的一些消極因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課程,激發同學們對自己人生的思考,解決同學們所面臨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心理疑慮,這樣的課程應該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每學期都應讓學生自由選修若干課時,自由討論自己在不同年級時所存在的問題,老師提出建設性意見。

3.實施開放型教育

現階段,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方向為“應用型本科人才”。但獨立學院在發展之初尚沒有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對母體大學的培養模式還存在很大的依賴關系,加上辦學經費的客觀制約,很難在獨立學院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體現“應用”二字,但是獨立學院辦學靈活,獨立性較強,可進行對開放式教育的大膽探索,充當教改的試驗田。獨立學院可以采用國外一些大學的辦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即獨立學院聘任業界優秀人士,利用若干課時講授相關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情況的結合點,傳授應用技能,由學校教師來教授理論基礎,這樣學生的應用能力就可以得到初步的培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