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探討

時間:2022-08-21 09:44:42

導語: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探討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應對學前教育發展新形勢,辦學機制相對靈活的獨立學院抓住機遇開辦了學前教育專業,尤其是母體學校為高師院校的獨立學院更是在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上逐年遞增,為快速發展的學前教育培養合格的師資做出了貢獻。可基于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如何強化實踐教學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是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辦學亟需探討的課題。筆者通過調查研究,指出了現有的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構建了基于保教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1存在的問題

一般而言,獨立學院依據自身的辦學特點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際確定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前教育工作者。為有效達成培養目標,必須強化實踐教學。可縱觀現有的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發現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1.1教育理念有偏差1.1.1頂層設計者管理理念偏差。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獨立學院辦學體制改革也是緊鑼密鼓,尤其是今年高考改革中,已經有部分省份取消了三本錄取,加之國家辦學資金撥付的改革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獨立學院和母體學校的管理者們從考慮辦學成本出發,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中,難以照顧獨立學院辦學特性和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大幅消減實踐教學課時數,尤其是壓縮集中性實踐教學課時,導致學前教育專業辦學無法凸顯獨立學院的特色。1.1.2專業課程教師教學理念偏差。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獨立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師一般都是二本、三本一同兼課,教學模式與理念難以調整,在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突出“保教能力”培養的意識不強,從理論到理論的現象比較普遍,不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學效果不理想。1.1.3學生學習理念偏差。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由于缺乏教師的引導,對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能力的發展,感覺一片茫然,無所適從,整個學習就是從課堂到課堂,自覺訓練保教技能的意識不強,動力不足。1.2課程體系不合理。現有的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缺乏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存在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偏少和大一、大二無集中性實踐教學安排的現象,不利于學生保教能力的培養。1.3教學過程多泛化。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目標不精細,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多頭并進,沒有重點就保教技能的某一方面進行規劃和訓練,學生收效甚微。1.4監控管理重形式。由于獨立學院管理人員的配備和機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獨立學院對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監控管理一般是對教育實習這一集中性實踐教學進行檢查,采用集中檢查與評估的方式,容易造成具體組織實施單位做材料、應付了事,沒有落實到實踐教學目標的達成上。而其它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如學生自主開展的實踐教學則成為監控的盲區,學生保教技能的訓練效果不明顯。1.5“雙師型”師資缺乏。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提升需要“雙師型”指導教師的指導,可現實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師專業理論有優勢,但專業技能明顯不足;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較強,但理論又有欠缺。由此,導致實踐教學指導不到位,學生難以發現自己的弱點和努力的方向[1]。

