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與創新教育論文

時間:2022-12-23 08:26:00

導語:網絡教學與創新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教學與創新教育論文

【摘要】傳統的教學基本上都是集體教育,采用的多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強調用一個統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學校網絡教學中,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所需的知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具有更多的支配權。網絡本身的便捷性、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以及豐富、鮮明而形象的信息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多種選擇。

【關鍵詞】網絡教學;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傳統的教學基本上都是集體教育,采用的多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強調用一個統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這種不看對象的一鍋煮、不分層次的齊步走、不做區分的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使個體的差異在教學中被忽視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意識,失去了個性和獨特性。個人的希望、興趣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培養出來的人才,共性有余,個性不足。這種教育思想不僅違背了教育的規律,而且很難適應知識經濟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學校網絡教學中,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所需的知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具有更多的支配權;能夠方便地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進行測試,并能得到及時的反饋。網絡本身的便捷性、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以及豐富、鮮明而形象的信息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多種選擇。

網絡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傳統教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由被動變主動,由接受變獲取。特別是通過交互的學習方式,調動了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網絡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將文字、視頻、音頻、圖形、圖像、動畫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又輔之以時空跳躍、時間倒置等手法,這有利于開拓思路,激發想象,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引發創新火花。就網絡這一媒體的表現力而言,充分考慮了學習者接受信息的渠道。毫無疑問,網絡教學所形成的廣泛的信息空間,改變了傳統的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教學手段在信息呈現方式、交流方式以及教師備課、學生自習等方面受到的不同程度的限制。三維動畫、視頻圖像等還具有揭示功能,即人們通過視頻技術觀察平常不能發現或不被發現的事物時,領悟和感受更深刻、更豐富。例如,物體的內部結構、微生物、人體細胞等微觀物體,地球、宇宙、太空等宏觀世界,大型集成電路、人體血液循環、細菌侵蝕等無法看到或看清的復雜情況;流星、子彈發射等轉瞬即逝的現象;鮮花綻放、胚胎發育等變化緩慢無法感受的過程;宇宙大爆炸、生命起源、彗星撞擊、未來世界等需要靠想象力想象的情景,等等。由于在視覺上打破了習慣的束縛,造成震驚、新奇、神秘的感覺,引發無限的遐想,激發探索奧秘的欲望。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誰搶占了這個制高點,誰就在新世紀中處于有利的地位。學校網絡教學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育已是教育界的共識。在創新教育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新教育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為創新教育服務,是網絡教學旺盛生命力的體現。當然,網絡教學只是創新教育的途徑之一。網絡教學是創新的產物,其本身也在不斷創新中發展,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抓住了機遇。教師必須具有較高信息意識,能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地收集、組織、管理、運用,能通過網絡與外界(如家長)交流。要突破“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引入信息技術進行教育創新,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和管理實效,才能符合信息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學校的網絡教學必將為創新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建偉,陳琦.教育研究[J].簡論建構性學習和教學,1999.

[2]丁革建,師書恩.中國電化教育[J].軟件教學的模式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