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幼兒心理健康

時間:2022-04-19 06:12:00

導語:關愛幼兒心理健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愛幼兒心理健康

人類的文明,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創造、延續而發展下來的,健康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環節。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憲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可見,隨著人類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對健康概念認識的不斷加深,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而,我們在關注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應更加重視幼兒心理健康的維護。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的理解和關注目前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的理解還缺乏統一的標準,但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智力正常、性格開朗、樂于交往、行為協調、意志堅強、反應適度等幾個方面。

其中,智力正常是基本的心理健康條件,良好的積極的情緒狀態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樂于交往是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制約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的許多身心疾患都與心理刺激引起的情緒、行為有關,如長時間處于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中,人會發生疾病甚至誘發精神疾病。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不僅關系到他們目前的成長,而且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持續的影響,并影響到他們的素質。然而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雖然對幼兒身體健康已有了相當的重視,但對幼兒心理健康較為忽視。家長和教師往往把保育工作狹義地理解為對幼兒身體的保護、關心、照顧等,缺乏廣義上的理解,不知保育還應是心理過程的發展和培養。

有這樣一個案例:教師在帶領幼兒半日活動中,班中幼兒哭了五次,老師只是簡單地去平息,而不去了解是什么原因。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名幼兒在一節課中舉了十六次手,老師視而不見,只顧完成自己的教學計劃,對幼兒的心理狀態、情緒,沒有給予應有的注意,或根本沒有意識到還應該關注幼兒的心理衛生問題。在我國,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因素。生活節奏緊張,獨門獨戶的小家庭增多,社會行為不良,以及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不當等問題都威脅著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據南京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調查發現:近年來兒童中出現心理發展偏異,發生情緒和行為障礙,以及各種心理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因此,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更應重視幼兒心理衛生保健,以提高幼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二、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除遺傳因素外,生活環境、教育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有決定作用,其中有家庭作用,有幼兒園因素,也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一)家庭是幼兒生命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家長本身的素養和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家長之間,以及家長與幼兒園之間是否要求統一,等等,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而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獨生子女家庭對子女溺愛,已經成為普遍問題。“溺愛型”的家長對孩子處處包辦代替,致使孩子依賴、懦弱、缺乏獨立性,環境一旦有變化,便無法適應,形成緊張焦慮的情緒,阻礙心理健康發展。“權威型”家長也會使幼兒心理不能正常發展。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會使孩子在“絕對服從”的高壓環境中形成自卑、膽怯、畏縮不前等不良心理品質。

(二)幼兒園是幼兒第一次較正規地步入集體生活的環境,對培養幼兒健康心理起決定性作用。幼兒園中的許多因素會對幼兒心理健康產生影響。1.幼兒從小家庭進入集體環境,會有許多不適應,如生活上吃、睡、穿脫衣鞋等自理方面,不熟悉老師、同伴、環境而產生不安全的情緒等,這些不適應會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速度、方向和進程。2.師生關系和班級氣氛會對幼兒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教師是關鍵。3.家園關系的影響。

(三)隨著社會競爭增強,社會對幼兒的期望越來越高,這也使得家長和幼兒園對幼兒的要求提高。比如,幼兒園不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統一要求,實際上是對幼兒期望過高的一種表現,而所有的成人的過高期望會使幼兒身心負擔過重,造成心理壓力,反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止這些,隨著心理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會更加關注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從而產生維護策略,完善幼兒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