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考

時間:2022-12-05 10:31:34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考

[摘要]蒙臺梭利指出,幼兒的學習需要一種環境,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幼兒可以進行自我教育。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身體的發展,為幼兒準備學習環境,成為幼兒的觀察者和引路人,而不僅僅是教會幼兒一些知識。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蒙臺梭利方法實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嘗試從紀律、教學語言、教具、教學方式、教師準備五個方面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思考,旨在學生掌握蒙臺梭利教具操作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在未來的教師崗位上能夠創造性使用其教學方法。

[關鍵詞]蒙臺梭利方法;學前教育;人才培養

一、蒙臺梭利方法的基本內容

(一)蒙臺梭利方法產生背景。蒙臺梭利方法是蒙臺梭利1907年在創辦“兒童之家”實踐基礎上創立的教學法,主要是針對3-7歲兒童的教育方法。其中包括對教師的基本能力要求的描述,也包括對3-7歲兒童在兒童之家所接觸的教育內容的介紹,系統地介紹了兒童之家的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這也是蒙臺梭利教育實驗的基地,蒙臺梭利思想形成也是在一所所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基礎上產生的,她撰寫了《適用于“兒童之家”的幼兒教育科學教育方法》。1912年她的學生AnneGeorge將書翻譯為英文在美國出版,書名為《蒙臺梭利方法》(TheMontes-soriMethod)。后來很快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強烈反響,并且掀起了學習蒙臺梭利方法的熱潮。雖然中間對這一方法的運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評價,但是蒙臺梭利方法的影響,至今仍然被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借鑒學習。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優質的幼兒教師隊伍是保障高質量幼兒教育的前提條件。研讀蒙臺梭利方法,借鑒其培養教師的方法,對提高當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有重要意義。(二)蒙臺梭利方法的內容。蒙臺梭利方法包括三個要素:(1)有準備的環境。其中有自由的觀念、結構與次序、真實與自然、美感與氣氛、蒙臺梭利教具及社會生活的發展。(2)教具。兒童的工作材料,重視其內在的目的,即幫助兒童透過與教具的互動自我建構其心智的發展。其教育具有孤立化的特質、錯誤控制、美感、活動性、數量上的限制,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具體至抽象的特點。教具的種類包括:日常生活練習教具、感官教具、學術性教具(如語文、數學、地理及科學等)、文化及藝術教具。(3)教師。教師是蒙氏環境的中心,蒙臺梭利稱其為引導者(directress)。蒙臺梭利認為教師應該是敏銳的觀察者、環境的預備者和照顧者,也是環境與兒童間的橋梁,并且是兒童的示范者,也是良好的溝通者。[1]在蒙臺梭利運用于“兒童之家”的幼兒教育方法論述中,從紀律、怎樣授課、生活練習、兒童膳食、肌肉訓練、自然教育、體力勞動、感覺訓練、智力教育、閱讀和書寫教育、數學等分別介紹了兒童之家理論到實踐的具體方法,包括其開展教育實踐的具體案例。其中針對每一項教育內容她都設計了配套的教具支撐其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實施。比如,從感官教具長棒到數學教具數棒就是依據幼兒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幫助幼兒逐漸形成數量概念的,同時每一種教具都有系統科學的設計依據,可以讓教具使用的指導者能夠系統理解教育的原理。正是其規范、合理、科學、系統的教具的支撐,促使了其教學方法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和使用,而且具有持續性效果。

