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論文
時間:2022-09-17 05:37:00
導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課程體系來支持。文章結合高職學前教育的教學實踐,探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校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內容基本上沿襲中師或高師的課程體系:
一類是公共基礎課,如語文、英語、政治等;一類是專業基礎課,包括專業理論和為專業課服務的課程;再一類就是專業實踐課,課時安排較少。這種課程體系的弊端在于實踐課程附屬于理論課程,課程設置重復交叉,主要驗證理論知識點,學生對實踐環節普遍不重視,理論知識程度偏深、新知識缺乏,培養出來的學生技能特長不過硬。比如很多幼兒園開設英語口語、電腦繪畫、藝術特長班等,但一些幼教畢業生只會電腦打字、上網聊天,對繪畫、動畫和課件制作知之甚少。
很多人雖然學過英語,卻無法勝任幼兒英語口語教學,幼兒體操、舞蹈、音樂、書法等藝術特長師資也十分匱乏。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前教育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城市中廣泛的學前教育機構對學前專業學生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們掌握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備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還要求畢業生具備幼兒園課程的設計、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兒童玩具的設計與研發等技能??梢?,構建學前教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全面、系統地進行教學改革的基本環節,也是當前學前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應力求通過重新配置課程和界定內容,突出加強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思想,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培養目標是制定課程目標的理論依據,它對課程的具體目標具有規范的限制作用。我院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就業崗位主要是企事業單位,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是全國各地幼兒園、家庭成長教育工作與學前教育領域。用人單位對他們的要求是: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幼兒教育技術能力強,專業新知識吸收快,熟悉幼教方法,有良好的個人素質及具有與人合作的能力,能在幼兒教育管理與教學業務中發揮骨干作用。我們根據高職的職業化要求重新確定了培養目標,學前教育專業從原來對基本技能的培養轉向了以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
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傳統的以“學科本位”課程論為主導的課程體系的弊端,建立一個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瞄準幼兒園實際需要,以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為基礎,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既有較強針對性,又有一定適應性的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目標是:(1)突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對學生將來就業的定向性,即我們的培養目標是能夠滿足幼兒園需求的畢業生。同時,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課程為主要基礎,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幼兒園工作的需要,努力做到畢業后就能獨立開展工作。(2)解決當前課程體系中存在的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切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學前教育工作相對于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工作來說,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學前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兒童,處于教育的啟蒙階段,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學前教育對教師的職業技能和彈、說、舞、唱、畫等藝術教育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要強化基本職業能力訓練,創造機會使學生接受基本能力訓練,讓基本職業能力訓練不走過場,提高學生對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力。(3)增加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在整體上適應行業和社會對人才規格多樣化的需求,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就業方向針對性,滿足不同時期的社會需求。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基本原則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課程計劃是落實培養目標的關鍵。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課程體系來支持,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尚處于探索之中。一個優秀的課程體系的產生,首先要通過對職業領域現狀與發展的深入調研,切實把社會對人才培養在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實際要求,特別是職業核心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明確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設計課程結構,創新組織方式,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我們的思路是:
以培養能力為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分類標準》把高職課程歸類為“定向于某個特定職業的課程計劃”,是“實際的、技術的、具體職業的特殊專業課程”,即直接對應社會生產相關的某類崗位,是培養學生特定的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能適應一定職業領域要求的課程。由此可見,高職課程不管是理論體系還是實踐體系,都必須以應用為主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讓學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會做”。
以“全實踐”為理念所謂“全實踐”是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全程中所有實踐環節作為一個整體來系統定位、統籌安排。
以前,我們往往存在一種模糊認識,認為只有到畢業前的實習階段才有實踐教學,因而強調集中實踐環節,忽視全過程實踐。
事實上,實習只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環節,真正的實踐教學應當是一個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完整過程,它的理想追求在于使學生步入教學一線之前就獲得教育實踐性知識和實踐智慧。
具有針對性高職教育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要為基本依據,把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點和能力要素落實到每門專業技術課和實踐教學環節中,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要探索和建立根據企業用人需要進行“訂單式”教育和培訓的機制,使所學知識學了有用,學了會用,學了實用。
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加強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的結合,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這是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我們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要完成彈、唱、跳、做等八大內容的考核,嚴把出口關。公務員之家
實踐教學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根據以上原則,我們圍繞目前幼兒園的主要課程及私立幼兒園開設的新課程設置了職業技能實踐課程體系。
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實踐課程體系圖職業技能課程強化學生專業方向的發展,通過專門化、系統化的學習,促進學生專業方向的形成和鞏固。此類課程包括:語言、藝術、健康、自然、科學五個模塊,以現代教育技術為輔助,圍繞幼兒教師實踐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在設置這一模塊時注重強調課程的綜合化。課程綜合化就是將兩門或兩門以上的課程,經過一定的調整、刪改、補充,有機重組為一門課程,構建新的課程體系。課程綜合化的成果是綜合課程的系統講義或完整教材。比如,把動物、植物、天文、地理、物理等多領域的知識綜合為《科學》,《美術》是素描、簡筆畫、手工三方面內容的綜合,通過這些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真正“能用”、“會用”、“活用”。
教學見習、實習教育實踐課程從一年級開始安排,我們的特色是提出“學前見習”的概念,在新生入校后不久,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去感受教學環境,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的身心與行業進行“零距離”接觸,使每個學生都投入到一個職業角色中或準職業角色中。以后隨著教學深入,逐步增大課時量,形成以后期為主,集中與分散并行的實踐形式。教育實踐課程內容依據學科的序列和與學前教育專業的有機結合安排并貫穿始終。
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包括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方面,是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和提高綜合素質的課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以及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渠道。此類課程包括幼兒故事創編、兒童玩具設計與制作、創新成果展示、兒童心理咨詢、學生創意競賽、幼兒園環境設計、幼兒故事創編、幼兒珠心算等等。選修課的設立要著眼于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全面素質;著眼于學生自我設計知識結構,體現個性化教育。
通過對課程設置的改革,使得學校對教學內容的調整更加靈活,教學針對性加強,滿足了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學生學有所用,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邵宗杰.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張忠福.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4,(8).
[3]鄭國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問題綜論[J].職業技術教育,2004,(7).
[4]馮光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探討[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5(1).
[5]黃梓平.改革課程體系加強技能訓練提高綜合素質[J].青海大學學報,2002,20(3).
- 上一篇:中國物流業國際化發展法規研究論文
- 下一篇:物流管理咨詢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