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09 10:03:00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價值和作用
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由音樂審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構成。在音樂技能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歌唱、器樂、舞蹈、欣賞等方式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內容,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們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心理體驗,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獲得的音樂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說教來得自然真實,也是音樂審美心理要素培養的價值所在。
音樂審美感知是一切音樂審美心理活動的基礎,是人們把感覺到的美通過知覺反映、評價做出的情感判斷。音樂審美想象是人們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由感知到的事物(聲音、圖像等)通過高級神經活動對以往知識、經驗的重新排列組合而產生的聯想和創造。如果說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現,想象則是運用這種形象思維來設計音樂語言。豐富的音樂審美想象力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大大激發人的審美感受力。學生在努力探求和挖掘自身亮點的同時,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接受了德育、美育教育,所以“感知與想象”這兩個心理要素應作為教學的基礎階段,使學前幼師教育培養目標得到初步體現。
人們對于客觀事物不僅進行認識,還會對它產生一定的態度和體驗。音樂審美理解是人們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用某種感性形式對審美活動意蘊進行直接的整體把握和領會。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聆聽、體驗、觀察、欣賞某種事物產生情感之后才去活動的,審美情感有利于幫助人們認識活動、組織活動。審美理解是審美活動的理性因素,廣泛滲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整個過程中。學前專業音樂教師在音樂技能教學中,應運用以情感為主線的感染教學法,通過挖掘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行為、語言等要素來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對音樂某種審美情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材施教,使學生向個體素質多元化的理性高度發展。所以,“情感與理解”這兩個心理要素能夠健全學前專業學生的人格品格,通過發展創造性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開發自身的智育功能,具備適應幼兒園音樂教學設計和需要的職業技能,從而成為優秀的幼兒教育者,這是培養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作用所在。
二、德育功能——學會做人是前提
學前幼師教育是一個集綜合性、實用性、職業性為一體的專業教育,學生除了要掌握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外,學會怎樣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教師應善于在教學中挖掘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過傾聽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音樂作品來進行教學,這也是中國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視的音樂審美心理的教化作用。孔子認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這就強調了音樂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孟子說:“仁言不如仁聲之人深也。”意思就是通過音樂學習完善審美心理培養品德,道德情操最終得到升華,這是溝通人類情感的橋梁,也是培養幼教人才的前提。
近幾年,我國適齡人口中大學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素質的提高,但隨之帶來的是一些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別是現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一些學生的入學水平,大致相當于20世紀90年代中等教育的學生入學水平。一些學生素質差,也是導致職業技能教育起點低、培養難等問題出現的原因。這些學生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的是孤兒、有的認識問題容易偏激、有的人際關系差、有的人格發展不健全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關注和認識。音樂技能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特點。通過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音樂綜合課教學,改善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人格取向問題,使學生的音樂技能素質和心理素養得到全面和諧發展,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學會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學會學習是條件
美育功能具有啟迪智慧,激發創造力,提高學習興趣的作用,是音樂技能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手段。學前專業的音樂技能教育以聲樂、鋼琴、舞蹈等常用技能學習為主,豐富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將充分調動學生的心理感受力和創造力,這對培養未來高素質、高技能的幼師來講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用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來評價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很有前瞻性眼光和科學意義的。
在幾年的音樂技能課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正是由于教師對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引導教育認識不夠,才使得學生對該課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例如,對鋼琴小樂曲中旋律形象和風格的想象力,對聲樂演唱中音樂旋律線條的運用力,對兒歌即興伴奏彈唱中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對舞蹈中肢體語言的表達力等,這些音樂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開發音樂審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實現。那么針對學前專業學生多、技能基礎薄的實際特點,應對音樂技能學科采取綜合性訓練和集體性教學,比如,在教學形式上各種技能相互滲透,在教學內容上開設風格各異的欣賞課、電子鋼琴集體課、合唱課、指揮課、創編課等,把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審美經驗在“時間上貫穿、空間上拓展、課程中滲透”,啟迪學生的智慧,張揚學生的個性特色,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不會學到會學習”。所以,挖掘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音樂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條件。
四、智育功能——學會實踐是準備
音樂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學前專業音樂技能課從教法上在全國的很多學校都強調“專業性和技術性”,對“師范性、基礎性、多元性”和學前特色“認識不透,突出不夠”,這就直接導致學生的智育功能得不到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也很難適應當前幼師職業能力素質全面提高的需要。我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以規劃職業生涯為目標創設豐富多彩的實踐課和實訓基地,以音樂審美心理引導為核心進行知識結構的提取、分析、整合、運用,使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在理論學習階段得到加強和鞏固。
創新能力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學前專業音樂技能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音樂教師要特別注重在教育過程中利用審美心理引導教育手段、方法的藝術性,來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音樂技能學科(演唱、演奏、舞蹈、和聲伴奏)的學習中,使學生運用豐富的感知力、想象力來表達即興伴奏、歌曲彈唱、舞蹈的表現風格;運用情感力、理解力來進行兒歌、舞蹈、音樂活動的創編;運用音樂教育手段開啟幼兒智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等,而學前專業音樂技能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多變的教學導入方式,重視簡單節奏、童謠曲調以及給歌曲填詞的簡單創作教學;通過創設鋼琴、聲樂、音樂綜合技能比賽、綜合性的文藝匯演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色,運用多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方法組織學前兒童參與各種音樂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課是集藝術性、實踐性、創造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學生要在表演、塑造、鑒賞的過程中運用學到的音樂技能知識,通過接受藝術熏陶創設更多有價值的實踐機會來完成人格品格的塑造,全面培養自身的音樂素質,使音樂技能得到綜合運用。同時,音樂技能教育也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充滿創造性和藝術性的教育形式,將音樂審美心理要素引入到音樂技能教育中發展學生的德育、美育、智育,這將對學前幼師教育的培養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但菲.關于學前教育本科生藝術教育改革的探索[J].遼寧教育研究,2001(4).
[3]鐘武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現狀與培訓策略[J].繼續教育,2006(9).
[4]胡松.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實現探討[J].重慶職業技術學校學報,2006(7).
內容摘要:我國幼教培養日趨高教化,而幼教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卻在整體上有所下降,出現了高學歷低能力的問題。文章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審美心理引導的角度,介紹了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構成、價值和作用,為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技能找到更加明確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音樂審美心理音樂技能
- 上一篇:學前教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課程改革論文
- 下一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練琴積極性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學前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