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探討
時間:2022-11-06 08:54:19
導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程設置依據分析
就目前高職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方面來看,其主要是結合2001年由教育部頒布并實施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2年頒布實施的《3-6歲兒重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為了在幼兒教育工作中致力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全面促進幼教質量的提升,并針對當前在幼教工作中存在的誤區和困惑提供了具有操作性較強的建議和指導,因而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始終按照上述要求進行課程設置,同時按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等文件要求,加強課程的設置,才能更加好的促進課程改革的完善。
二、高職院校和學前教育在專業課程建設中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教育領域,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明顯落后于幼兒園的教改,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依舊注重學科化,課程理念沒有得到革新
在我國,幼兒園的幼兒教育更注重其活動性,主要將活動作為一整天的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活動提高幼兒的課堂參與度,極大提高了幼兒之間的互動性。而在高職和學前教育里,課程的設置更注重專業化和學科化。只是注意自己的教學,致使和幼兒的教育活動形成了不銜接的現象。高職教育和學前教育只是老師單方面的進行知識的傳授,卻不教學生學習的具體方法和具體步驟,讓學生形成了一種固定思考模式,致使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不主動思考和領悟。最終學生去幼兒園就業,還是不懂如何進行教學,對幼兒的教育還是一無所知。還是需要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定的培訓工作,和自己的再學習才可以投入到幼兒教育活動中去。
(二)高職教育內容與幼兒教育實際嚴重脫節
在高職教育上,老師依據采用的是教材式教育,也就是說書本教育。這些教材都有一定的滯后性,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也正是由于教材的陳舊性,導致了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和社會上的具體變動是不相符的。現在的幼兒園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在對幼兒的教育上,更加注重特色教育。也就是根據不同幼兒的自身特點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發展幼兒的個性和優勢,塑造幼兒的個性張揚。目前,我國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山東青島實驗幼兒園,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就是開放式教育和第一幼兒園的綠色教育,都是對幼兒教育的巨大改革,這樣做,將一些優秀的教學資源引入教學內容,很大程度促進了幼兒的身心發展,同時也極大提高了幼兒教育的質量。
(三)教師專業水平低
雖然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也進行了很大的改變,如:通過要求專業教師到一些企業進行研修和掛職等方式,進而對企業的工作內容有了一些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課程結構,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師在企業研修過程中,并沒有深入一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化,這就使得教師的實踐體悟還是沒有得到提升,并沒有多大作用。這些在學前教育上,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如:雖然是專業教師但是對幼兒園的真實工作內容還是沒有深入了解,只是關上門的學習,最終使得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實際的幼兒教育嚴重脫節。這樣的現實,使得學生對專業學習失去了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所學到的知識也沒有得到用處,最終教學的有效性也無從實現。究其原因,都是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嚴重阻礙了課程深入改革的步伐和進度。
三、設置原則
既然高職教育和學前教育直接存在這么多的矛盾,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改革,應該遵守怎樣的原則進行改革是值得我們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下面就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方面進行一些探究。
(一)堅持與時俱進的態度
現代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社會,因此我們的教育也要進行不斷地創新和改革,以便可以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就我國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方面,我們應該以一種發展的、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課程改革的內容一定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時時關注幼兒教育的現實問題,并與幼兒教育的改革同步發展,最忌諱的就是止步不前,跟不上社會的變化。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課程的優化,如學前教育發展的大政方針就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求當今高職教育的課程設施必須建立相應的靈活且敏銳的發展變化機制,并且本著發展的態度制定出可以長遠執行的課程建設計劃。
(二)細化課程模塊,微型化
我國學期教育應該設置更多的教學模塊,要結合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設置更多不同且新穎的課程模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將課程設置的目標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和完成。此外,我國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程時間太長。因此要根據具體課程對課程課時的時間進行一定的調整,可以設置一些時間短且靈活自由的微型課程,增強課程方案的靈活性。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學生對課堂的厭倦,提高學習興致。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一直存在的學程短但課程多的問題。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教育都需要學生的親身實踐,尤其是學前教育更注重這一點。由于學前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我國的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出有高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更要在學期教育課程的設置上強調課程的實踐性和具體可操作性。在此過程中,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現成的知識內容,更多的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學習,并且將學到的知識如何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只有讓學生參加較多的實踐活動,學生才可能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應用能力。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將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實踐能力和參與能力。
四、課程改革具體內容
就我國高職院校學期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是無法否認的,因此我們該如何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進行改革,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應該從具體的問題著手,遵守課程改革的原則,以課程設置的依據與原則為向導,同時要結合當地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從而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就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啟發,如:
(一)明確具體的培養目標
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些人以后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這是培養目標是課程設置的出發點與歸宿。高職院校學期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一些合格的幼教師資,為當地的學前教育做貢獻。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并且學習和熟悉幼兒的相關的特點,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學前教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學前教育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熱愛和尊重幼兒,并且本身就熱愛幼教事業,具備高度職業道德素養;二是要有扎實且熟練的專業知識、能力和實踐智慧,并且能夠隨時很好地適應學前教育改革相關政策和舉措,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三是心理健康且性格溫和。幼兒都是一些不太懂事的孩子,難免犯錯,所以就要求學生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并且要有自信,對教育事業積極主動,同時可以對自己的能力可以進行自我調節。
(二)課程設置和結構的改革
高職院校學期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還是課程的設置和結構的改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主要有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課程與專業實踐課程三種,學生可以選擇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在對專業理論課程的改革上要本著整合的原則,對相關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扎實的專業理論素養。由于一些課程存在部分內容重復的現象,因此需要對一些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和梳理,對專業知識的不足進行合理的查漏補缺。另外,要明確課程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如對幼兒的觀察、彈唱跳畫等,由于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因此不能將技能培養的課程集中到某一個具體的學期,這樣就會讓學生感覺到疲倦,從而降低學習興趣。而是要將這些技能型的課程分布在三年學制的整個過程中,確定總課時,適當縮短短課時,讓學生可以邊學習邊實踐,不但可以讓學生實際參加幼兒園教育的相關活動,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和時間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改正提升。所以,專業實踐課程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從大一就開始抓起,采取多樣的時間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興趣,在大二的時候到具體的幼兒園進行實習,等到大三頂崗實習的時候,學生就不至于對教學慌亂無措,而是得心應手,從容淡定。這也就實現了學前教育的教學與實踐一體化的目標。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對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要求,我們只有順應社會的發展,適時調整課程設置的形式,使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作者:崔帆 單位:平頂山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