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有關強化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索
時間:2022-03-31 04:43:00
導語:小議有關強化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網絡道德規范體系的要求,并按其價值標準處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計劃有組織地對青少年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的活動。本文主要探討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徑。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必要性途徑方法
青少年已經成為網絡的主要群體。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重要的生存方式,并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戰,也給我們的素質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育、學習的同時予青少年們以正確的網絡道德引導,讓他們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主題之一。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會或階級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網絡道德規范體系的要求,并按其價值標準處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計劃有組織地對青少年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的活動。本文主要探討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徑。
1.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是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以德育為核心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同志《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等有關的文件和講話的基本精神。人類文明自開始以來,道德作為調節人類行為的基本手段就進入了人們的社會生活領域。縱觀人類文明發展的每一步,道德都以其獨特的調節方式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社會發展和個人進步的精神力量。道德調節的范圍與人類社會生活領域的拓展是形影相隨的。在現代社會,隨著電腦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漸明顯,網絡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大課堂,它可以向所有人開放,其中包括中小學生。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二十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7年7月)顯示,截至2007年6月,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1.62億,僅次于美國2.11億的網民規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對網民的定義為:半年內使用過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公民),位居世界第二。1.62億網民中,25歲以下比例已經超出半數(51.2%),30歲及以下的網民比例甚至達到了70.6%。網民中的學生比例較高與網民的年齡結構相互印證。除去學生之后,非學生25歲以下網民比例接近1/4(24.8%),比總體中25歲以下網民比例降了一半。中國25歲以下網民總規模已經達到8294萬人,占據了1.62億總網民的半壁江山。18—24歲網民不僅在網民年齡構成中占據最大的比例,這一年齡段人群的互聯網普及率也最高,目前普及率超過4成(43.4%),即中國每10個位于這一年齡段的人中,就有4個人是網民。中國高中文化程度居民的互聯網普及率占3成多(34.8%)。學歷較低的初中及以下網民總數為3543萬人。信息網絡技術應用的廣泛性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決定了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的素質高低、品德好壞對于社會安定、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如果沒有道德約束,如此多的人在網絡上“任意馳騁”,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挺進網絡這個新領域是真正做到以德育為核心推進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1.2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和網絡的文化侵略決定了我們必須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網絡流行的內容也決定了必須要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據有關統計,目前在互聯網絡上,英語內容約占90%,法語內容約占5%,其他語種的內容只占5%,而我國的內容只占其中的1%。相對我國上網人數位列世界第二,這說明我們正面臨著外來文化的巨大沖擊。
國際互聯網絡信息環境的開放性,使多元意識形態、多元文化、多元價值在網上交匯,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憑借網上優勢,傳播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權等虛偽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西方不良文化。以美國為例,在對外戰略上,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有限電視傳播網等媒體所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國的總信息量的100倍。美國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全時空、全天候地推銷自己的價值標準、意識形態、外交政策、商業理念和社會文化。倘若我國的青少年長期受這種網絡環境影響,后果將不堪設想。信息的泛濫,決定我們必須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發達國家在通過網絡連續不斷地傳播文化信息的同時,也將其意識形態、世界觀和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念等四處傳播并強加于人,對上網者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于任何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同志早就講過,在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的時代,“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競爭”。民族凝聚力既然已經進入到競爭的領域,就必然有些國家要削弱別人,來增強自己,這其實就是早已存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所進行的“和平演變”。而網絡是他們現在所找到的最好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對識別和判斷能力都還不強的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道德認知和評價的教育,進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強民族凝聚力。
1.3青少年自身的特點也決定了必須對他們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對新生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把上網當作一種時髦但卻不知如何利用互聯網對自己有利;他們渴望著能獨立思考卻又往往容易偏聽偏信;他們渴望著被人尊重卻往往又不知道如何自尊自愛、如何尊重他人;他們崇拜英雄卻不識英雄;他們對社會的黑暗面深惡痛絕,但自己身染其中而不自知等。青少年接受新知識快,好奇心強,自律性差,責任心相對薄弱,法律意識更是良莠不齊,如果不善加引導,使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那么他們之中具有“天才”潛質的人,可能會誤入歧途,不但給他們個人前途蒙上陰影,甚至對國家社會也有嚴重的危害。現在的青少年雖然還主要是網絡時代的看客,但是幾年以后他們就將是網絡的從業者和主動參與者,他們的道德素質如何,也決定著帶給人們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網絡世界。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計算機應從娃娃抓起”。應該說現在社會非常重視對青少年一代進行電腦和網絡的教育,但是,這種教育主要是知識、技能的灌輸,而對于網絡道德和法規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造成少年黑客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我們今天是否也可以說,而且應該說,“計算機網絡道德教育也應從娃娃抓起”呢?這些都決定著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教育,把他們引導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
