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有效使用遠程教育思索

時間:2022-03-16 11:43:00

導語:數學教學有效使用遠程教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教學有效使用遠程教育思索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的教法簡單、手段落后,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其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大力實施課程改革的今天,遠程教育數學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下面,我就遠程教育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談點看法。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利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去思維的。”遠程教育資源剛好彌補了傳統教育中的這一缺陷,它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復雜的數形關系,通過圖形和動畫功能進行模擬、動態演示,使幾何圖形的動與靜、數與形等潛在的關系,形象、具體、直觀地顯示出來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比如,在教學《圓柱的形成》時,利用動畫演示長方體由長方形疊加而成,正方體由正方形疊加而成,圓柱體由圓疊加而成這么三個過程,從而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這三種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很自然地由舊知過渡到新知。整個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圓柱的豐富表象,而且生動有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誘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求新知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

兒童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感性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媒體演示,可以給學生以感性的認識。通過多方面的互相轉化,使數學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導、規律的揭示均能清晰而形象地顯示出來,不僅是教師好的教學輔助手段,更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是由長方體體積轉化而來的,我利用動畫先將圓柱體分成許多小塊,然后又將這些小塊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從而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三、突破教學重難點,降低教學難度

小學生遇到知識重難點時,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學生感知的過程,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例如,相遇問題應用題的重難點是正確理解相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分析解題思路。在教學中先設置這樣一道題:張華家距李成家39O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成每分走70米。在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可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創設動態情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題意。用屏幕顯示:張華、李成兩家用不同的人物圖案表示,當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后,張華、李成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后停止。張華走的路用藍色表示,李成所走的路用紅色表示。這時教師提出問題:有幾個人在運動?分別從哪里出發?出發時間和出發后的方向怎樣?結果怎樣?這樣,用計算機創設情景,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對、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解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為后面的例題教學清除障礙。第二步,觀察、質疑,得出結論。利用計算機展示了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的變化情況,并質疑:①出發3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了多少?②兩人所走的路程總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從而使學生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到路程總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這樣,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勢,適時啟發、點撥,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為后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教師在課堂板書上過于單一,或者大部分時間用在講解上,特別是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時,往往要費很多口舌,以致于教學時間過長,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給學生以極大的吸引力,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這就比口述或板書要優越。當然,遠程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優點遠不止這些。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在數學教學中應用以來,以它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等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但我們還需要從教學進程最優化的角度去研究,充分發揮優勢,使遠程教育資源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