2實踐性體系的構建

為打造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特色,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則應突出學生保教能力的培養。保教能力包括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了解幼兒園教育動態和分析解決幼兒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幼兒一日生活指導能力、環境創設能力、組織實施教育活動能力、幼兒教育評價能力等[2]。這些能力培養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2.1目標體系堅持四年一貫系統設計的原則,每一學年的實踐教學側重點不同,突出保教能力的培養,強化實踐教學中專業知識的運用和專業情意的養成,為全面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一學年:側重增強學生對幼兒教育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教師基本功(“三字一話”和藝體才能的實訓為主)。第二學年:側重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檢驗所學專業課程理論知識,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初步的保育能力。第三學年:側重保育能力的提升和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環境創設等教育能力的培養。第四學年:側重保教能力、專業情意等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2.2內容體系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載體。現有的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表現為驗證性實驗教學;集中性實踐教學,包括見習和實習、畢業論文等,而見習和實習的時間較短,學生進入幼兒教育實踐一線后,表現出操作技能弱,基本忘卻幼兒教育理論,簡單復制一線教師的操作。因此,必須從整體上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3]。2.2.1體驗性實踐。隨理論課的開設而逐步實施,貫穿在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如學前心理學、幼兒游戲理論、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等課程,一般安排有實踐教學,課時應占總課時的10%左右,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觀察了解幼兒及分析幼兒教育問題的能力。如在“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中,采用講新課前用PPT與大家一道“分享幼兒教育故事”的方式,促使學生收集幼兒教育案例,自覺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訓練學生的教師基本功。2.2.2自主性實踐。隨大學生活的開始而實施,貫穿在四年的大學課外實踐活動中,是一種經常性的實踐活動。包括:寒暑假赴幼兒園調研的社會實踐活動;自主聯系的定期觀摩活動;擔任幼兒園的“園外輔導員”;自主開展的專業學習成果展和匯報演出活動;自主開展的幼兒園教師保教基本技能訓練(三筆字、普通話、藝體技能訓練等)。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增強對幼兒教育的感性認識和提升分析解決幼兒教育問題的能力。2.2.3研究性實踐。一般從大二開始,隨院(系)的活動計劃安排實施,包括:研究性學習與科技創新活動、學科專業競賽活動、創新創業、育嬰師和營養師等各種與幼兒教育相關的資格證考試等。目的是培養學生幼兒教育研究與評價能力。2.2.4綜合性實踐。這部分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保教能力的關鍵環節,因此,必須確保各環節的教學時間充足。包括:專業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其中專業見習安排在2~6學期,每學期見習為期一周,見習的重點不一,第一次見習以全方位了解幼兒教育為主,涵蓋保育、教育和管理,著重增強學生對幼兒教育的感性認識;從第二次開始,開展重點見習,第841二次為幼兒園保育見習,第三次為幼兒園環境創設見習,第四次為幼兒游戲活動指導見習,第五次為五大領域活動設計與指導見習,培養學生保教知識運用和實踐操作的能力。實習包括教育實習和頂崗實習,實習安排為期一個學期,是全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其中頂崗實習與就業創業相結合,形成培養與就業的良性循環。2.3監控體系實踐教學效果如何,需要加大監控力度,充分利用評價機制,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建立三級監控體系:1.專業辦學方———獨立學院需建立健全監控制度,把指導教師、學生和實踐基地(幼兒園)都納入監控范圍,形成實踐教學準備、實踐教學實施、實踐教學評價等全方位的監控機制,把學生的每一項實踐都計入實踐學分;2.專業負責單位,一般是學前教育專業教研室具體組織實施實踐教學,落實學院的規章制度,嚴把實踐教學每一環節的質量,包括指導老師的指導環節,杜絕搞形式、走過場等,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3.指導教師具體實施實踐教學,針對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學生一入學就建立實踐教學導師制,導師可以在專業課教師和實踐基地幼兒園教師中遴選,一般一位導師指導5~8名學生,要求指導每一個學生整體設計好四年學習規劃和保教能力培養計劃,負責對學生的自主性實踐和研究性實踐進行指導和評價。2.4保障體系2.4.1條件保障。為確保實踐教學效果,必須建設好充足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基地,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能滿足實踐教學,特別是集中性實踐教學的需要;必須購置足夠的儀器設備和實訓設施,如舞蹈房、鋼琴、畫室、微格實訓室等,以滿足實驗教學和藝體技能的訓練。2.4.2經費保障。獨立學院為達成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保教能力,就必須保證實踐教學的課時數,一般應該達到40%以上,為此,相應的就需要充足的實踐教學經費做支撐。2.4.3師資保障。有效指導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一批有責任心、專業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來指導。結合獨立學院辦學機制相對靈活的特點,選派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可以考慮兩個方面:一是校內業務素質高的專業教師,一是幼兒園具有一定理論素養的一線教師。為此必須加大“園校合作”的力度,獨立學院需建立專業老師深入幼兒園聽課和開展理論講座的制度,合作園也需把老師定期派往院校培訓,接受理論教育,以期更好地完成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指導任務。面對快速發展的幼兒教育事業,獨立學院積極應對,開辦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合格的幼兒教育師資。如何把學前教育專業辦出特色,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筆者認為:強化實踐教學,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保教能力”培養,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作者:趙新云 肖炬元 唐衛平 單位:衡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丘章強.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獨立學院實踐教學發展研究[J].江蘇高教,2016(1):76-78.

[2]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Z].2012-09-18.

[3]官瑞娜,賈玉霞.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模式探索[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