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心理學原理在班級監管中運用

時間:2022-11-27 11:32:00

導語:深究心理學原理在班級監管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心理學原理在班級監管中運用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培養、組織、建設良好班集體、促進和保證班集體成員的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一直是班主任研究的重要課題。幾年來筆者嘗試將心理學原理應用到班級管理中來,效果不錯。

一、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反饋原則的應用

班級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群體的生活。它具有十分的內容和多彩的形式。怎樣才能使集體中的目標、規范、組織和人際關系協調發展呢?班主任要及時掌握學生各自的動態,獲得有關反饋信息。如班級制訂的目標的積極性如何?哪些人有信心或哪些人有不同意見?目標是否發揮了激勵作用?是否符合實際?這些動態都需要班主任及時把握。然后根據這些動態,再不斷進行調節:或統一認識,進行說明;或排除各種心理障礙,或修改目標……同時,班主任的肯定或否定、批評或表揚又為被管理者提供了反饋信息。同學們將依據這些反饋信息來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起暢通的溝通網絡?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班會、班委會、各種活動等將自己對班級的管理思想、班級的發展設想等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其想法,也可以通過個別談心的方式,針對個別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各種正式渠道收集信息:如有計劃地召開班委會、任課教師討論會等,還可通過非正式渠道獲得信息:如與學生交往、同他們談心,隨時隨地,處處留心,從學生的言談中獲得信息,又如建立起信息網絡,在班級中設置一些能為班主任提供信息的“信息員”;第三是及時地分析和處理信息。班主任應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整理,對發現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將各種不良因素解決在萌芽狀態,而對大部分學生的愿望和需求則給予盡可能地滿足。這樣,班主任將會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和尊敬。

二、發展特長,以點帶面——優化原則的應用

班級中任何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心理發展的整體化,就是個性自由、全面和諧地發展。集體心理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和整體,它們相互影響和促進。集體心理發展為個性發展創造了重要的社會心理環境。但不能限制個性的發展,個性的發展也不能離開集體的軌道。二者只有協調、統一起來,才能達到整體優化。

優化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是:發展特長、以點帶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修改和特長,首先,班主任應對班級的學生有整體的認識,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特長趨勢,有計劃地組織和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如拔河比賽、籃球比賽、文藝晚會等,使每一個學生在他所感興趣的活動中將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選擇2~3個對班級的整體優化和提高胡作用的“點”進行重點發展,形成班級特色,來帶動全班整體優化發展,從而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而對差生也要把重點放在“帶”上,不能“踩”。那種因學生學習差或紀律差就給戴上“差生”帽子的做法,那種因學習差而把某些學生在班內的幾項“第一”都全部抹煞的做法,是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班級整體優化的。班主任對這些學生要重點地帶,要不斷地鼓勵,讓他們融到集體中來,因為班級管理的目標是整體優化。三、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互補原則的運用

班集體的成員,既是管理的客體,也是管理的主體。因此,要加強班級管理,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把班主任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把老師的權威作用與學生的積極性結合起來,使其產生互補效應。

互補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班主任的權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來實現的,管理班級,重點是激發學生自主管理和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要做到這點,一是使學生理解班集體的目標和班主任提出的管理要求,使之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如學生行為規范的貫徹,這是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使學生懂得行為規范每一條都符合他們的切身利益,與他們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譬如,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看壞書刊等規定,絕不是對他們個人生活的干預和個性的限制,而是保護他們身心健康,養成良好文明生活的需要。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管理活動。如讓學生參與討論班級的管理條例,參與選拔班干部并對班級的各種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三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班級管理中難免出現失敗,比如學生們自己策劃的一項活動開展失敗了,這時班主任就要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原因和總結經驗,或者帶領他們開展一些能找回自信心的活動,使他們繼續保持熱情和積極性。

四、合理地使用各種強化手段——效能原則的應用

在班級管理中,不論是集體的建設,還是良好品德的培養與不良品德的矯正,以及管理職能的發揮,人際關系的調節和行為規范的執行,都離不開各種強化手段的運用。強化又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如肯定、鼓勵、表揚、獎勵等,可以使某種心理或行為得到加強和鞏固;負強化如否定、制止、批評或懲罰,可以使某種心理或行為得到削弱或消退。在班級管理教育中,正確地運用各種強化手段,使其充分發揮積極的心理效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為班主任既要支持學生的自主管理,又要在必要時對各種行為進行強化。如班級中出現了一些好人好事,或者形成了一些好的風氣等,班主任就要及時表揚或肯定,甚至獎勵。獎勵時,班主任可先獎勵小組,這樣有利于各小群體內部增強凝聚力,有利于調動多數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然,個人獎勵也是必要的,可以為集體樹立學習的榜樣;使好的發展勢頭得到正強化。如果班級中出現了違紀行為,或者一些不良的傾向,班主任要及時加以批評、制止甚至懲罰。當然,處罰僅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教育,懲罰后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把這些不好的行為和傾向消滅掉,使班級的自主管理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反饋原則在師生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梁,優化原則使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發展,互補原則讓學生的自主管理才能得到展現,效能原則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合理、適時地運用好這4個原則,班級管理將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