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主成長下的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09 04:09:49

導語:學生自主成長下的養成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自主成長下的養成教育論文

一、優化育人環境,營造養成教育氛圍

環境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習慣的影響是隱性的,效果是不會被迅速感覺到的。許多教師在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的時候,只重視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約束,每天苦口婆心地強調。這樣的養成教育是在外力的影響下進行的,不是學生自主成長的。這樣的養成教育不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而環境卻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對一些積極、向上的言行產生向往感。所以說,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我們要充分發揮環境的熏陶作用,要讓學校的每一片土地都能說話,讓每一面墻都能說話,讓每一件物品都能說話,讓它們時時刻刻地提醒學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可以說。因此,我們要重視環境建設。除了要加強物質文化建設之外,還要加強制度文化建設與人文氣息的營造,為學生的養成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活化課堂教學,培育養成教育細節

課堂教學也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他們的大部分習慣都是在課堂上得以形成并發展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借助學科內容來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可以學會認真傾聽,是否可以獨立解決問題,是否樂于與別人合作,是否會積極發言等行為習慣都要通過課堂教學來慢慢滲透。這些養成教育的細節做好了,才能輻射到課堂之外,才能讓學生形成好習慣。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只注意學生的學習結果,從來不過問學生是如何得到這個結果的,也就是不去考慮學生的思維過程。有的教師只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不重視他們學習態度與學習情感的培養,不去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利于學生養成習慣的培養的。在這樣的課堂上,雖然學生可以習得一些知識與技能,但是由于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未來的學習當中,還是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要從養成習慣的細節入手。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時,要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要用我們的愛來引導學生自覺形成好習慣,既包括學生的行為習慣,還有他們的學習方式是否正確,他們的學習心理是否健全。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認真把握。

三、開展主題活動,豐富養成教育情感

養成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所獲取的養成教育是零散的,是不具體的。所以開展主題活動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又一重要平臺,以主題活動這一個平臺,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活動中來,自主感受道德,自主豐富情感,以達到踐行統一的目的。同時,因為每一次主題活動的內容只有一個,在活動中就可以豐富學生的這方面情感,就可以強化他們對主題活動內容的認可,從而調動他們的內驅力,并外顯為行為。學校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進行一項專題講話,強調本周的養成教育內容,可以利用各種節日來開展紀念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比如,在“三八”婦女節活動中,讓學生去了解、記錄自己母親的一天安排,回到學校之后,以演講、作文等形式來說一說自己母親的辛苦,并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謝,還可以開展“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活動。這樣,通過一個主題活動,讓學生學會了感恩,并養成了主動幫助母親干活、為母親分擔的良好行為習慣。

四、構建家校系統,整合養成教育資源

為什么許多學生在校是一個好學生,而一到家就不是一個好孩子,在社會上不也是一個好少年呢?這是我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嚴重脫節而造成的。只有聯合家庭教育,整合家校教育資源,構建家校教育系統,才能讓學生的教育落到實處,養成教育也不例外。學生在學校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如果到了家庭不去落實,那么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的。所以,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我們要聯合家庭教育,定期把學校的養成教育內容與目標告訴家長,讓他們在家也圍繞這方面內容督促自己孩子的養成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養成教育沒有死角,從而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可以高效進行。總之,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生活與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從各方面來滲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以促進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韓彩蓮工作單位:青海省西寧市園山回族小學