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科技有效教育的起點
時間:2022-11-17 04:43:00
導語:高中通用科技有效教育的起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教學是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呼喚,強調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有效發展,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統一的基本要求。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具體實踐者,通過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正確地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對于落實課改新理念,實施有效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課程改革中,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所面臨的問題更復雜,也更具挑戰性,因此,細化解讀通用技術的課程標準,進行“基于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研究,就顯得更加迫切與必要。
一、細化解讀課程標準對實施高中通用技術有效教學的意義
1.降低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之間的“落差”。通用技術教師大都從其它學科轉行過來,受傳統“基于教材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很自然會把教材作為研究和進行有效教學探索的起點。而在我國目前的課程結構中,課程標準與教材之間,教材與課堂教學之間難免會存在“落差”。通用技術有效教學的實施如果以教材為起點,無疑會加大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落差”,因此,通用技術教師應認真、細致地研究課程標準,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把課程標準分解為明晰、具體的課時學習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分析學生、整合教學資源、選擇教學策略等活動進行系統教學設計。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之間的“落差”,還有助于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從而促進通用技術有效教學的實施。
2.為評價提供參考。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高度綜合的課程,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如何判斷學生是否獲得發展,無疑是極其復雜和具有挑戰性的課題。那種僅以學生的學業成績或教師的經驗來進行評價的簡單做法,既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可信度也令人懷疑。因此,需要建立一種能夠體現學生“三維學習目標”有效達成的“基于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而評價體系的框架、標準和內容的確定,都必須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當細化解讀課程標準,重構的學習目標清晰、具體、可測量時,就完全可以成為評價的重要參考之一。另外,評價素養也是這次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細化解讀課程標準,重構學習目標,可以作為通用技術課任教教師評價素養提高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3.引領通用技術課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有效教學的實施離不開教師的專業成長,通用技術課教師的專業成長,一般是通過短期培訓、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及參加各種教研活動等獲得的。但不管采取哪種途徑,一旦離開了課程標準的引領,就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把“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的通用技術課上成“以操作為主”的勞動實踐課或完全“以展示為主”的學生表演課,正是沒有正確把握課程標準而造成“方向迷失”的典型表現。此外,通用技術課教師的專業成長還面臨許多現實問題,如國家統一的高中通用技術實驗室標準還在制定之中,各個學校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的條件也千差萬別,還存在如“在《技術與設計1》中到底選擇使用什么樣的‘載體’來讓學生體驗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通用技術課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利用者”,還要迅速成長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要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正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以避免通用技術課教師專業成長中的波折和方向性錯誤。
二、細化解讀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應注意的問題
1.堅持課堂“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通用技術是一門注重創造的課程,嚴格按照“預設”進行的課堂,往往很難體現通用技術的課程理念,甚至會抑制學生的創造欲望,影響其發展。通用技術課教師尤其要關注課堂的“動態性”和“生成性”,但是,強調課堂的“生成”并不是不要“預設”,完全沒有“預設”的“生成”是一種“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細化解讀課程標準,重構學習目標,實施有效教學的過程也是探索課堂“預設”與“生成”之間最佳平衡的過程,應堅持課堂“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
2.保持通用技術課程價值的整體性。通用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學生發展具有遷移價值的技術。課程標準的細化解讀和學習目標的重建應該體現通用技術課程價值的整體思想,既要具有學年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等分明的層次,又要適合學生學習,并能反映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以避免課程整體理念和思想的分裂。那些過于零敲碎打的學習目標,雖然接近教學實際,操作性強,但卻并不利于學生形成通用技術整體的思想和觀念。
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通用技術課程的“通用性”和高中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必然要求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對學生的分析研究。課程標準解讀和學習目標的重構要注意學生興趣和需求的個性差異,并根據課堂上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經驗、價值和情感等進行動態調整。
三、學校和教師的新挑戰
進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細化解讀、重構學習目標的活動和探索“基于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途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學校或教師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1.呼喚“發展型學校文化”建設。在傳統“應試型學校文化”的氛圍中,有些學校會簡單地以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排隊,并以此決定他們的地位和待遇;而有些學校則認為通用技術和學生的升學關系不大,因此干脆不開或少開課。這些做法無疑會造成通用技術課教師隊伍的極不穩定,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通用技術有效教學更無從談起。建設以學生的和諧發展、多元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發展型學校文化”既有助于“基于課程標準”的通用技術有效教學的實施,也是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文化建設的要求。
2.拓展教研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大部分高中學校也就一兩位通用技術課教師,實施以校為本的教研,通常難以支撐課程標準細化解讀和重構學習目標活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拓展通用技術教研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范圍。例如,可以建立以校外合作為主的“通用技術教師研究共同體”,互相學習,共同探討在課程標準細化解讀、重構學習目標以及有效教學實施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利用網絡如QQ群、BBS等的優勢進行合作研討活動。當然,這也要求通用技術課教師付出更多辛苦的勞動。
- 上一篇:稽查機關三治三提工作總結
- 下一篇:財政局黨委廉政準則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