2.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2.1采用疏導的方式,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網絡。
2.1.1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網絡的興起,使世界的溝通,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時空限制,信息時代“地球村”已成為現實,網絡世界為人類自身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它既能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改變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能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育質量,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素質。網絡將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網學習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們不能因為網絡社會中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就否認網絡的巨大優勢。我們要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積極與消極的方面,自覺利用網絡優勢,積極上網學習,學習應是上網的主要目的。
2.1.2提高學生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防范和鑒別能力。網上信息豐富卻良莠難分。一些有害信息如暴力、兇殺、反動、迷信、色情等等混雜其中,青少年學生上網就猶如來到新奇而又紛繁復雜的迷宮,到處充滿陷阱,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意志力不堅定的學生在這里是弱小無助的,于是有意無意地去瀏覽那些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有害信息成為可能和必然。所以對于反動、色情迷信等信息應自覺地抵制。同時,上網聊天是青少年學生上網的一個主要方面。進入聊天室就與自認為是志同道合者大聊特聊,平時不敢暴露的內心世界在這里可以無所顧忌,甚至慶幸自己找到了知己,于是留下姓名、地址、電話,一切都真實不假,甚至上網聊天下網約會。孰不知,這樣帶來很多麻煩,甚至釀成人間慘劇。我們應該開展大規模的有針對性的系列宣傳教育,以減少青少年學生因為減少社會經驗而上當受騙,以提高青少年學生安全和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和鑒別能力。
2.1.3教育青少年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上網,不沉迷于虛擬社會,提高自控能力。上網要有明確而健康的目的,并且能合理安排時間。網絡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網絡打破了熟人社會交往的煩瑣,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你的交往具有即時性,但它是虛擬的,沉迷于這個世界必將帶來諸多與現實相沖突的不利因素,甚至出現心理降礙,如情感孤獨、道德冷漠等,對現實的社會、集體漠不關心,對網友則“一網情深”。因此,青少年要有良好的上網心態,能自我控制,不逃離現實,做個有理想、健康、理智的網民。
2.2加強規范化管理,正確利用網絡資源。
同志曾指出:“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還存在大量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可以這樣說,由于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斗爭陣地。因此,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干部,必須加緊學習網絡化知識,高度重視網上斗爭的問題。我們的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群眾工作,都應該適應信息網絡化的特點,否則是很難做好的。”為此,我們絕不能以網絡世界有負面作用而因噎廢食,而是大力探索如何才能加強規范化管理,正確利用網絡資源。筆者認為主要應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首先,教師要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同時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率先垂范、為人師表。教育者應先受教育。
其次,要在青少年當中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規范上網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
再次,要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增進健康的有益活動,增強校園網絡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吸引更多青少年的訪問,是校園網絡建設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師生互動,舉辦諸如網絡知識講座、開展網頁設計大賽、網絡短信作品大賽、動畫制作大賽、電腦編程大賽等,并組織青少年學生主動參加社會實踐,使其在家庭、學校、社會中遇到問題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使道德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最終把學生的網絡熱情吸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最后,要加強技術研究與管理,以技術控制有害信息的傳播。技術控制在社會和學校是最客觀的手段。要及時購置或研究探索最新最有效的“防火墻”,使色情、犯罪、、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得到有效遏制,還可以通過過濾網絡游戲、聊天室等,還校園一個潔凈的網絡空間。
2.3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和信息素質的教育與培養。
首先,要樹立優秀網絡道德青少年典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爭做網絡道德人”活動。使青少年見賢思齊,改過向善,增強道德修養,凈化自身靈魂。其次,要教育青少年遵守網絡規范,樹立正確的網絡文明觀。促其做到上網不偷號,不亂闖禁區,不破壞他人系統,不發表反動、低級下流的言論,不傳播有害信息,增強其網絡道德責任感。最后,要加強對青少年的信息道德規范和信息素質的培養。
2.4強化青少年心理調適,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首先,結合網絡時代的特點,針對日益凸顯的青少年心理問題,進行心理素質的強化訓練。其次,要把青少年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結合起來,將現實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德育之中,改善其個性品質及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最后,要加強有意義的網上思想交流,開設網上咨詢熱線,利用媒體優勢,及時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狀況,解決他們的現實問題。
2.5實行“三位一體”的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新模式。
對于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教育要依靠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的綜合力量,形成“三位一體”的網絡道德教育格局,實現全方位的教育模式。首先,要對社會上的各類網吧加強監督管理,堅決取締違反規定的“黑網吧”,有效監督國家對網吧管理有關規定的執行情況。其次,學校在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同時,要積極創建校園內的“學生安全放心網吧”,凈化網絡經營環境。同時,家長要加強對孩子進行正確利用網絡的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釣娛樂觀念和娛樂方式,讓孩子通過網絡培養學習新知識的良好興趣,使網絡真正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信息的“伙伴”。
- 上一篇:鋼鐵企業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探索
- 下一篇:技術創新與經濟結構變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