二、蒙臺梭利方法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

(一)關于紀律———引導幼兒向獨立自主方向發展。“紀律必須通過自由而獲得”。[2](112)蒙臺梭利沒有對紀律做專門的解釋,但她指出,當一個人在需要遵從某些生活準則的時候他能夠節制自己的行為,就可以稱他為守紀律的人。教師如果要使幼兒不斷提高控制能力,就需要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紀律,幼兒期的學習不是為了上學做準備的,而是為生活做準備的。幼兒的自由應該是在不擾亂集體活動,不干擾或是冒犯其他人的基礎上的。在此基礎上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行為和表現教師都應該是允許的,而且要進行觀察。她指出:“在我們的教學體系中,教師更應該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而不是主動施加影響的觀察者。”[2](112)這樣的觀察包含著教師對觀察對象的尊重,同時教師也必須理解和感受到自己觀察者的地位。有了這樣的基礎,獎勵和外在懲罰就不需要了,幼兒會自己產生內在的力量,獲取更大的積極性。在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教學中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應該將這一思想融入課程之中,培養學生養成紀律和規則意識。比如,按時上課,課堂上發言有秩序,教育操作或討論過程要注意保持相對安靜不影響其他同學,遵守和全班同學共同制定的學習規則保證學習效果的達成,嚴格要求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等。只有學生在意識和行為上理解了紀律、規則、自由的教育本質之后,他才能在幼兒的教學管理和活動組織中有意識地為幼兒提供適宜其發展的環境,促進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實現,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3](二)關于教學語言———提高教學語言的有效性。蒙臺梭利特別強調教師語言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我們越少說廢話,課就上得越完善。教師在備課時應特別注意,要考慮和衡量每句話的價值”。[2](129)因此,“兒童之家”教師的授課特點主要有三個特征:簡潔、明白、客觀。簡單明白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對客觀對象的解釋以讓幼兒理解,這樣的教學前提是建立在教師對幼兒觀察并充分了解基礎上的。“教師的教學在于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由發展,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完成這一任務需要有高度的藝術,要把握時機恰到好處,教師只能幫助,不可強制或代替,應堅定不移地依靠兒童自身的力量”。[2](134)教師在蒙臺梭利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應從備課、上課、教學展示、教具示范多方面將教學語言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能夠將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3]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幼兒教師要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蒙氏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表達、交流、討論等機會,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提高語言溝通的效力。同時要引導學生理解幼兒語言的特點,掌握與幼兒對話的技巧,促進幼兒語言和認知發展。(三)關于教具———理解教學原理及高結構化教學。一般情況下蒙臺梭利教具包括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科學文化四大類,涉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數概念、四則運算、語言、地理、人文等內容。所有教具的基本操作過程蒙臺梭利都提倡用塞貢原則的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把感覺和名稱聯系起來;第二階段,認識相應名稱的物品;第三階段,記憶相應物品的名稱。[2](176)蒙臺梭利在“兒童之家”材料說明的部分詳細介紹了教具設計的基本思路及使用的方法。比如有柄插座圓柱體,四組教具包含了高、矮、粗、細、大、小的概念,精確的尺寸變化能夠讓孩子在操作過程中理解基本的概念,同時掌握量的比較;二項式和三項式通過邊長不同的小木塊的組合幫助孩子理解正方體的體積關系以及二項式的展開項的關系,為后續的幾何學習奠定具體化的經驗;一系列的彩色串珠讓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理解數量的基本關系。教具的設計和操作過程都是高結構化的,教具演示過程將教具所蘊含的概念和原理以一種優化的方式表現出來,能使教育具有更高的效率。[4]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向學生解釋這樣的結構化不是機械的,而應該是建立在對蒙氏教學內容和教具結構的深刻理解基礎上的優化教學。另外蒙氏教具適合幼兒的尺寸,體現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習過程,以感官教育為基礎,將科學教育原理與具體操作方法相結合,重視個體發展,注重系統教育,一物多用。教師在引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在理解蒙氏教學法基礎上,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具體要求,活用其方法,在以后的教學工作過程中能夠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教學環境、科學的教育指導。