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03 03:57:50

導語: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大學生所處于的成長階段十分具有特殊性,是其生理、乃至心理發育過程中最具沖突性的時期。在大學四年中,學生通過學習、生活中的經歷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對其未來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同時,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處在這一特殊時期的大學生也正是心理危機四起的高發期,復雜的外部環境與學相對簡單的內部心理狀態形成矛盾,在雙重壓力下難免在產生各類心理問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正式在此基礎上所提出,旨在為在校大學生引導正確的心理發展之路,通過多個心理教育課程與活動等提升學生的心理綜合素質,使其逐漸邁向成熟。

1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弊端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落后,存在思想誤區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工作對于心理教育也德育教育不能很好地辨析,盲目地將學生的心理類問題歸為德育類問題,對學生的心理引導與排解難以"藥到病除",從根本上說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存在漏洞。目前,許多高校所聘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大部分由思政工作者所擔任,認為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是一中品德錯誤,通常使用德育內容來處理學生心理難題,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認識誤區與錯誤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獨立的教育學科,對高校學生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引導作用,簡單的德育教育難以將其囊括。(2)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結構單一,受眾面狹窄我國大部分高校主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建設是通過課程、心理健康咨詢以及活動等來實現,而許多高校也就止步于此,將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工作桎梏在這三種形式之中不再拓展,從建設結構角度上元素單一,不能將全校學生作為受眾面開展。(3)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片面性近年來高校大力提倡心理健康教育,熱衷于對在校學生開展各類心理測試,美其名曰"硬件上下功夫",然而這種實踐是將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簡化的形式主義,心理測試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并不是最終目的。此外,這種片面性還體現在咨詢體系的片面,心理健康咨詢應包括障礙咨詢與發展咨詢,而高校所設立的咨詢機構主要面向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對正常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采取漠視態度,直接或間接地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狹窄化,抑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作用發揮。

2如何優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工作

大學是很多學子內心向往的象牙塔,天之驕子享受著社會各界對他們投來的羨慕與期許的目光,其內心深處卻因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產生諸多心理障礙與發展問題,許多人走向了迷惘的深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1)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高校應首先對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進行革新,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將建設工作放眼于全校,拓展心理教育收益面積,吸引更多學生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工作中,輻射更多人群關注心理健康。此外,充實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的專業人才,聘請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人才和志愿者開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咨詢活動等,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工作作為獨立的科學來開展。(2)建設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拓展高校受眾人群除了舉辦心理教育講座、開展心理測試活動外還應組建一直專門的心理健康研究隊伍以及咨詢機構,由老師和學生組成,各部門任務目標明確,規范有序地組織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內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活動周,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教育結構網絡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其,既可以給予有心理沖突與困惑的大學生及時必要的幫助,還可以為大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指引,幫助其完善自我。(3)構建大學生心理自助與互助教育機制心理咨詢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構建大學生自助機制是指大學生要學會自我調適,形成自身內部的一種教育機制。在形成自助機制的同時,高校更應著力于幫助大學生構建心理互助機制。通過培訓學生心理輔導員,學生自主開展心理互助活動能夠更加深入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探索正確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有效、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

3結語

社會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是引發了此類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工作的目標在于呼吁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具備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與理念,幫助學生走出心理迷茫,走向人生正規,讓大學生在智力與體力發展的同時,在心理方面也獲得成長。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對人才心理健康的關注更是必不可少,未來社會的競爭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強大的心理素養在競爭中具有無比優勢。

作者:阮波平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