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故事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應用

時間:2022-05-09 09:52:49

導語:繪本故事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繪本故事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應用

摘要:20世紀以來,繪本課程及其應用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可。筆者在文中首先梳理了繪本的來源、發展史、研究史、應用史等文獻資料,而后在汲取優秀繪本課程經驗的基礎之上,對小學美術課堂進行了先“啟發+總結”、后“臨摹+創作”式創新模式的教學應用與探索,列文如下,祈方家斧正。

關鍵詞:繪本;教學模式;小學美術課堂;故事創作

現代繪本概念是日本對圖畫書的統稱,其源頭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傳到日本的佛教《經變圖》。而專門面向兒童的繪本,是20世紀初英國出版的《彼得兔的故事》一書,此書新穎的敘事結構推動了兒童繪本的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后期,美國將繪本形式成熟化并影響到日本,到70年代日本將兒童繪本在全球語境下推向了一個高峰。我國的兒童繪本受日本影響,在20世紀60年代才引入臺灣地區,至80年代后期逐漸成熟。直到90年代末內地才開始引進出版了第一本繪本。

一、繪本讀物與繪本課程及研究

1.國外研究現狀繪本在發達國家較為盛行,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世界呼吁“走向閱讀社會”。1998年英國教育部也向社會號召“把兒童的閱讀教育進行到底”。1999年美國將兒童教育的主軸定為“閱讀教育”,并了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會從1972年起跟蹤部分年級學生閱讀分數調查報告,結論指出有大量接觸繪本讀物的學生閱讀分數偏高。同樣在1999年,日本政府開展了“圖書起跑線”活動,且繪本經常以教育插畫類型出現在中小學的課本當中。如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和繪畫家黑井健合作的《小狐貍買手套》一書,就被選入小學教材。以上資料表明,繪本在發達國家主要以讀物的形式出現,卻鮮有研究將繪本教學作為學校教學方式的先例。2.國內的研究現狀我國臺灣也積極響應聯合國的號召,于1977年、1984年分別設立了“信誼幼兒文學獎”“兒童牧笛文學獎”,大力培育兒童繪本創作人才,為兒童打造出有教育價值的繪本讀物。1985年,臺灣教育系統負責人曾志郎向社會號召“兒童閱讀運動”并于七月通過了“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劃”,如在1989—1992年間,號召為幼兒園每年推薦至少一百冊繪本。這一閱讀運動在臺灣加快了繪本教學進入學校課堂的步伐,如曾琬雯《臺中市幼稚園教師運用圖畫書之調查研究》一文對臺中市幼兒園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教師不僅開始使用繪本進行教學,且在“圖畫書的選擇”“教學戰略”“情景設置”以及“延伸活動”等方面上,都有不錯的行為表現。2000年前后我國內地引進海量歐美日韓等地的圖畫書,并從2002年開始從教育學的角度研究繪本的教學價值。如康長運《圖畫故事書與學前兒童的發展》一文,對繪本于兒童的本體和教育價值兩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繪本是兒童閱讀的起點,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2007年,余耀在《由圖畫書愛上閱讀》一書中首次對繪本教學活動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眾多繪本教學案例。由此可見,我國的現代繪本雖起步較晚,但經過學者們努力的探索與開發,繪本的研究已趨于成熟,近幾年從繪本親子共讀研究逐步過渡到繪本教學研究。

二、繪本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現狀調查

如上所述,繪本在全球各國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可,且對中小學生的綜合教育大有裨益。鑒于此,筆者在鮮有繪本教學的小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教學實踐①,試圖通過國內外優秀的繪本教學資源,用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興趣和觀察能力。據問卷調查可知,學生對美術課程仍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圖1),且希望在主科學習之余能在美術課堂中通過繪畫語言表達自我。與此同時,因學生家長缺乏對繪本作用的認知,致使學生顯現出不愛表達自我、羞于袒露心懷的教育現象。另外,筆者也與多位有經驗的美術教師進行了訪談。其認為,將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與繪本精髓結合起來,而學生又將自己的生活和內心故事結合繪本形式,更有利于將知識點化難為簡。而且,教師可運用國內外優秀繪本作為啟迪材料,如此能啟發其運用到繪本生動地講述故事。鑒于此,筆者將課程劃分為“啟發+總結式”和“臨摹+創作式”兩個創新模式。將課程轉向以“學生為本”之教育初衷,以期能擺脫傳統意義上將美術教科書當作“圣經”來頂禮膜拜的落后理念。

三、繪本故事教學模式的應用與探索

筆者在繪本課程教學中,以先“啟發+總結”分析故事,后“臨摹+創作”式實踐為主線,并結合繪本分別在點、線、面的構圖,比例,色彩和技法上展開實踐。如圖2所示,山脅百合子繪《古利與古拉》繪本,可先啟發學生觀察和總結畫面中用“色彩與留白”突出主角與配角關系的表現手法,而后引導學生臨摹繪本主角的表現和背景道具線條的概括進行繪本創作;李奧尼編繪《鱷魚哥尼流》繪本,可通過素材剪貼完善畫面,豐富畫面的技法等。通過這樣的啟發、總結、梳理、適當的臨摹與借鑒優秀繪本中的表現手法,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與掌控,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學生的良好反饋。這種良好的反饋不僅體現在教學創作作品中,還體現在學生參與美術課堂的積極性上面。尤其是少有體驗繪本課堂的高年級男生,他們由當初對動手繪畫的厭倦,通過教師在繪本課程中的教學實踐,發掘了自己的繪畫天賦,從而增長了對繪畫表達的自信。綜上所述,繪本課程在世界范圍內已得到普遍認可,且運用于小學課堂的各科實踐之中。鑒于此,筆者借鑒了國內外優秀的繪本課程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對鮮有繪本課程經驗的小學展開了教學應用與探索。通過課堂最初的美術教學過程,可折射出很多孩童內心怯于動筆的心理活動,那么研究和探索適合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作為被教育對象的小學生,他們難能可貴的地方,莫過于孩童天真無暇的思想世界。當他們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世界時,呈現出的作品雖帶著些許稚嫩,卻又真切地打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靈。因此,作為主導課堂的教師,我們需要在盡力保護兒童天性的基礎上,慢慢引導學生的創造力和引發他們對繪畫語言的表達,釋放孩童世界的思考形式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也是筆者在實踐過程中遵循的不二宗旨。另,隨著時代的發展,繪本在美術課堂中的運用也會變得愈來愈廣泛。同樣的繪本課程,每個教師都難免有不同的理解,教師在關注繪本質量、精選優選繪本時,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教師在美術課堂中對繪本的應用,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也必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陳暉.論繪本的性質與特征[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2]比阿特麗克斯•波特(Potter.B)著,阿甲譯.彼得兔的故事[M]北京:連環畫出版社,2011年4月.

[3]章蓬霞.現代繪本的形式語言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4]李春光.幼兒園繪本教學現狀及改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5]吳念陽.外國中小學教育中繪本的運用[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年第5期.

[6]劉路路.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早期閱讀[J].黑河教育,2006年9月.

[7]姚雪姣.兒童繪本教學現狀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8]曾琬雯.臺中市幼稚園教師運用圖畫書之調查研究[D].屏東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9]隋成蓮.繪本創意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10]康長運.圖畫故事書與學前兒童的發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11]余耀.由圖畫書愛上閱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13]中川李枝子、山脅百和子,季穎譯.古利和古拉[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7月.

[14]李奧尼.鱷魚哥尼流[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8月.

作者:李銀廣 何曉瑩 單位: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