(四)關于學習方式———領悟“自我教育”的價值。蒙臺梭利在她的《有吸引力的心理》論述中指出:“我們是通過心理來獲得知識,然而兒童吸收知識要直接進入其心理活動。”[5](357)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幼兒自我教育是幼兒教育的理想方式,因為這是一種不需要花費太多意志努力的學習方式,是自然的心理內化的結果。她在《教育中的自發活動》中指出:“只有自由這種唯一的方法,將引導性格、智力、情感得到最大的發展,它將給予我們———教育者以寧靜,以及注視孩子成長的奇跡的可能性。”[6](623)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活動案例讓學生理解自由、自發學習的方式,同時通過任務驅動的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比如閱讀蒙臺梭利的著作課堂分享、根據蒙氏教具的設計原理結合幼兒園的教學設計玩教具等,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轉變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學習,體驗學習帶給自己的內在快樂。通過教師直接引導和隱形的示范作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求,才能使其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依此為基礎才可能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保持對專業的的積極情感。只有學生感受到學習帶給自己能力上的提升和智慧的成長,才能理解學習的內在價值,當他們成為幼兒園教師的時候才能理解為幼兒創設促進幼兒發展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自我教育”的內在價值。實現在保育和教育過程中有目的地設計幼兒的生活環境,通過環境潛在作用促進幼兒自我發展。(五)關于教師和教師準備工作———成為促進幼兒發展的教師。蒙臺梭利指出教師必須相信“兒童將通過工作顯示自己”。她指出要成為能夠深入了解幼兒的教師應該做三個方面的工作:(1)教師應成為環境的管理者和保護者,應該注意幼兒的環境,而不要為幼兒的坐立不安而心煩意亂。(2)考慮了環境之后,就是教師如何看待環境問題,教師必須有魅力,能夠吸引兒童。(3)幼兒開始對生活中的練習發生興趣,教師就一定不要打斷他,因為這一興趣符合自然的法則,而且開始了新的活動周期。[5](598-601)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對事物的興趣不只是活動本身,有時是以克服困難、獲取新的能力為基礎的。這與現在提倡的用孩子的視角觀察他、理解他,不帶先入為主的觀念去隨意判斷一個孩子的發展,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去發現幼兒是一致的,這也是我們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要有充分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同時,掌握多種觀察和記錄的技巧。幼兒教師的觀察能力是決定其能否成為一位優秀教師的關鍵點,觀察能力的形成不僅僅是掌握相關的知識,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才能培養出來,其中包括觀察所需要的耐心、專注、謙虛等品質。蒙臺梭利指出:“當教師感到自己是受興趣的強烈驅使而‘看到’兒童的精神現象,并體驗到一種寧靜的快樂和不可遏止的觀察欲望時,那么他就會明白‘他步入正堂’。”[6](726)這也告訴我們只有掌握觀察的技巧和方法,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才能真正了解其需要,適時地為其提供發展的支持。因此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觀察的機會,引導學生分析幼兒的發展,在實踐的基礎上掌握觀察的方法,是其后續職業發展非常關鍵的環節。

總之,蒙臺梭利方法有其時代的局限性,比如操作的機械化、知識內容難度過大、對社會性交往的忽略、對幼兒創造力培養方面欠缺,等等。但是其在認知發展和專注力培養方面的效果尤其明顯。另外蒙臺梭利對每一款教具設計的思路和原理都值得幼兒教育工作者借鑒學習。對于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在于批判其不足,更重要的是吸取其精華促進學習者成長和發展。比如,她關于教師角色的論述、學習環境的創設至今仍然是我們所推崇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全面客觀評價其方法,結合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現狀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學習蒙臺梭利方法的關鍵點,恰當的評價以及甄別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是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掌握的關鍵學習品質之一。

參考文獻:

[1]簡淑真.蒙特梭利教學法與單元教學對幼兒發展影響之比較研究[J].家政教育學報,1999(1):63-64.

[2]任代文.蒙臺梭幼兒教育科學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3/xxgk_166067.html.2001-8-1.

[4]錢文.蒙臺梭利教育法研究中國化之我見[J].早期教育,2006(4):6.

[5]任代文.蒙臺梭幼兒教育科學方法•有吸收力的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6]任代文.蒙臺梭幼兒教育科學方法•教育中的自發活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金玲 王蕊 單位:亳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