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20 10:00:23
導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意見。經過數年的實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度如何,效果是否達到預期,存在哪些問題呢?該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結合現實情況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對策
心理健康教育不單單是一套方法或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了世界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疏解學生心理壓力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因此,高校也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本文在做了大量全面細致的調查的基礎上,對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幾點有效的對策。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分析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目前,在高等院校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人數十分有限,相當于把幾個人的工作量丟給一個人來做,造成教師工作量繁重,疲于應對①。另外,高校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兼職多于專職,大都以年輕的專職輔導員兼職代心理健康課為主,這些輔導員里大部分都不是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畢業的,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知識的培訓,他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一種經驗的傳授,根據自身的體驗或者借鑒他人的事跡來對學生進行心理調適和干預教育,這樣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它分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層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更多的人意識到生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基礎,心理健康是整個人和諧發展的關鍵,更加肯定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學生個體的學習和生活,還影響我國新世紀人才整體的質量,關系到中國發展的未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用人單位對人才要求的提高,同輩競爭的加劇,大量網絡信息的沖擊,大學生出現了心理調適不當現象,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②。除了就業壓力、學業負擔和家庭經濟原因等外在的因素外,學生自身也會在由未成年向成年轉換過程中、由學校生活接觸并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產生心理困惑,并且通常情況下無法自己疏解。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有焦慮、神經抑郁、強迫癥、莫名恐懼和情感危機等。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
現階段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已設立了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機構,并配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但實際上,除了課堂上的照本宣科、應付性的心理測試和無實際用處的心理檔案之外,就沒有任何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而大學生遇到心理困難,無法自行解決,也不會想到去找心理老師尋求幫助。這種情況下,心理老師除了按時上課,應付檢查測評之外,也就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聞不問了。這種形式化的工作表面上給人的感覺是很重視、很健全,但其實都是走過場,根本沒有觸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這樣不僅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反而會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生反感甚至抵觸情緒。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簡單化
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誤區,認為高校心理咨詢的主要對象是存在嚴重心理障礙或者人格缺陷的異類。實際上,所有的大學生在平常生活中都會遇到交往、情感或工作方面的心理困難和障礙,但通常他們意識不到,這些也是屬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疇③。這樣就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扼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展性心理咨詢傾向。因此,我們要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從傳統意義上的補救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轉移到發展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排解心理障礙和心理危機干預為出發點,幫助高校學生更多地了解自己和把控自己,增強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接受能力,從而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悲觀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艱苦奮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增強其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質。在傳統的主流心理學研究的影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悲觀、消極的思路為主,往往用大量時間來研究抑郁、酗酒、暴力、色情、人格缺陷等消極問題,而大學生渴望追求的幸福感、快樂感和追求生活質量等積極正面的心理現象卻被長期忽略了。這種情況易讓大學生對號入座,把許多消極的負面的心理問題自動聯系到自己身上,并因此產生緊張、焦慮和回避情緒。而學生一旦養成盯著自身消極面而忽略自身積極面的思維定勢,就會使自己的心理狀態處于心理健康標準之下,從而無法發掘自己的潛能。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根據我國的國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建立不應局限于高校內零散的心理機構,而是要分層次建設網絡型的機構。首先,要建設校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我國的高等院校以心理咨詢室為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構,建議高校的心理咨詢室為老師配備專門編制,使其工作真正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和工作范疇之內。其次,要建設地區性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聯盟。由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組成,在該聯盟進行經常性的交流學習和合作研究,這是對校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促進和完善。再次,要建設全國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④。從地區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發展出面向全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并對全國同性質機構進行統籌規劃,引導信息交流。
(二)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隊伍
目前,我國短期內很難組建一支專業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充分利用現存的人力資源隊伍,統籌配合,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首先,高校領導班子中間要有人專門負責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預警,制定出一條科學完整且操作性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并給其安排編制。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要求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了若指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平常的生活中多關心學生,在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之前,盡己所能予以化解和解決,若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則要將相關重要信息及時反饋給專職人員,并協助其解決。再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高等院校的學生因其年齡及心理的成熟可在教師的推動下實現自我管理。我們要發揮學生社團、學生會等此類學生組織的作用,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矛盾和反饋信息。
(三)發展多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針對高校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多樣性,要想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我們就必須發展出多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包括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進行個別學生心理輔導與團體心理輔導,開展專家咨詢,展開心理健康普查,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組織學生進行心理行為訓練,充分利用校內宣傳媒體、第二課堂活動及加強網絡咨詢等⑤。總之,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常識,調動學生全員參與,激發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計算機大量普及、網絡全面覆蓋的情況下,高校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的同時,一定要主動占領互聯網的重要陣地。資料顯示,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網站訪問量普遍很低,訪問量小。這說明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與預期嚴重不符。故高校要安排專門的心理健康老師負責網絡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動登錄熱門社交網站,如百度貼吧、新浪微博、騰訊QQ和微信等,以多種渠道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綜上所述,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和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擴大教育成效,高校要建立健全一個黨政齊抓、教學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骨干主體作用的科學體系,發展多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扎實專業知識且身心和諧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唐甜甜 單位: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注釋:
①鄭淑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的現狀及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2):99-100.
②魏瑋.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趨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4):165-165.
③金佳,欒志偉.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與展望[J].教育界,2015(24):57-57,61.
④楊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途徑研究[J].中國職工教育,2013(6):42.
⑤陳明龍,陳慶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89-90.
- 上一篇:大學教育管理中人文關懷的應用
- 下一篇:社會性別理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